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干预亚健康状态临床研究进展

2023-01-05 21:50刘海燕
陕西中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灸法阳虚亚健康

刘海燕,杜 旭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1]。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亚健康人数超过6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85%,我国约占17.8%~60.5%[2-3]。中医认为亚健康属“未病”“欲病”范畴,亚健康已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4]。灸法为中医特色疗法,积累了诸多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经验,现将近十年来灸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研究进行概括分析。

1 督灸干预亚健康

督灸主要是选取督脉及两侧一定区域为施灸部位,以药粉或药泥敷盖,再敷以适量的姜泥或蒜泥墙,横截面成上小下大梯形,其上施灸。督灸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总体疗效稳定,安全性较高。王进东等[5]以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者为研究对象,党参、川芎、吴茱萸等组成督灸粉,姜墙上施锥形艾炷3壮,每次治疗2 h,每30 d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督灸组与口服金匮肾气丸组比较,健康状况量表(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躯体功能、活力、机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方面,结果表明通督温阳灸法可改善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疲劳状态,安全性高。刘骁等[6]主要以附子、肉桂、菟丝子、巴戟天等组成督灸药粉,姜墙上施艾炷灸3壮,每10 d治疗1次,3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示督灸组SF-36评分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方面得分及免疫球蛋白IgA含量均显著高于口服金匮肾气丸治疗组,可有效改善阳虚体质患者健康状况、提升IgA水平。毕文卿等[7]以熟附子60 g、肉桂60 g、丁香60 g、菟丝子100 g、熟地黄100 g、杜仲100 g打粉混合与温蜂蜜水调成糊状敷督脉部位,每次治疗约40 min,每周1次,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示督灸组总有效率为96.9%,予针刺疗法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5%,且督灸组在改善阳虚体质与平和体质亚量表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督灸法可明显改善患者阳虚状态,远期疗效显著。庞力[8]应用双孔艾灸盒行督灸,温阳粉由附片、干姜、麻黄、肉桂、细辛等组成,艾灸盒首尾紧密相连如蛇形,每次治疗1 h,每周1次,4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显示督灸组在阳虚体质亚量表评分、疲劳量表中体力疲劳和疲劳总分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OL-BREF)中生存质量主观感受、生理领域、健康状况主观感受、心理领域、食欲、自我评分等领域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督脉灸可有效改善患者畏寒肢冷、易疲劳等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冯妮[9]研究显示,三伏天督灸较隔物灸结合穴位贴敷疗法效果较好,使偏颇体质趋近平和,改善患者亚健康状态。董沛华[10]以亚健康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党参、黄芪、川芎、吴茱萸、红花等组成督灸粉,督灸时要求艾炷直径等同病人中指中节直径,长度等同病人小指指节长度,2 h/次,每30 d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显示督灸组在FS-14积分、简明心境量表积分方面优于电针治疗,表明督脉可有效改善气虚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综上,督灸特色鲜明,疗效稳定,但施灸方法需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2 温和灸干预亚健康

Cai等[11]取亚健康状态患者双侧天枢、三阴交、足三里及气海、中脘、关元等穴位施以艾条温和灸,每次5~10 min,以皮肤潮红为度,1次/d,连续治疗2个月,温和灸组患者疲劳、困倦、耐力下降、活动后疲劳等症状改善率、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G水平、NK细胞活性及机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评分均优于补中益气丸治疗,表明艾条温和灸可显著改善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临床症状、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王春华等[12]将亚健康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每日灸、隔日灸、每星期灸三组,选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及关元穴,施以艾条温和灸,10 min/次,1次/d,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84.8%、34.3%,每日灸组亚健康症状积分量表、IgA、IgM、IgG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优于隔日灸、每星期灸组。Shen等[13]以绝经前后亚健康状态女性为研究对象,取肾俞穴温和灸15 min,1次/d,5 d为1疗程,持续干预4个疗程,结果显示WHOQOOL-BREF评分、血清雌二醇、孕酮、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显著提高,优于口服天然维生素E软胶囊治疗,提示温和灸肾俞穴可提高绝经前后亚健康状态女性的生存质量,提高其性激素及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延缓卵巢衰老。何璐等[14]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穴对亚健康状态患者施以艾条温和灸,每2 d1次,10~15 min/次,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与玉屏风颗粒治疗比较,艾条隔日温和灸在改善亚健康疲劳状态、免疫功能与微循环障碍方面疗效较好。温和灸治疗亚健康状态操作简便,疗效较好。

