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安全教育探析

2022-12-29 01:24北部湾大学庞晓萍
区域治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教育

北部湾大学 庞晓萍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1]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感责任重大,也定然使命担当。笔者从个人实际工作经历和实践,切切实实感受到要办好教育,就不能忽视安全问题,学校安全稳定,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平安健康,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效实现其价值。当前,开展安全教育已成为了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高校新生而言,踏入新的环境,开始新的学习,远离父母,甚至是远离家乡,需要独自面临许多未知的问题,没有了亲人的庇护,对很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因素往往没有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研判,或者是缺乏一定的判断,导致新生的人身、财务等受到一定的伤害。基于高校新生群体的特殊性,笔者呼吁重视开展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为新生平安地度过大学时期学习和生活铺垫基础。本文中,笔者选取实际工作中的一起新生交通事故案例,抛砖引玉,引发对高校新生安全教育的思考。那么,高校新生安全教育意义体现在哪里?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存在哪些薄弱环节?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应坚持什么原则?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新生安全教育?针对这几个问题,本文中笔者将依次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高校新生安全教育重要意义

(1)俗话说,安全重于泰山。当前大学生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了高校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2020年9月28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导大中小学系统、规范、科学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校园。[2]这一举措,也反映出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抓手。因此,开展新生安全教育,有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2)《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学校、学生应当共同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校环境安全、稳定,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3]新生安全教育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新生安全教育有助于推动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维护好学校的安全稳定,保障正常的校园秩序。

(3)新生安全教育是新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新生人身、财务等不受伤害的重要举措。开展新生安全教育,可以帮助新生在入学伊始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观念,并学会防范技巧和应对措施,为新生今后平安顺利地度过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比较淡薄

一方面,高校新生刚刚入学,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安全问题往往被好奇心所取代,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去顾及相关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新生既要适应新环境、转变个人角色,又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入学教育活动,高校新生容易产生一定心理压力,身体上也容易感到疲惫,导致高校新生容易忽略安全问题。此外,高校新生在中小学阶段一直接受学校安全教育,对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的懈怠心理,甚至是产生抵触情绪,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存在侥幸心理,在思想意识上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安全观念比较淡薄。

(二)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成效不高

高校新生入学后往往会接受一定程度的安全教育,如将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新生的入学教育活动中,通过班会、校官网或其他网络平台加强高校新生的安全教育,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仍然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高校新生入学时,新生班级往往会配备由高年级学生担任的辅导员助理或者是班主任助理,协助辅导员或班主任分担新生班级管理工作,因此,新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仍存在由辅导员助理或者是班主任助理讲授的情况。此外,由于没有形成常规性安全教育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教育的效果,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对高校新生而言,往往会被认为只是一节班会课而已,导致安全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三)题材内容不够全面,讲授内容吸引力低

出于对高校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考虑,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往往侧重于人身安全、财务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而对于国家安全、心理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比较少,导致安全教育内容比较简单,题材不够丰富。学校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加上教师讲授能力的不足,安全教育容易让高校新生觉得毫无趣味,把安全教育变成了一项学校需要完成的任务来完成,没有能把安全教育做到入心入脑。当前,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更新迭进,媒体信息更新换代快,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获取信息快速及时,学生通过媒体渠道获取的信息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丰富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巩固安全教育的成效,还需要不断创新,加以改进。

(四)了解不够到位,引导不够及时

高校新生入学后,除了要做好新生的各项教育管理工作,还要应付各类行政事务性工作,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量一下子增加,工作压力突然增大,虽然也对新生开展有关安全教育,也认识到新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存在心有余力而不足的情况,除了基本的安全教育外,没有能真正地深入新生中开展调研,为新生答疑解惑,导致对新生的思想动态往往了解得不够及时,对可能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苗头掌握得不够到位,预测研究还不够,对新生的引导和帮助还不足,安全教育成效没有能得到有效巩固。

(五)入学前安全教育不够充分,信息技术运用不够到位

新生入学作为高校一项年度重要工作,高校在新生入学都会前做好充分的迎新准备工作,保障新生有序平安入学。入学后的安全教育通常根据安排有计划地开展,但与此同时也往往忽略了入学前开展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在录取通知书附上温馨提示,或者是建立新生班级群,往往更加强调的是如何有序入学报到,而开展入学前的安全教育,帮助新生在入学前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做得还不够充分,认真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新生入学前的教育作用不够到位,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助力作用,做好新生入学报到前的安全教育工作,应值得深入思考。

