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影响分析

2022-12-23 00:59李芸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5期
关键词:内驱力师德师高校教师

李芸

(东华理工大学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引言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这对师资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储备力量和生力军,其成长的快慢与取得的高度,决定了一所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关系着高质量人才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重点任务包括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3]。2020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4],围绕职称评定制度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这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政策的推行下,教师培养及评价体系的侧重方向势必会发生重大改变,也必然会对新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造成影响。那么在这过程中,高校青年教师应如何应对与自我调整?本文以地方高校新进青年教师为对象,通过分析当前地方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青年教师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为地方新进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为教师培养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地方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全国高校都在根据自身需求积极引进优秀青年博士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储备师资力量,尤其是中西部的地方高校,在青年人才需求和引进上更是下了大功夫。

新引进的青年博士往往具有一些典型的群体特征:首先是普遍具有高学历,而且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大部分地方高校对师资的引进条件中,学历都要求是硕士或博士,一般除了一些紧缺专业引进硕士以外,其他基本都要求是博士学历,并且对引进博士的专业水平有一定要求。其次是科研能力较强,而教学能力稍弱。新引进的青年博士教师大多是由高校到高校,身份由学习知识的学生瞬间转变成输出知识的教师,其在教师职业中缺乏锻炼,教育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欠缺[5],教师素养还需要加深和提高。最后是做事的干劲十足,成长需求比较迫切。新进青年教师多是应届博士毕业生,他们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教师,这个时候他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不仅要继续提高科研水平,还要在教学、学生工作、行政管理等方面发展,并且希望能够尽快尽好地做出成绩。

同时,新进青年教师这个群体也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新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一是生活压力大,对物质的需求较高。新进青年教师多是应届博士毕业生,他们在学生时代基本上都是依靠国家、学校和导师给予的补助来生活,毕业后基本都是无存款、无房、无车的“三无”人员,而且部分博士还是拖家带口,生活十分艰辛。当然大多数地方高校引进青年博士均会给到一笔安家费或购房补贴,这虽然可以帮助他们缓解一定的压力,但是面对当前的高房价,依旧不能彻底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二是发展方向不明确。新进青年教师在刚入职到地方高校时,有很多方面需要应对,包括科研研究方向的开拓、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开展,还有行政管理工作等;这些在岗位中根据侧重点不同对应的是科研岗、教学岗、教学科研岗和管理岗等。然而新进青年教师在博士阶段基本上都是围绕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思考和探索,而在其他方面(比如教学、学生工作等)缺少思考,甚至是从来没有想过,导致部分新进青年教师入职后,除了科研,在其他方面就不知道往哪方面发展及如何发展。三是发展平台有限。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综合实力不强,但是有一些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如果新进青年教师能够依托这些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就能够获得一些较好的平台和资源的支持;但是很多新进青年教师属于弱势学科和专业,由此获得的发展平台十分有限,因此大部分新进青年教师只能靠自己及有限的平台和资源来提升和发展自我。

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影响分析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既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方案》中的“重点任务”指出要“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其中包括“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3]。根据这些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及各类高校都在积极调整教师评价的相关政策。这势必会对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发展产生影响。

(一)师德师风方面

一直以来,虽然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强调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立足之本,关乎学生的未来,甚至关乎国家的未来,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也会融入师德师风相关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师德师风列入教师考核和评价范围仍不彻底。《方案》要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必须把师德师风放在第一位,大大强化了师德师风在教师心中的分量。新进青年教师应加强师德师风方面的修养,这也是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教育教学与学生工作方面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使命和职责所在。当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6]。这与高校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有关,大部分高校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会向科研倾斜,而对于教学及学生工作的要求则比较少[7]。《方案》和《意见》明确指出教师评价要“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并对一线学生工作做出了要求。这必然会使高校在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向教育教学实绩和学生工作倾斜。青年教师应该明白,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同样受到关注,也能出成果,而且必须认真开展。

(三)科研方面

科研是高校建设特色高水平院校的基石之一,学校排名和知名度等方面需要有科研业绩的支撑,同时科研也可以促使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意见》中指出要“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这表明在高校的职称评定方面,论文、“帽子”、学历、奖项、项目等比重将要下降。但是“不唯”并不表示“不要”,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所说:“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8]这也说明科研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青年教师要注意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发展。

三、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应对建议

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涉及的角度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方面,其实现有内驱力和外促力两个途径[9]。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综合了内驱力与外促力的结果,内驱力与外促力之间也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内驱力是核心,外促力是辅助,两者相互影响,息息相关。内驱力来源于教师自身需求的满足,主要是指教师要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外促力则来源于外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注重环境优化与重组[10]。外部环境的改变往往会引起内驱力作用的变化。鉴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政策的推行,青年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应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青年教师自入职起,就应明白“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首先自己的理论知识必须丰富,理想信念必须坚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以一些典型的先进事迹为榜样,比如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积极向优秀和先进看齐。同时也要随时了解教育部、新闻媒体等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做好自我警示。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自我改造来提高自身师德水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决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始终。

(二)坚持教学与科研并行,做到科教互促

高校教师的业务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校的育人环境[11]。针对教学,青年教师要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取经,并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和特点,认真备好和讲好每一堂课;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新技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成效。针对科研,青年教师除了继续探索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外,更要将其与所在高校或所在院系的特色方向结合,才能做出更好更优的成果;此外,科研更要注重长远的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短平快”的科研只会让自己停步不前。同时,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教学与科研的协调,两者应互补互促,共同提升;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有所偏重,比如有的青年教师表达能力比较强,则可以偏重一些教学,有的青年教师在研究领域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则可以偏重一些科研,但是一定要注意,两手都要抓。

(三)确定多元发展目标,拓展成长空间

除了教学和科研,高校教师还有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行政管理、挂职锻炼、社会服务等,这些受到的关注可能比较少。在高校有行政管理岗位需要在青年教师中选任,还有高校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有时也会选聘部分青年教师前往企业挂职锻炼,这对青年教师来讲是提高自身能力、寻求全面发展的机会,青年教师不要畏难不前,应勇于承担、奉献和自我提升;此外,青年教师应积极运用自身所学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尽力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贡献。青年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积极进行多元化发展。

总之,青年教师要强化成长过程中的内驱力作用,努力实现自我提升,探索自身成长中的瓶颈和上限,尽快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猜你喜欢
内驱力师德师高校教师
培养内驱力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