3 壮医药线点灸干预亚健康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壮族的一种独特民间外治法,主要是将多种药物泡制过的苎麻线点燃,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穴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庞勇等[15-16]以气虚体质亚健康状态患者为观察对象,取穴两组,足三里、曲池、中脘、三阴交、绝骨、血海为一组,心俞、肺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关元俞为一组,施苎麻线点灸,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每穴点灸3~5壮,1次/d,5 d为1个疗程,每疗程治疗结束后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苎麻线点灸在临床疗效、亚健康人群体质水平、气虚症状分级表、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ornell Medical Index,CMI)、症状自评量表等方面与雀啄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苎麻线点灸在改善患者神疲乏力、少气或懒言、自汗症状方面优于雀啄灸。以壮药线点灸治疗阳虚体质亚健康患者,治疗后线点灸患者呼吸系统积分、消化系统积分雀啄灸组下降更明显[17]。壮医药线点灸具有民族特色,但是治疗过程需要一定材料,限制临床应用。

4 温针灸干预亚健康

郭大畅[18]以1.5 cm长艾段在华佗夹脊穴(T1~L5)温针灸治疗亚健康状态,留针20 min,隔天1次,15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临床症状积分优于传统取穴温针灸治疗。王曼苏等[19]取双侧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及安眠、大椎、百会穴常规针刺治疗亚健康状态,以1.5 cm长艾段在心俞、脾俞、肾俞穴施温针灸,每穴2~3壮,1次/d,10次为1个疗程,联合耳穴法,共治疗4个疗程,温针背俞穴加耳穴法治疗亚健康状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温针背俞穴法、单纯耳穴法,且不良反应少。温针灸以针刺与艾灸联合干预亚健康状态效果较好。

5 火龙灸干预亚健康

火龙灸是灸疗和中药联合的特色疗法,常以背部督脉和腰部肾区为治疗部位,施术部位放置中药浸泡后的纱布条,覆盖4~6层的温湿治疗巾,喷洒适量95%酒精后点燃,点燃呈“火龙”状,10~20 s后用湿毛巾侧面扑灭,10 s后重复上述操作,以局部潮红为度,隔日1次。赵俐黎等[20]采用火龙灸治疗阳虚体质亚健康患者,与普通艾灸法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62.2%,火龙灸总有效率高于普通艾灸。陈雄杰等[21]采用火龙灸治疗气虚体质亚健康患者,督脉及两侧涂擦火龙液治疗15次,结果显示改良火龙灸疗法对患者体质偏颇及健康状态有更明显改善作用。火龙灸法具有鲜明特色,但操作有一定技术要求,须保证安全。

6 热敏灸干预亚健康

热敏灸疗法注重穴位敏化问题,强调艾灸要消除穴位敏化状态,才能进一步调动经络气血运行,调整阴阳。熊俊等[22]采用热敏灸治疗心理亚健康状态高校教师,探查心俞、百会、风池、命门、关元等穴位灸感,选取热敏穴位施灸,时间以热敏灸感现象消失为度,1次/d,10 d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与常规心理教育比较,热敏灸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亚健康状态,在缓解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方面疗效更好。代坤等[23]观察热敏灸治疗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患者发现,艾灸敏化态大椎穴能有效改善患者阳虚症状与生理、心理健康状况。

7 隔物灸干预亚健康

隔物灸即间接灸,包括隔蒜灸、隔姜灸、隔盐灸等。姜平等[24]取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内关穴对属于亚健康状态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施以隔姜灸配合八珍汤治疗,每穴灸5壮,每周灸6次,6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隔姜灸联合八珍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总有效率优于电针治疗。隔物灸属于传统灸法,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较好。

8 逆针灸干预亚健康

“逆针灸”是在机体亚健康状态施以针灸激发经络之气,提高机体自身抗病与应变能力,预防疾病的特色疗法,体现了针灸的“治未病”作用。周鹏[25]采用逆针灸法治疗亚健康状态患者,取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常规针刺后,留针30 min,其间施用艾灸盒温和灸,1次/d,5 d为1疗程,每疗程治疗结束后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表明逆针灸法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睡眠情况、疲劳症状、生存质量,显著降低患者经络能量指数、精神状态指数、筋骨气血指数、新陈代谢指数、自律神经指数的异常等。祝晓忠等[26]采用逆针灸防治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患者,针刺取双侧足三里、脾俞、肾俞及神阙、关元穴,留针30 min,其中神阙禁针行隔姜灸,余穴艾灸温和灸,按治疗介入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试验组每日巳时(9:00~11∶00)、酉时(17:00~19:00)进行针灸治疗,对照1组每日辰时(7:00~9:00)、未时(13:00~15:00)针灸治疗,对照2组口服金匮肾气丸治疗,纳子法择时逆针灸在阳虚体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方面均优于其余两组,提示逆针灸联合时间因素可激发机体良性应激。逆针灸法体现了“治未病”思想,在预防亚健康状态方面更具现实意义。