三、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育方向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尊重教育规律,根据学校实际,科学有序开展新生安全教育。

(二)坚持问题导向

查找高校新生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深入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关键所在,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一个一个地解决,彰显安全教育成效。

(三)坚持教育内容全覆盖

分类别、分专题开展高校新生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应涉及高校新生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包括国家安全、人身安全、财务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实现安全教育内容的全覆盖。

(四)坚持全员教育

所有高校新生都接受安全教育,确保不少一人,通过全员教育方式达到全员教育的目的,整体上提升新生安全教育的成效。

(五)坚持创新方式

开展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应多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等途径,丰富新生安全教育的方式。

(六)坚持教育常态化

高校新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意义重要,但是安全教育还应融入大学时期每一个阶段,并且常抓不懈,常态化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构建平安和谐稳定的校园。

四、高校新生安全教育策略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

高校要加强新生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做好新生安全教育的顶层设计,成立新生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本校新生安全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新生安全教育,加大新生安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新生安全教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将新生安全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中,将新生安全教育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从源头上加强新生的安全教育,开展常态化新生安全教育,实现新生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二)丰富题材内容,创新教育方式

密切联系新生实际,符合新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安全教育。对于安全教育题材内容,要及时进行更新,通过优化安全教育设计,提升安全教育的吸引力。高校要注重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在现有安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多种形式的新生安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技术作用,挖掘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增强新生的现场感受。在新生入学之际,由高校保卫部门向新生介绍校园及周边的环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主要介绍学校所处的位置、周边情况、治安情况、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日常秩序几个方面。介绍情况要实事求是,要明确。对不安定的因素要注意特别提醒。[4]充分利用好军训这一关键节点,在新生军训期间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让新生掌握火灾的预防技巧和应对措施,学会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提高消防安全能力。

实现分享新生安全教育资源,共同交流研究推进新生安全教育相关工作。在新生安全教育活动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多分享、多分析、多点评发生在大学生当中的事故案例或事件案例,让新生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安全知识的意义,帮助新生从思想意识上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安全管理的能力。

(三)发挥校园文化作用,开展入学前安全教育

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阵地作用,利用学校官网、学校官微、校公开栏、易班等平台,向新生常态化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开设新生安全教育专栏,安全教育宣传应分类别、有侧重,除了抓好日常安全教育宣传外,重点抓好入学后重点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教育宣传。特别是二级教学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加强阵地管理和建设,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新生安全教育宣传。

入学前安全教育,是指对已被录取的高校新生在入学前开展的有关安全教育。入学前安全教育是新生安全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高校应重视入学前新生安全教育,在新生入学前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新生安全教育,并作为新生安全教育的补充。如,在新生入学前通过新生班级群向新生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在寄送录取通知书时附上入学安全知识要点,提醒新生入学需注意防范的安全问题,通过学校官网、招生网等平台,多渠道宣传新生安全教育知识,实现安全教育入学前、后的有效衔接。

(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教育引导

开展高校新生安全教育,除了让新生掌握基本的安全基本理论知识以外,最重要的是要让新生掌握安全防范技巧和防范措施,使新生能学以致用,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能力。因此,高校新生安全教育应体现服务新生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或学生干部的作用,深入新生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对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倾向或苗头,进行预测研究,及时对新生进行引导和提供帮助。高校保卫部门定期对校园安全隐患实行大排查,并予以整改或维修维护,保证学校安全有序。从实际工作凸显学校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以及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加强新生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认同感,潜移默化中使新生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努力形成安全教育工作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沟通联动协调

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不仅要解决好“怎么讲”“讲什么”的问题,还要考虑“谁来讲”的问题。[5]高校应设立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安全意识,加强建设好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要对新生安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进行研究,精心打磨,反复修正,确保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安全教育的成效落实落细。

做好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不单单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的事情,各部门应积极参与新生安全教育工作,要强化各部门间的沟通联动协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新生安全教育的相关工作,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推进新生安全教育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构建新生安全教育大格局。

五、结语

高校新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开展新生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新生的安全防范能力,规范个人行为,做健康文明的大学生。此外,高校还应针对新生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分析研究解决路径,不断提高新生安全教育的成效,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教育
古人的入学仪式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入学通知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