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中沙能源合作共同体的路径研究

2023-01-06 04:42赵奇栋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沙特石油能源

赵奇栋

(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打造长期稳定的中沙能源合作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访问沙特期间提出的,是基于中沙双方长期能源合作基础和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清晰判断,确定了今后中沙在更广阔领域及区域的一个合作方向,指明了构建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1 中沙能源合作共同体的提出背景

1.1 中沙能源合作互补性强,已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在阿拉伯地区国家中,沙特与中国建交历史并不长,但两国关系升温迅速。1999年双方宣布建立“战略石油伙伴关系”,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06年两国领导人实现互访,2008年中沙发表《关于加强合作与战略性友好关系的联合声明》,2015年两国签订《中国和沙特石油技术合作协议》,2016年两国发表《中沙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在经贸能源合作领域,2008—2016年,中沙年度贸易额均超过400亿美元,最高达到过744亿美元(2012年)[1],双方在石油上下游产业市场投资及开发领域不断深入合作,在炼油、化工、原油供应、石化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

1.2 沙特“2030愿景”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前景广阔

沙特“2030愿景”目标宏大,覆盖领域广阔,实施跨度较长,但整体而言,其主要目的是摆脱沙特经济对石油过分依赖的现状,谋求经济改革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沙特打造一个繁荣、可持续的现代经济体系[2]。中国正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东地区最大国家的沙特在“2030愿景”中谋求的经济转型战略无疑为中沙双方开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合作内容。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沙特期间,双方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以及开展产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及相关领域的14项合作文件。

1.3 大国间国际能源市场博弈日趋激烈

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时期,大国间的国际政治关系日趋复杂,特别是国际能源市场博弈日趋激烈:作为世界油气生产国大国,美国为维护其国际能源秩序主导地位,遏制中国发展的立场和态度不会改变;为争夺欧洲能源市场,同为油气输出大国的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矛盾必然加剧;沙特为维护其在中东的地位与利益在国际政治关系上不得不依赖美国,但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又视美国为竞争对手,因此在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跌至每桶30美元时仍坚持不减产。在大国间能源战略关系博弈中,中国要清醒研判国际形势,发挥作为国际能源买方市场优势,密切与沙特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为中国提供更加稳固的能源保障。

2 中沙能源合作共同体的建设成果

2.1 以中沙能源合作共同体为基础,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16年中沙发表《中沙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来,双方立足能源经济合作的良好基础,积极推进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合作领域涉及高层互访、文教交流、产业金融、国际政治及安全事务、全球治理等方面。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于2021年7月会见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时,再次重申了对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重视,并表示将加强双方在能源、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助力沙特经济多元化发展。

2.2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积极开拓在第三方国家的务实合作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沙双方积极推进在第三方国家能源领域的合作:沙特宣布投资200亿美元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及相关能源项目;中国也积极投资沙特在东南亚和南亚的石化炼化项目,累计投资额度已超过260亿美元;双方在非洲特别是在北非的能源及石化投资项目逐年增加,非洲正在成为又一个中沙务实合作的热点区域。

2.3 双方在能源及相关领域上下游合作取得系列重大成果

截至2018年年底,中方企业对沙直接投资存量25.9亿美元。2019年1—9月,中沙双边贸易额达57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中方企业对沙全行业直接投资额达1.5亿美元,均为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在沙特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7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7%。2020—2021年,双方在能源及相关领域上下游合作继续推进:沙特丝路产业服务公司与10家中资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项目意向总投资为45亿美元;中沙产能合作首个项目——泛亚沙特石油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首期于2020年年底正式投产;深工沙特项目在朱拜勒园区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约为8.92亿美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约22.09亿美元;双方拟投资约400亿元人民币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将落户福建漳州。

3 中沙能源合作共同体的推进制约因素

3.1 国际政治关系的多边影响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石油供应的安全稳定影响着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建设、国防军事及工业发展等,因此,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占有控制成为国际政治关系博弈的一个重要因素。中沙能源合作始终面临着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首先,美国会加强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控制,维护其石油霸权;其次,俄罗斯与沙特合作对全球能源出口产生重要影响,其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又同沙特存在竞争,而中国市场是其主要争夺对象;最后,沙特与伊朗关系紧张,中国处理好与这两个国家的能源战略关系至关重要。

3.2 全球化受阻与国际疫情双重打击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日益抬头,与我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鲜明对照。国际疫情反复暴发导致全球经济下行、国际贸易货运受阻,无疑严重影响了全球化进程。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从效率优先逐渐转变为安全优先,发展更加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在此形势下,中沙能源合作领域、区域和空间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国际疫情的持续将进一步降低全球能源需求,跨国合作经营成本也相应增加,能源合作上游及下游产业面临巨大压力。

3.3 沙特政治及经济环境的发展形势

沙特政体是君主制,国王即国家元首,现任国王萨勒曼掌权后打破了王位继承的传统,废除了前王储而另立其子穆罕默德为新王储,今后新王储能否顺利执政并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现行改革政策还有待观察。同时,沙特过度依赖石油经济的模式自2014年以来受到较大挑战,财政收入锐减,政府债务持续攀升,失业率逐年都在增加。从外部环境来说,中东地区的冲突近年来没有停止过,大国势力错综复杂,而每次大大小小的冲突都不可避免地将沙特卷入其中。沙特各种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对中沙之间能源合作的推进提出了挑战。

