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022-12-28 07:33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大学

马 宗 玲

(齐鲁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济南 250200)

“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不能把它局限在一个工具的体系里面,而要把它看作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1]7” 语言与文化是互为载体的关系,文化承载下的语言,言之有物,不是简单枯燥的单词记忆和语法学习,需要文化依托。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2]2” 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中外文化融入语言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本民族文化融入教育的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也具有重要意义。

束定芳、庄智象曾指出,本民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至少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二是,对学习本民族文化心理的调节。[3]73”大学生承担着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将来会奋战在祖国的各行各业,文化的使命感有助于形成建设祖国的凝聚力,同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的同时,树立民族文化自尊心,自信心。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实践,是思想文化的总和,是儒释道思想之间的不断交流,在与其它文化互相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华典籍中传承下来的文化,另一类是中国人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以习俗为主要特点的文化传统。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教育中融入中华文化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衡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符合客观实际;第二,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第三,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坚持以上三点原则,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使人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部分,坚持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的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等倡议,在经济领域的地位和水平不断地提高。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华文化并没有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不仅能对当代中国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曾经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在当今国际社会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需要中国文化视角下的解决方案和声音。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需要

英语教育具有工具性和文化传播力,文化是英语学习的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如果在面临与中华传统文化不同和冲突的时候,不能树立不同文化异同的意识,就会失去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知如何介绍传统文化内容,出现了“中华文化失语症”,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降低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融入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才能树立起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文化自信心。

(三)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发展能力方面,在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力。国家对于软实力重要性的认识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认识度、提升民族自尊心、培养文化传播的意识和传播力,尤为必要和迫切。教会学生如何介绍传播中华文化是英语教学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只有如此才能在文化交流中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重语言习得,轻文化传承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在词汇、语法、听说、阅读、翻译、写作等方面的技能水平。由于考核评价体系主要针对语言技能水平,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侧重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应用,突出强调了语言教学的工具特性。在英语教学中必然会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只是用来服务语言技能的教学,主要是介绍西方文化,诸如西方节日、风俗、宗教、礼仪等等。教材内容涉及中国文化较少,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深入,不知道如何用英文来描述中国文化,更不能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文化观念和思想认识。

(二)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

由于英语教学内容以西方文化为主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了解西方历史、宗教、风俗、饮食等,部分学生喜欢过洋节,认同西方的生活方式,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缺乏认识和了解。文化教育的缺失使一些大学生在文化意识上缺乏民族自信心,一味地崇洋媚外,缺乏文化自信[4]105。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大学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西方文化冲击。在西方的强势文化冲击之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融入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存在不足

文化传播日益频繁,大学英语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不仅要完成语言教学的任务,还要完成文化传播的任务。教师要兼具西方文化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使文化传承与知识习得协同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研究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知识,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不足,对于传统文化不了解,特别是一些传统的词汇翻译的难度比较高;另一方面是对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不够。大学师生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的态度方面,虽然都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确存在中华文化缺位的问题,也意识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增加内容,如何在教学和学习中传播中华文化,缺少主动意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与时俱进,英语教学与时代接轨

英语教学关乎于语言学习的工具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语言学习的时代性体现在语言词汇、句子、语法的学习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进一步影响到了语言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网络时代,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英语课本被立体化的教材替代,丰富的学习资源,使语言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信息化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新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更好地在两种语言和两种思维间转换创造了条件,为用陌生的语言学习熟悉的文化拓展了途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等不同领域或语境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2]3” 因此,可以从交流内容入手,将传统文化上融入英语交流中。发挥评价的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纳入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更加主动地将文化与语言学习紧密结合,使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文化育人,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文化本身是复杂的,这就注定学习文化的过程也是复杂的。”[5]16首先需要建立新的教材体系,甄别筛选优秀的传统文化材料,把经得起时代考验,经久不衰的民族文化精粹编入教材,带入课堂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使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进而指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Samovar和Porter认为:“价值观通常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6]165-166。 同时用外语来学习母语文化,使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互促进,更能增强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和民族自信心。“大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渠道,系统地领悟传统文化的真谛,有助于摆脱传统文化学习的自发状态,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5]16。

(三)结合实际,多样化传播传统文化

2020年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英语教学是跨文化教育,不仅要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也要传播中华文化[2]。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有西方文化知识,也要有中国文化知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不对称。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一方面要注意取舍,另一方面要注意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对传统文化要有取舍,要选取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符合当前社会价值观的内容,按照我们的时代要求和学生认识水平选择学习内容。同时要考虑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避免形式单一的说教。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或网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戏剧表演、演讲训练营、歌曲大赛、翻译大赛等形式多样而灵活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同步提高。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大学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留白”是个大学问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大学》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