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学术流派——埋线针刀疗法特征初探(5)*
——埋线针刀与神经节的完美结合是埋线针刀流派拓展疾病谱的特殊方式

2023-01-11 02:02包金莲杨才德李登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星状针刀神经节

包金莲 杨才德 李登科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 兰州73020)

(上接第1 期)

埋线针刀疗法流派是第一批被同行公认的“穴位埋线学术流派”之一,埋线名家杨才德是其代表性人物之一(2021 年5 月26 日,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关于公布穴位埋线疗法学术流派、优秀科技成果、突出人才的通知》(中医促会〔2021〕48 号)文件)。梳理和总结埋线针刀疗法流派的特征,对埋线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埋线针刀疗法流派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与长效针灸结合针刀松解为核心思想、以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专用埋线针刀”为主要工具[1,2]、以枕五针椎五针糖五针等“杨五针”为主要处方[3]、以“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4]和“刺切摆”为主要手法[5]、以颈肩腰腿痛和慢性病为主要优势病种[6]的“西医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思维、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为特征的学术流派。流派特征主要体现在解决胶原蛋白线的排异反应和PGA、PGLA 等线软的难题[7]、打破或者降低神经与血管等特殊部位的操作风险、拓展埋线治疗范围和提高疗效、科研与临床相辅相成、教学与推广共同进步等几个方面。

埋线针刀与神经节的完美结合是埋线针刀流派拓展疾病谱的特殊方式。

1 埋线针刀的疾病谱特征

1.1 埋线的疾病谱特征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后期,穴位埋线疾病谱由脊髓灰质炎,逐步扩大到哮喘、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癫痫、中风、偏瘫等慢性、顽固性、免疫力低下性疾病等。除传统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证外,还扩大到治疗急症、实证等各种疾病。其治疗病种已达一百余种,涉及传染、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当时,在各级刊物上报道的治疗病种有50 种之多,病例已达万例。发展到现在,埋线疗法可治疗传染、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140 种疾病,其中优势病种主要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病方面[8,9]。

1.2 针刀的疾病谱特征针刀是近几十年兴起的疗法,从狭窄性腱鞘炎到腰腿痛均有涉猎,内科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数量涉及。针刀疗法最擅长运动系统的软组织损伤,尤其对颈椎病、肩周炎、腰痛病、关节炎、骨质增生等具有特殊疗效[10],特别是具有立竿见影的“速效”作用,所以,深受群众的喜爱。

1.3 埋线针刀的疾病谱特征埋线针刀疗法从埋线的角度引入即刻松解的机制,从针刀的角度引入长效针灸机制,把埋线治疗痛症的疗效推向新的高度,把埋线治疗痛症的范围拓展到了新的广度。目前,该疗法以“杨五针”处方的形式整理出了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枕五针(枕大神经痛、失眠)、椎五针(椎动脉型颈椎病)、项五针(项韧带钙化、颈型颈椎病)、颈五针(神经根型颈椎病)、冈五针+峰一针+喙一针(肩周炎)、菱五针(菱形肌损伤)、突五针(腰椎间盘突出)、损五针(腰肌劳损)、臀五针(臀肌损伤)、膝五针(骨性关节炎)、肘五针(网球肘)、腘五针(关节炎)、足五针(跟骨骨刺)、掌五针(腕管综合征)、股五针(股骨头坏死)、强五针(强直性脊柱类)、湿五针(类风湿性关节炎)、疱五针(带状疱疹)、齿五针(牙痛)、胃五针(胃炎胃溃疡)、腹五针(结肠炎)、经五针(痛经)、痛风五针(痛风)、腰椎病的精准治疗(椎间孔穿刺术、黄韧带穿刺术、骶管裂孔穿刺术、小转子穿刺术)等[5,11-15];以星状神经节、蝶腭神经节、迷走神经节、颈动脉窦埋线术为主,整理出了治疗中风后遗症、肥胖、荨麻疹、鼻炎、咽炎、面肌痉挛等慢性疑难病症的特效疗法[10,16]。

其疾病谱不仅包含了埋线的疾病谱又包含了针刀的疾病谱,在此基础上还具备了二者不可具备的疾病谱特征,那就是神经节疾病谱的特征。总体上讲,埋线针刀疗法优势病种主要是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和内科疑难杂症。

2 神经节埋线的疾病谱特征

神经节埋线的疾病谱主要在压五针(高血压)、脂五针(高脂血症)、糖五针(糖尿病)、风五针(中风后遗症)、胖五针(肥胖)、眠五针(失眠)、喘五针(哮喘),癣五针(牛皮癣)、荨五针(荨麻疹)、痘五针(痤疮)、疹五针(湿疹)、褐五针(黄褐斑)、鼻五针(鼻炎)、咽五针(咽炎)、咳五针(慢性支气管炎)、挛五针(面肌痉挛)、痹五针(面神经炎)、癫五针(癫痫)、眩五针(眩晕)、郁五针(抑郁症)、性五针(性功能障碍)、劳五针(慢性疲劳综合征)、更五针(更年期)、列五针(前列腺病)、养五针(养生保健)、泄五针(早泄)、痔五针(痔疮)等方面,具有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疾病居多[16]。

