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眼科医院眼外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视力预后

2023-01-13 03:55高雯史春生付龙浩吴玥邢钥乔灵飞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眼外伤外伤开放性

高雯 史春生 付龙浩 吴玥 邢钥 乔灵飞

眼睛虽然只占体表面积的0.27%,却是继手足之后第三位常见的外伤器官[1]。眼外伤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2,3],全世界每年约有5 500万名眼外伤患者,约75万人需要住院治疗[4,5]。一些眼外伤,特别是预后不良的眼外伤,严重增加了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6-8]。为了杜绝眼外伤的发生,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9]。

眼外伤的流行病学已被很多国家报道[5,8,10-14],但国内有关眼外伤的报道还很有限[2,4,6,9,15]。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各地区眼外伤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评估。安徽省眼科医院前身为安徽省中古友谊眼科中心,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眼外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为今后眼外伤的预防、管理和研究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安徽省眼科医院就诊的所有主要诊断为眼外伤(ICD代码:S05)患者的数据。本研究已获得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由于其追溯性,知情同意的要求被放弃。所有的研究行为均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二、方法

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由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输入计算机系统,包括患者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入院时间、受伤至就诊时间间隔、受伤眼别、诊断、受伤原因、事故地点、受伤位置、眼外伤类型、治疗方式、初始视力和最终视力、眼外伤评分、随访时间。每位患者仅被纳入1次,排除资料不完善的患者。根据伯明翰眼外伤术语系统[16],机械性眼外伤分为开放性眼外伤和闭合性眼外伤。前者可分为穿通伤、贯通伤、破裂伤和眼内异物;后者可分为板层裂伤和眼球钝挫伤。不同的受伤位置隶属于不同分区,对于开放性眼外伤,I区仅限于角膜和角巩膜缘,II区可达角巩膜缘后5 mm的巩膜,III区则超过角巩膜缘后5 mm;对于闭合性眼外伤,I区只在外部的球结膜、角膜和巩膜表层,II区波及眼前节,从角膜内皮到晶状体后囊,包括睫状突,III区深达眼后节,包括从晶状体后囊及睫状体平坦部之后的内部结构[17]。

研究中的初始视力为初次就诊时的最佳矫正视力,而最终视力是在最近一次就诊时获得的最佳矫正视力。对于多次住院接受手术的患者,以初次住院最佳矫正视力为初始视力,以最近一次就诊时获得的最佳矫正视力为最终视力。视力分级分为五级,即Ⅰ级: ≥20/40;Ⅱ级: 20/50~20/100;Ⅲ级: 19/100~5/200;Ⅳ级: 4/200~光感;Ⅴ级: 无光感[17]。本研究使用眼外伤评分(OTS,Ocular Trauma Score)来评估眼外伤的严重程度,并分析OTS与最终视力的相关性[4, 18-19]。

三、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 果

自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共纳入资料完整的患者806名(829只眼)(表1),平均随访时间为(10.8±2.5)个月。其中男性650名(80.65%),女性156名(19.35%),男女比例为4.17:1。右眼411只(49.58%),左眼418只(50.42%),右眼与左眼比例为1:1.02。患者年龄(43.84±18.26)岁(3~92岁),其中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3.96±17.41)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3.38±21.53)岁。眼外伤患者年龄峰值发生在50~59岁(189名, 23.45%),其次是40~49岁(178名, 22.08%)和30~39岁(129名, 16.00%)(图1)。男性和女性眼外伤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50~59岁。

表1 安徽省眼科医院六年眼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

图1 眼外伤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在所有眼外伤患者中,最常见的职业是工人(382名,47.39%),其次是农民(156名,19.35%)、学生(71名,8.81%)和无业人员(59名,7.32%)。事故地点以工作场所为主(383名,47.52%)、其次是家中(242名,30.02%)和公共场所(154,19.11%)。眼外伤最常见的原因是与工作有关(381名,47.27%),其次是与家庭(238名,29.53%)、交通(80名,9.93%)和暴力(67名,8.31%)有关。在所有患者中,与工作有关的眼外伤最常见的外伤机制是金属(193名,23.95%),与家庭有关的眼外伤最常见的外伤机制为摔伤(46名,5.71%)。只有41名(5.09%)患者明确在外伤事件发生时进行了眼部保护。在男性中,最常见的眼外伤原因与工作(345名, 53.08%)、家庭(162名, 24.92%)以及交通(59名, 9.08%)有关。在女性中,与家庭有关的眼外伤所占比例最高(75名,48.08%),其次是工作(36名,23.08%)和交通(21名,13.46%)。

