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瑾活用苗医弩药液临床经验※

2022-12-23 10:47洪,崔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9期
关键词:梅花针药液针刺

刘 洪,崔 瑾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

苗医弩药液来源于古代苗族人射杀大型动物时涂于弓箭上的剧毒药物,称为“弩药”,后经减毒,至今仍在苗族民间广泛使用。本方由草乌20 g,大血藤50 g,透骨香50 g,八角枫15 g,黑骨藤30 g,加50%vol白酒1 000 m L,泡制7 d后制成。苗医弩药液药少力专,具有较强的活血散邪、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的作用,方中诸药经酒泡制后,可加强通散之力,易于药力渗入肌肤筋骨。崔瑾教授认为苗族民间弩药液的临床应用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发挥疗效,故将其与针刺、艾灸、梅花针、桑枝棒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相结合,治疗临床多种常见病疗效显著。苗医常将弩药液联合传统弩针应用,称之为苗医弩药针疗法,相关研究表明,苗医弩药针疗法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且无皮肤刺激、过敏反应[1]。本文主要介绍崔瑾教授活用苗医弩药液治疗疾病经验及临床操作,以飨同道。

1 苗医弩药液的传统应用

苗医弩药液经过长期的医学传承和医疗实践检验,至今在贵州地区仍被广泛应用。苗医常将弩药液直接涂抹于患处,加以局部按揉,主要用于治疗肌肉骨节疼痛。此外,弩药液常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2]。崔瑾教授认为,临床上苗医弩药液的临床应用较为局限,应积极探索其临床应用的多样性,赋予其崭新的生命力。

2 苗医弩药液的临床活用

2.1 针刺、艾灸联合弩药液 弩药液联合针刺、艾灸的“三联疗法”是崔瑾教授临床治疗痛证的常用疗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颈、肩、腰、膝、腿等部位的肌肉骨节疼痛。崔瑾教授认为,苗医弩药液具有较好的镇痛及抗炎效果,传统针刺具有舒筋活络、通调气血的功效,艾灸具有温热、光辐射及艾烟的三重效应[3],三者联合应用对肌肉骨节疼痛具有显著疗效。对于疼痛的病因病机,中医有“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两种观点,而苗医有“毒为百病之源”与“四大筋脉”学说[4-5]。苗医认为筋脉具有“以通为用,以畅为安,以塞为病,以绝而亡”的特点,各种“毒”侵入机体,阻滞筋脉,流注于关节,进而导致疼痛的发生。崔瑾教授治疗肌肉、骨节局部性疼痛时,在排除局部皮肤破溃、红肿、骨折等相关禁忌证后,常优先使用此疗法,认为无论疼痛性质、缓急、轻重皆可用之,临床疗效显著。究其原因,苗医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时强调以“通散为要”,重视使用通气、散血之法。崔瑾教授认为该疗法整体偏于温散,擅于将侵袭人体的风寒湿毒之邪祛除体外,促进气血流通,发挥散寒止痛的作用。对于性质偏热的灼痛,也可“以热治热”,同气相求,祛散局部的湿热毒邪,促进疼痛部位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消炎镇痛的作用。苗医弩药液联合针刺、艾灸的“三联疗法”对以局部疼痛为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均有效用。临床操作如下(以治疗腰痛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操作部位,取腰夹脊、阿是穴,配以远端委中、昆仑,首先对所取穴位进行针刺,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再将弩药液浸湿的无菌纱布覆盖于疼痛部位(针柄穿透纱布),将预热好的艾灸盒置于疼痛部位进行艾灸,待热量消失后取下。每次治疗以纱布变干为止,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梅花针联合弩药液 梅花针属于传统针刺疗法中的浅刺针法,操作简便,能够通行局部气血、开腠祛邪,并通过皮部-孙脉-络脉-经脉系统,调节脏腑、气血平衡。梅花针联合弩药液多用于治疗面积较小的头面部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及面瘫初期。

(1)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归属于中医“面痛”“面风痛”“面颊痛”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顽疾,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效果欠佳[6]。崔瑾教授认为,三叉神经痛初期多由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面部,经脉气血壅滞所致;病久则虚实夹杂,正虚邪客,痰瘀滞于头面,虚则不荣、实则不通,不荣不通,发为疼痛。三叉神经痛多为局部放射性疼痛,在进食酸冷食物或情绪紧张时诱发,疼痛较重,梅花针局部叩刺,能因势利导,发挥“去菀陈莝、开腠祛邪”的功效。此外,梅花针能增强刺激部位的血液循环,使穴位处于兴奋状态,苗医弩药液借助梅花针叩刺,使药效直达头面,两者相得益彰,以达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崔瑾教授在临床中应用此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认为无论在疾病初期或病程日久,辨证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皆可应用。临床操作如下:医者对患者疼痛部位常规消毒后,取弩药液适量,涂抹于疼痛部位,后行梅花针叩刺,叩刺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使局部皮肤潮红或轻微出血。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2 d。