9 麦粒灸干预亚健康

石学慧等[27]取双侧足三里、神门及气海、关元、四关穴,采用麦粒灸治疗躯体亚健康患者,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或者自感灼痛为度,重复灸5壮,1次/d,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WHOQOL-BREF、疲劳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明麦粒灸与毫针刺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缓解患者疲劳状态、睡眠紊乱及疼痛症状,且麦粒灸在改善体力疲劳方面效果更为突出。麦粒灸法治疗亚健康状态操作简便,使用过程应防止烫伤。

10 脐灸干预亚健康

马红等[28]以脐灸联合有氧运动治疗疲劳性亚健康患者,将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各30 g,炙甘草、升麻、柴胡、陈皮各10 g,冰片3 g研末制成药粉,置于神阙穴面圈中,灸6~9壮,每次约1.5 h,每周2次,连续4周为1疗程,比较FS-14及亚健康状态自测量表积分,结果提示脐灸可明显缓解患者疲劳症状,改善患者亚健康状态,疗效优于单纯有氧运动治疗。脐灸法充分利用灸法、神阙穴与药物的多重作用,操作简便,具有舒适度高、无创、自然、安全的优点,且患者容易接受,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11 天灸干预亚健康

庞勇等[29]在三伏天施以天灸治疗阳虚体质亚健康患者,取穴:①大椎、肺俞、志室;②风门、膏肓、脾俞;③大杼、心俞、肾俞,除大椎穴外均取双侧穴;三组穴位交替使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以4∶4∶1∶1比例研为细末,老姜汁调成1 cm×1 cm×1 cm大小药饼贴敷,每次取一组穴位,每次贴药2 h,从头伏开始治疗,5 d1次,共治疗9次,与空白组比较,天灸法组阳虚体质积分、CMI总分均优于空白组,在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施天灸相得益彰,利用时间因素,最大化发挥药物、腧穴的作用,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经济实惠,是亚健康患者的理想疗法。

12 罐灸干预亚健康

陶瓷灸罐是应用现代材料技术,采用两种导热性能不同的陶瓷材料制作,将灸法与罐疗结合的新型罐具,既有罐疗产生的负压作用,又有灸法的温阳作用,可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操作时借助支架托盘中酒精棉球燃烧时产生的负压吸附罐体,再在罐底外面放置适宜的95%酒精棉片点燃,更换棉片,燃烧15 min,以2/3罐身温度灼手为宜,1次/d,10 d为1疗程。邵云等[30]采用罐灸法治疗阳虚体质亚健康患者3个疗程,罐灸法组总有效率、阳虚体质转化分、SF-36量表、免疫学指标等均优于口服金匮肾气丸组,表明罐灸法可显著改善患者阳虚体质体征及亚健康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罐灸法有一定新颖性,操作简便,患者容易接受,安全性高[31-33]。

13 小结与展望

灸法体现了“治未病”思想,可以达成未病先防、早期防治、已病防变、保健延衰的目的,与亚健康防治十分契合[34-36]。灸法已在亚健康防治领域初步显示出其优势,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与深入研究[37-39]。①研究领域不够全面。目前研究多集中在阳虚证、气虚证亚健康状态方面,但亚健康类型多样,如血虚证、阴虚证等,故应全面观察灸法防治各型亚健康状态临床疗效。②诊疗未规范统一。亚健康状态概念及诊断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统一,本领域研究的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探讨。督灸、温和灸等方法在施灸部位、灸量、治疗频次、疗程等方面并不统一,即便同一具体方法,其方案也略有不同,如应用较多的督灸,药粉成分、施灸频次、疗程均不统一,故需加大研究力度,逐步形成各自的标准方案。③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不统一。相关研究常以疲劳、睡眠、免疫学、心理等相关量表为评价指标,未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科学性、逻辑性有待加强。④研究规模不足。目前的临床观察存在着样本量偏少、对照不科学等设计不足,缺乏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等。⑤灸法优选方案研究鲜见。在众多具体方法中究竟哪一种更适合防治亚健康状态,也是临床亟需回答的科学问题,而相关优选方案研究基本阙如。故应采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古代、近现代研究成果,逐步提出优选方案。⑥机理研究有待加强。基于临床的机理少见,且仅限于某些基本的免疫学指标观察,应运用现代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提高相关机理研究水平,更好地支撑临床治疗。

总之,灸法干预亚健康状态顺应了人类最普遍的健康需求,既是“治未病”思想的深刻体现,也是中医药、针灸学等学科临床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全面地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灸法“简、便、廉、验”的优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灸法阳虚亚健康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党员“亚健康”,咋办?——咸阳探索“党性体检”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浅析温针灸的治疗机理及温度控制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