不同年龄组患者眼外伤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99,P=0.000)(表2)。0~19岁年龄段、≥70岁年龄段患者眼外伤最常见原因以家庭为主,20~69岁年龄段患者最常见受伤原因以工作为主。在83名少年儿童(<18岁)患者中,最常见的事故地点是家中(55名,66.27%),最常见的外伤机制是金属利器(21名, 25.30%)。在144名老年患者(≥60岁)中,最常见的事故地点是家中(67名,46.53%),最常见的外伤机制是摔伤(33名,22.92%)。眼外伤患者从受伤至到达医院的就诊时间间隔在6 h内的人数最多(349名,43.30%),其次是6~12 h(141名,17.49%)、12~24 h(95名,11.79%)、24~48 h(82名,10.17%)、≥4 d(79名,9.80%)以及2~4 d(60名,7.44%)就诊的患者。患者就诊时间间隔与最终视力分级两者呈正相关(r=0.097,P=0.005)。

表2 年龄与眼外伤原因分布(例数)

按照第一诊断分类,开放性眼外伤(378只眼, 45.60%)最为常见,其次是闭合性眼外伤(249只眼,30.04%)。开放性眼外伤中最常见的受伤类型为穿通伤(145,38.36%),最常见的受伤区域为I区(267只眼,70.63%);闭合性眼外伤中最常见的受伤类型为为眼球钝挫伤(230只眼, 92.37%),最常见的受伤区域为II区(165只眼,66.27%)。开放性眼外伤和闭合性眼外伤的受伤位置分区与最终视力分级见表3,开放性眼外伤和闭合性眼外伤的受伤位置分区与最终视力分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1=0.253,P=0.000;r2=0.117,P=0.043)。

表3 开放性眼外伤和闭合性眼外伤的受伤位置分区与最终视力分级(眼)

开放性、闭合性以及非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初始和最终视力分布情况见图2。3组患者的初始视力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91,P=0.000)。根据平均秩次推断,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初始视力分级最高(秩均值:402.03),其次是闭合性眼外伤患者(秩均值:286.62),再次是非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秩均值:266.09)。3组患者中Ⅳ级视力在初始视力中所占比例最高(405只眼,58.36%),经过治疗在最终视力中比例降低(136只眼,19.60%)。3组患者的最终视力分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41,P=0.000)。根据平均秩次推断,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最终视力分级最高(秩均值:424.28),其次是闭合性眼外伤患者(秩均值:257.78),再是非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秩均值:247.80)。3组患者最终视力分级与初始视力分级均呈正相关(依次为:开放性眼外伤r1=0.688,P=0.000;闭合性眼外伤r2=0.490,P=0.000;非机械性眼外伤r3=0.472,P=0.000)。第一诊断为眼附属器损伤的患者,Ⅰ级视力在初始视力中所占比例最高(71只眼,52.59%),最终视力分级与初始视力分级呈正相关(r=0.543,P=0.000)。所有患者最终视力分级与初始视力分级呈正相关(r=0.680,P=0.000),且所有患者的平均OTS为72.72±18.89,OTS分级与最终视力分级呈负相关(r=-0.699,P=0.000)(表4)。不同眼别的最终视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

图2 开放性、闭合性以及非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初始和最终视力分布

表4 眼外伤评分与最终视力分级(眼)

眼外伤治疗方面,共有582只患眼接受了手术,247只患眼接受了药物保守治疗(表5)。以清创缝合术(410例, 33.39%)、晶状体摘除术(140例, 11.40%)眼内异物取出术(115例, 9.36%)及玻璃体切除术(93例,7.57%)最常见。17只无光感眼,因未控制的眼内炎或严重的眼内结构受损而进行了眼球摘除术或眼内容物剜除术。

表5 眼外伤的手术治疗方式

讨 论

在本研究中,男性在眼外伤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女性。基于医院和人口统计学的众多研究都表明,创伤主要影响男性[4-6,9,20],可能由于不同性别的职业暴露不同,男性更经常性地接触户外工作或从事高风险的工作,因此更容易受伤。眼外伤患者以50~59岁最常见,此结果与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相似[4,6,9,12]。中老年眼外伤患者比例过高的原因可能与社会结构、职业差异、户外接触以及职业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有关[21]。