3.4 中国公司与世界油气集团的竞争

与美、英等国的世界老牌国际油气集团相比,中国的油气公司在国际化发展程度、资产及经营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小差距[3]。这些老牌国际油气集团因掌控大部分油气资源,在国际油气交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必然千方百计维护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攫取的高额利润与占有的市场份额,遏制新的竞争对手的发展壮大。在推进中沙能源合作过程中,中国油气公司在与上述国际油气集团的竞争中需要更加审慎。

3.5 文化及政策管理方面的差异性

沙特经济发展模式、很多政策法规带有地域保护色彩。此外,沙特民众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生活习惯、行为模式、管理模式等也与中国差异明显。上述差异性要求中国企业在与沙特进行合作时,要熟悉其文化环境,善于分析分歧原因并积极应对,这样才能有效推进相关项目,实现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3.6 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及风险

沙特位于阿拉伯半岛,与中国相距数千公里,石油运输所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燃料等成本巨大。国际油运的运输方式主要有海运、管道和铁路,我国与中东的石油贸易主要依赖海运,而海运存在两大风险:第一,目前我国通过中东和非洲海运线路进口石油的比例高达71.38%,而这两条线路均须通过马六甲海峡,一旦马六甲海峡受到遏制,将直接影响石油输入;第二,目前我国石油海运量的60%~70%是由其他国家(主要是日韩)的国际航运公司承担,本国油轮运输公司的运力不足,这样就会受制于人[4]。

4 中沙能源合作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4.1 加强中沙能源合作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对接

中沙两国政治环境稳定,都在逐步推进改革,不断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这为双方进一步推进国际关系与战略合作提供了政治、体制及政策保障。双方可分别根据各自发展规划,共同深化“一带一路”与“2030愿景”在能源领域及相关领域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对接:一是巩固传统油气能源方面的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上下游产业链条合作广度与深度,从能源贸易延伸到能源投资与金融、资源勘探与开发、基础设施规划与共建、冶炼加工与化工产业等领域[5];二是积极推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战略规划对接,特别是在太阳能、风力发电以及核能建设等领域有巨大合作空间。沙特在“2030愿景”规划中提出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950万kW,这里所蕴含的巨大市场需求,为中国企业参与建设提供了更多机会。

4.2 积极推进中沙在第三方国家的合作共赢

沙特作为中东地区大国,无论在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还是中东地区都具有较大影响力,可以充分发挥中沙双方在区域和国际组织中的优势,共同推动在第三方国家能源领域的合作。沙特国家商业银行已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中沙可以与第三方通过资源互换、投资合资、参与开发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持续推动多边合作。与此同时,面对国际上由地区冲突、政治危机、强权制裁、油价波动等诱因引发的一系列危机和风险,中沙需要携手更多国家,协同构建风险防御体系,提高能源保障的抗风险能力。

4.3 拓展中沙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广度与深度

从国际能源生产消耗趋势来看,发达国家正纷纷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为主加速转变,可以预见,未来清洁环保能源的开发、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沙特正积极推进经济转型,中国完全可以凭借成熟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拓展与沙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从拓展合作广度来看,中国可利用自身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产品、经验优势,多领域、全链条、宽口径支持沙特新能源建设发展,助力沙特经济转型;从拓展合作深度来看,围绕低碳节能环保这一主线,双方可在建筑环保设计、工业交通节能、能源优化及效能提升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4.4 打造稳定的中沙双方能源领域金融合作机制

目前中沙能源合作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原油贸易方面,为增强能源市场抗风险能力,双方应加强在能源领域的金融合作,打造稳定的金融合作机制,这也将有利于推进中国开放型金融体系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首先,逐步扩大中沙双方石油资本在对方国家投资的区域和领域。沙特的石油资本流入中国,可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而中国的石油资本可投资于沙特能源基础设施、新能源建设等领域,有助于沙特经济转型。其次,尽快推动以人民币作为双方能源贸易和金融合作中的结算货币。通过签署货币互换协定、打通货币结算通道、鼓励储备持有人民币、使用在岸市场交易等途径,推动实现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并允许沙特的结算资金在华直接投资。最后,可设立中沙能源产业联合基金,用于支持包括能源项目在内的两国共建大型项目或能源上下游产业链条建设发展。

4.5 开辟安全、稳定、经济的中沙互联互通运输通道

目前中沙能源运输成本巨大,主要面临航线安全、本国油轮运力不足两大风险,开辟安全、稳定、经济的中沙运输通道,对构建中沙能源合作共同体、维护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首先,中沙应进一步加强在石油运输方面的合作,探索成立合资运输企业,开辟新的海上运输通道,降低运输风险;其次,加快研究沙特在中国境内建立原油商业储备基地的可行性,如双方能推进此事,既能满足我国扩大石油商业储备的需求,也给沙特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和经济回报;最后,沙特已经加入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来中国可以探索通过中巴石油运输管道来运输沙特石油,这样运输油轮只需停靠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大大降低了运输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保障了运输安全。

猜你喜欢
沙特石油能源
Ma'aden在沙特的新氨厂开始商业运营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石油石化展会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沙特恫言抛售数千亿美债券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