(2)面瘫初期(急性期)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影响患者容貌,且部分患者因失治误治而发展为顽固性面瘫,故面瘫初期及时治疗十分重要。崔瑾教授认为,面瘫初期多由风寒邪气侵犯面神经所致,针刺治疗以轻刺浅刺,轻宣邪气为主,疗法宜简,刺激宜轻,针灸治疗量宜小,避免刺激过强使邪气深入机体。梅花针属于浅刺法,不留针,可根据患者感受调节施针力度,尤其适用于儿童面瘫初期的治疗。在临床中,此疗法多用于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崔瑾教授认为,弩药液药性偏于温热,能将侵袭人体的风寒之邪祛除体外,借助梅花针叩刺,使药效直达头面部,发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两者联合能有效改善患处局部供血及营养,促进神经水肿消散,促进面部功能形态恢复。临床操作如下:面部常规消毒后,轻叩刺患侧(阳白、四白、颧髎、地仓、承浆、风池)等穴,以患者耐受为度,使穴位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2 d。

2.3 实按灸联合弩药液 临床上对于以冷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且严重畏针,寻求非针刺治疗的患者,崔瑾教授常采用此疗法治疗。崔瑾教授认为,风寒湿邪阻滞机体,气血运行不畅,筋脉不通,表现为冷痛及活动受限。实按灸联合弩药液治疗能将传统艾灸的光辐射、温热、艾烟效应[3],按压所产生的机械物理效应,与弩药液的效应相结合,发挥温经散寒、通络舒筋之效,从而缓解相应部位肌群、组织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性水肿,改善患处疼痛及活动受限。因实按灸舒适安全,无痛,不留瘢痕,患者接受度高,对于既往有晕针病史及严重畏针的患者,既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能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晕针现象,体现因人制宜的个体化诊治原则。临床操作如下(以治疗肩痹病为例):医者将5支艾条点燃,待其充分燃烧后取1支,用5~7层医用纱布包裹燃烧部分,后将适量弩药液喷洒于纱布上,用一只手握住艾条,放置于另一只手虎口处,待温度适合后,将艾条对准患处施加实按灸,当患者感觉到灼热时即将艾条提起,稍待片刻再重新按下,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若艾火熄灭,更换艾条,每穴按灸5~10次,灸至局部皮肤呈现红晕,并使患者感受到热感向四周传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2 d。

2.4 桑枝棒联合弩药液 此疗法可归属于传统药棒疗法范畴,是将苗药弩药液涂抹于患处,用桑枝棒对患处进行穴位按、揉及循经拍打等,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崔瑾教授认为,此疗法能将药棒机械物理效应、穴位刺激及苗医弩药液的功效相结合,能舒通经络,温散局部毒邪,缓解局部水肿及疼痛。与传统针刺疗法相比,该疗法具有舒适安全、无痛、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丰富了临床适用于治疗严重畏针,或寻求非传统针刺治疗的患者。临床中,崔瑾教授常在排除椎体不稳、肿瘤及骨折等相关禁忌证后,将此疗法应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骨关节炎、颈源性眩晕、脑卒中后遗症等疾病的治疗及慢性疲劳患者的养生保健中,往往取得显著效果。临床操作如下(以治疗颈型颈椎病为例):患者取坐卧位,充分暴露患处,医者将适量弩药液均匀涂抹于治疗部位上,用桑枝棒对颈部两侧(风池到肩峰外侧缘)、颈部及背部正中(天柱到第7胸椎)进行拍打,每分钟反复操作1~2次,治疗时间约20 min,操作力度因人而异,以患者能耐受,皮肤轻微潮红、发热为度。

3 小结

贵州地区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苗医尤以外治法为精。苗医弩药液属于苗医外治法范畴,在苗族民间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病、腰腿疼等病证,为保障苗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尽管苗医弩药液疗效显著,但存在使用范围较窄、应用方式单一等不足,未得到广泛应用。《外科证治全书》云:“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致。”崔瑾教授将苗医弩药液与艾灸及针刺疗法相结合,发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通气散血的功效,治疗各类痛证疗效显著;将苗医弩药液联合梅花针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瘫初期等头面部疾病,取其“因势利导、开腠祛邪”之意,借助梅花针叩刺,使苗医弩药液的药效直达头面患处,发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将苗医弩药液与实按灸、桑枝棒相联合,为寻求非针刺疗法的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综上所述,崔瑾教授将苗医弩药液与中医特色疗法相结合,扩大了苗医弩药液的临床使用范围,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梅花针药液针刺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药液熏蒸坐浴 治老年阴道炎
自拟疏肝滋肾方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