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野下的大学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2023-01-06 05:25刘合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道德教育道德

刘合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系,安徽 淮北 235000)

“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集中体现,三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构成了系统、全面、健康的育人模式。[1]在其视野下完成高校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既是考虑大学生成长的思想政治需要,又兼顾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精髓及其积极影响,即传统道德中的仁爱、兼利思想与现代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相一致,竭忠尽孝思想与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要求相一致,诚实守信思想与大学生道德情操发展需求相一致,勤俭廉洁思想与大学生职业素养成长要求相一致,公平正义思想与当代社会德治与法治内涵相一致,实现“三全育人”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又是传统道德对当今社会积极影响的验证。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道德内容,用传统道德的精髓塑造自己,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1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1.1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道德实践意识

传统德育重点放在学生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对德育内容全方位了解,但忽视学生的道德实践意识,导致学生不能对道德标准进行科学判断,不能明辨是非,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的道德意识。中国传统道德内容可以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给教师提供了灵活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方法,也提供了大学生实践遵纪守法、自律约束、完善自我的平台。学生在传统道德影响下激发个人内在道德意识、道德素质的提高,并积极利用优秀的传统道德内容指导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

1.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传统道德内容体现了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不同阶段的时代精神,既有文化底蕴又有丰富哲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将该部分内容融入高校德育教育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在学习和理解传统道德精髓内容与现代德育教育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利用传统道德内容的时代进步性,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积极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自愿发扬传统道德和民族文化,肩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

1.3 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拥有扎实知识基础的人才,大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受到自身人格、道德品质等影响,只有以国家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并将其落实到学习、生活细节中去,才能够完成时代赋予的责任。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包含诚实守信、勤俭廉洁、敬老孝亲等内容,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对于德育的具体认知,并细化生活习惯和学习行为之中,在长期正向的影响中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3]

2 “三全育人”视野下影响大学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因素

2.1 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是开展具体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指导方向,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要求,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并将传统道德教育内容融入当代德育之中。这种理念直接影响教师能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发现学生成长中的德育问题,通过整合传统德育内容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解决大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2 师资力量

影响大学生传统道德教育主要因素是教师在全员教育中的地位,传统道德教育不到位根本原因是学生无法科学全面地审视传统德育内容、审视德育教育目标,需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校所配备的思政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的教师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三全育人”视野下传统道德内容与德育教育融合的稳定性、全面性和时效性。教师既要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要有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以保证大学生接受传统道德教育的效果。

2.3 校园人文环境

大学校园为学生学习、生活、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大学校园人文环境体现学校崇善求真、博学慎思等明确的、正向的校风校训,并以该校训为基础通过学习环境、制度环境、活动环境、精神环境等因素宣传正能量,对学生进行正面宣传,有利于完成“三全育人”教育目标,将传统道德内容渗透在学生生活中。

3 “三全育人”视野下大学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特征

3.1 以育人为核心

以育人为核心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的思想道德素质,个人知识、能力、心理、行为都围绕德育育人这一核心目标而展开,无论是选择的教育资源,还是运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服务大学生道德素质成长为中心,教育目标明确,教育重点突出,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2 参与主体多元化

多元主体包含学校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个人,每一主体都全面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传统道德教育,都肩负自身工作角色、工作定位、专业知识的责任。全方位教育主体其层次性和特色性保障了传统道德教育、德育教育对大学生形成持续性的、间接或直接影响。

3.3 持续性德育教育

持续性德育教育是指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实习乃至毕业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重点和特点选择能够恰当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传统道德内容,各过程之间衔接紧密,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并有序发展,既不会出现断档现象,又不会出现学生德育教育的空档期。

3.4 多渠道教育路径

全路径的传统道德教育是指多个主体选择多个资源,开拓多渠道教育路径,如:专业课程的传统道德教育,学科知识的传统道德渗透,校园文化、校园网络、校园组织制度的传统道德教育影响,并将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覆盖学校、家庭、网络、社会等各个渠道之中,体现教育的全面性、灵活性和系统性,保障传统德育教育与“三全育人”相结合的科学和高效性。

