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2022-12-26 14:14吴义勤陈培浩
四川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琴弦史铁生困境

吴义勤 陈培浩

主持人语:

本期讨论的作家是史铁生和路内。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极为令人尊敬,而又深具独特经典性的作家。他早期的小说《午餐半小时》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和时代主流写作的样貌,但到了带有自传体色彩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个人化的风格开始彰显,小说致力于挖掘艰苦生活中的美好人性,既被视为“知青文学”的拓展,也被看作“寻根文学”的代表。由于个人肉身残疾的缘故,史铁生写起身体残缺的切肤之痛,真情所至,感人至深。他从书写残缺的人到书写人的残缺,对生命残缺的沉思、感悟和文学提升,使个体经验获得了哲学广度和精神重量。他淡化小说的故事性,却强化小说的哲理性和思辨性。人在残缺、孤独等生命困境中如何自处,构成了史铁生小说的重要主题。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索,是史铁生基本的写作路向,既表现在经典散文《我与地坛》上,也体现于诸如《务虚笔记》等长篇小说中。这种写作使个体困境获得了普遍性和超越性,耐人寻味,启人心智。本期细读的是史铁生经典短篇《命若琴弦》,小说富有哲理性而几近于寓言。它书写莽莽群山中老少两个拉琴的瞎子在追寻、失落和重新追寻生命希望的过程,阐释了“命若琴弦”,生命需要“虚设的目的”的深沉哲理。史铁生的语言质朴、遒劲,同样值得细品。

本期,还带来青年作家黄守昙解读知名作家路内的文章。黄守昙师从王安忆习创意写作,对解读文学作品自有一番心得。他以“再见路小路”为视角解读路内,值得一读。

猜你喜欢
琴弦史铁生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跟踪导练(一)
困境
史铁生作品的“形而上”特征及其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启示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不 同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额头上的琴弦
史铁生:心魂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