本研究中眼外伤最常见的原因是与工作有关,且与工作有关的眼外伤最常见的是金属外伤,这可能因为大多数眼外伤工人的工作任务,常包含金属切割、焊接、锤击、钻孔等,这些工作通常使用大功率工具,会在高速下产生金属碎片[4]。在本研究中,只有41名(5.09%)患者明确在外伤事件发生时进行了眼部保护,因此必须培养民众的安全意识,并且向民众特别是工人群体提供适合他们的护眼设备[22]。

不同年龄组患者眼外伤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9岁年龄段、≥70岁年龄段患者眼外伤最常见原因以家庭为主,20~69岁年龄段患者眼外伤患者最常见受伤原因以工作为主。这就强调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应当制定不同的预防眼外伤策略。在83名少年儿童(<18岁)患者中,最常见的事故地点是家中,最常见的外伤机制是金属利器。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以往的报道一致,尖锐物体导致的穿通伤在儿童眼外伤中占绝对优势[23-25]。在144名老年患者(≥60岁)中,最常见的事故地点是家中,最常见的外伤机制是摔伤。老年患者摔倒次数增加可能因为老人久坐不动的时间增多、步行时间减少,导致他们在活动时更容易摔倒[26]。所以针对少年儿童和老年人这样的特殊群体,需要更多地关注并制定预防策略以避免这些伤害。

在本研究中,在受伤6 h内就诊的患者比例最高,其次是6~12 h就诊和12~24小时就诊的患者。有研究显示,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损伤与初次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27],与超过24 h就诊的患者相比,24 h内就诊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视力结果[5]。就诊时间间隔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距离医院的远近程度、经济程度、交通方式的不同,还有可能是对外伤认知程度的差异,例如一些眼外伤导致的视力损害没有致使劳动力的丧失,未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未能在24 h内就诊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才最终接受专业的治疗。我国很多地区目前尚缺乏健全的会诊转诊制度,这就导致一些患者在转诊到不同级别的医院期间,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9]。本研究显示患者就诊时间间隔与最终视力分级呈正相关,所以及时、适当的治疗可使眼外伤患者获得更好的视力预后。

按照第一诊断分类,开放性眼外伤最为常见,且开放性眼外伤中最常见的受伤类型为穿通伤,最常见的受伤区域为I区。有多项报道称开放性眼外伤患者预后最差[2,6,28],可能与开放性眼外伤破坏了眼球的整体结构有关。本研究中开放性眼外伤和闭合性眼外伤的受伤位置分区与最终视力分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所以受伤位置越靠近眼后节,视力预后越差。在本研究中,开放性、闭合性和非机械性眼外伤三组患者的初始视力分级以及最终视力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最终视力分级与初始视力分级呈正相关,这与国内外众多研究结果相似[4,6,9,29]。本研究显示OTS分级与最终视力分级呈负相关,和多项前期研究结果相似[6,9,30],该研究验证了OTS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第一,医疗记录存在一些缺陷,导致最终纳入研究的患者数量较少。第二,一些患者出院后,没有再来复查,或一些需要后续治疗的患者未及时就诊,这就影响了最终视力的结果。第三,眼外伤患者的数量可能被低估,这是由于一些眼外伤如闭合性眼外伤可以在门诊进行治疗。第四,非机械性眼外伤的病例较少,当然这种眼外伤类型的比例差异也存在于众多眼外伤研究中,且既往有研究指出根据不同地区眼外伤的特点来规划预防措施,可能减少该地区眼外伤患者的经济支出[8]。尽管有局限性存在,这些局限性并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本研究的数据仍然为眼外伤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综上所述,在安徽省眼科医院,眼外伤通常发生在男性患者和工作场所,受伤年龄峰值为50~59岁,开放性眼外伤占最大比例。不同年龄组患者眼外伤的原因差异显著。大部分患者在受伤后6小时内就诊, 最终视力受就诊时间、眼外伤类型、受伤位置和初始视力的影响。OTS对最终视力有预测价值。全面了解眼外伤的特点,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视力损害,且全社会应加强安全防护教育,改善眼外伤高危人群的安全设施和工作环境,降低眼外伤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眼外伤外伤开放性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陕西及其周边地区眼外伤流行病学分析
《张效房眼外伤学》一书出版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机械性眼外伤住院患者477例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