3 埋线针刀与神经节的结合

3.1 埋线针刀工具与神经节埋线操作的不可替代性埋线针刀工具的操作技术是以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4]为基础手法,即重视压手的作用以确保安全性,简化刺手的动作以确保埋线过程的完成,星状神经节、蝶腭神经节、迷走神经节的埋线操作过程均需要压手、刺手的密切配合,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用“注线法”是不可能完成的[4]。

埋线针刀工具的特点与星状神经节埋线的安全性是不可替代的。星状神经节埋线时,既要穿刺到横突前面又不可以刺激到骨膜以免留下强烈的酸胀等不适感即“到而不达”,又要避免针尖过尖穿透横突前结节损伤到脊神经和椎动脉,还要把线体尽量靠近神经节以免影响疗效。类似于注射器一样的普通埋线针就难以达到这个需求,需要把针的针尖截去一部分来适应这个要求,这时候,普通埋线针针尖就变化为“扇形”,不仅适合了上述要求,还具有了针刀样的功能,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7]就是应用这个针具来完成的,杨才德老师把此工具命名为“埋线针刀”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先有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后有埋线针刀疗 法[10,16]。

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把复杂的、需要双手同时配合的“注线法”操作过程,简化为单手即可操作,腾出另外一只手强化压手的作用以确保安全性,这样就使很多复杂的穿刺技术动作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使精确度要求极高的神经节埋线具有了可能性;埋线针刀针具本身的针尖特点,也同时解决了距离、并发症、后遗症等问题,让星状神经节穿刺后提高舒适度的具有了可能性。因此,埋线针刀作为埋线针的一种,比较完美地解决了神经节尤其是星状神经节的风险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埋线针刀工具的改进,就不可能有星状神经节埋线术的探索、研究和出台;没有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就没有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的成熟和普及,所以,埋线针刀工具与神经节埋线操作不可替代[17-19]。

3.2 埋线针刀疗法与神经节埋线疗法的结合穴位埋线疗法因为具有长效针灸的作用,因此擅长慢性病的治疗。虽然,针灸疾病谱中疼痛类疾病居多,但因其疗效不能持久而需要反复多次的进行针刺才可以达到积累,穴位埋线就解决了长效的问题;但是,速效的问题一直是普通针灸、长效针灸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刀疗法擅长速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似乎有取代针灸埋线的趋势;但是,针刀疗法又要面临疗效持久性的问题,个别学者就同时使用了针刀疗法和埋线疗法,长效和速效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患者并不能接受同时被2 次针刺的痛苦和费用,让临床工作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2014年,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专用埋线针刀”的问世,让上述的所有问题一次性得到了解决[20]。

埋线针刀以埋线工具出现的时候,兼顾了埋线和针刀以及穴位注射的功能,从埋线的角度引入针刀的思路,从针刀的角度引入埋线的理念,对痛症的疗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对疾病谱的拓展开辟到了新的广度;埋线针刀以工具出现并立足于解决神经节埋线难题的时候,神经节的埋线就非埋线针刀工具不可了,这样的话,神经节如同催化剂一样,对临床思路的打开、特殊疾病的治疗方面就豁然开朗了。也就是说,埋线针刀神经节埋线,挖掘了疑难病症的深度,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此为全方位的提升[21]。

埋线针刀疗法是长效针灸与速效针刀的完美结合,长效针灸侧重于慢性病的治疗,针刀擅长于软组织损伤的疼痛类疾病,二者的完美结合,本身就是乘法而不是加法,因而诞生出的埋线针刀疗法已是惊为天人,而星状神经节、迷走神经节、蝶腭神经节等神经节特色埋线疗法的融入,又使埋线针刀疗法发生了质的飞跃,得到了升华。如果埋线长效针灸擅长慢性病、速效针刀适合疼痛类疾病,神经节又擅长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而治疗疑难杂症,同时,埋线和针刀的完美结合提升了疗效扩展了疾病谱,神经节埋线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反过来又强化了埋线、针刀、埋线针刀疾病的疗效,因此就催生出了全新意义上的“埋线针刀疗法”,这才是埋线针刀与神经节密不可分的精华所在[11]。

埋线针刀疗法,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与埋线针刀结合为核心思想、以埋线针刀为主要工具[1]、以“杨五针”为主要处方[3]、以“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4]”为基础术式,主要解决了胶原蛋白线的过敏和过软的难题[7]、打破或者降低神经与血管等特殊部位的操作风险,以颈肩腰腿痛和慢性病为主要优势病种为特征[6],是当代穴位埋线集大成者,更是第三次飞跃的杰出代表。

综上所述,埋线针刀与神经节的完美结合是埋线针刀流派拓展疾病谱的特殊方式。

猜你喜欢
星状针刀神经节
肝巨噬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影响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