4 “三全育人”视野下大学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开展策略

4.1 坚持全员育人,构建大学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育人队伍

学校是开展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体,需要形成教育力量,保证育人效果。

首先,学校党委要定期开展怎样培养人、如何用传统道德教育教育人,深入学习中国传统道德内容,要求各学院各部门拿出可行的、能够发挥落实各自责任和义务开展系统育人的方案。其次,集中对教师开展培训与引导工作,坚定教师育人信念,提高教师政治素养、理论水平,让其与辅导员一起发挥渗透式、持续式的德育教育作用。[4]

家庭和社会是发挥传统道德育人功能的主要场地。一方面,需要学校引导家庭和社会关注大学生的德育均衡发展,为学生践行德育知识和传统道德文化提供多样的、宽容的途径和环境;另一方面,需要社会通过积极的舆论宣传,影响和引导家庭也参与传统道德教育建设之中,二者协同发力,实现社会群体对传统道德教育的理解和认可。

4.2 坚持全过程育人,推进大学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衔接

大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根据各成长阶段实际情况,促进传统道德教育衔接和引导。如:入学之前通过入学准备文件、资料,学前辅导等方式渗透传统道德教育,使其对学校人文环境和德育要求有所了解。教学中根据大学生学习和行为变化,熟悉校园环境之后的心理变化和完成学习深造的心理环境变化选择不同的传统道德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用传统道德串联起各成长阶段,做到时时育人、因材育人,保证传统道德教育持续开展。[5]

假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空挡阶段,完全给予学生自由只会丢失宝贵的德育阵地和德育时间,影响全过程育人效果。学校应把握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了解学生在此间的娱乐方式、学习习惯,总结出典型性、代表性问题,如:学生习惯在假日通过网络游戏放松心理,再根据实际情况用传统道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填补教育空档期。积极组织社团活动,邀请学生参加书法比赛、国学研究等活动,发展学生健康业余爱好,使传统道德教育润物无声。

实习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客观审视自身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存在问题的方式,教师应积极抓紧实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重点放在学生正确理清社会角色变化、定位个人发展目标、提升职业素养、科学规划人生与未来发展,保障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出现空档,学生在遇到成长问题、职业发展问题时会主动通过学习传统道德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实现自我教育。

4.3 坚持全方位育人,实现大学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多方联动

专业知识学习是保障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不断完善传统道德课程体系,包含课程的具体组成方式、组成结构、具体单元课时的内容、目标,以及对课程进行评价的方式方法。如:传统道德中政治、道德、思想、知识、能力的教育课程,国学文化、国学素养类课程,知识辩论课程、道德思维发展课程,以及结合不同阶段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探索的实践课程体系。另外,需要引入课程评价机制,制定科学评价标准,综合对传统道德课程计划、实施和结果进行评估和打分,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使之与学生成长目标和需求一致。[6]

要针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精髓、现代德育教育目标和要求不断丰富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如:选择体现民族精神、家庭道德、职业操守、理想人格的古代传统美德故事、典籍、案例等补充课程之中,让学生了解修身克己、格物致知等传统道德提升文化底蕴和思想认知。利用课程教学标准等相关内容引导教师积极利用以古鉴今、联系生活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公益、社会调查等实践锻炼方式,让学生从分析案例、剖析问题中深化所学内容,将传统道德意识逐步变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习行为。

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是当代大学生熟知并喜爱的信息交流、信息获取方式。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软硬件设施完成传统道德教育不仅可以体现传统内容的时代影响和意义,更能引导大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网络空间内学习多样知识。[7]如:学校在校园平台、信息化公告栏、公众号中定期推送传统道德、文化类资料,如:视频、国漫、图片、文章,并通过在线交流平台鼓励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教育、校园道德文化环境塑造等提出建议,通过网上虚拟聊天拉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无障碍沟通。另外,在电子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库中要不断补充与传统道德内容相关的网络书籍,通过组织线上读书比赛活动,推选当月读书明星带动大学生学习自主意识,引导其利用个人时间多读相关书籍。

5 结语

推进大学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三全育人”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衔接,也是解决高校德育教育在办学理念、师资力量、人文环境等问题的有效方式,结合“三全育人”的全员性、全过程性和全方位性要求,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完成不同教育阶段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并丰富和补充具体教育内容,积极促进不同教育主体和教育力量的相互配合,形成全方位、多方联动的传统道德育人模式。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