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3-01-17 12:00任庆雄吴波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34期
关键词:前缘椎弓成形术

任庆雄 吴波

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质变薄、骨脆性增加为主要症状表现,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障碍疾病[1]。该病也是全球性关注的疾病类型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达2 亿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年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老年人更易发病,分析原因,与骨密度降低、骨质结构破坏、钙代谢紊乱、骨合成等因素有关[2-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因骨质疏松症而发病,常在走路摔倒或摔伤时发生,或在强烈咳嗽、搬运重物后发生骨折[4]。该病以病变部位的明显疼痛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腰椎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会累及脊髓神经,继而导致生活活动能力受限,且该病的病程长,症状常持续性发作,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6]。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其中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较好,可对病变椎体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能明显提升脊柱的稳定性,继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骨折尽快愈合[7]。该术式可单侧或双侧注入骨水泥,其中双侧椎弓根穿刺为传统操作方式,能够获得较好的维持椎体力学稳定的效果,而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单侧椎弓根穿刺能够明显减少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更好,但二者的有效性如何有待验证[8-9]。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淮安市淮安医院骨科100 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比较单、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矢状面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前缘相对高度、脊椎功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有效、安全术式,以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0 月于淮安市淮安医院骨科诊治的100 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经X 线、CT 等检查显示单节段、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显示:T<-2.5;(3)满足手术指征;(4)ASA分级为Ⅰ、Ⅱ级。排除标准:(1)神经压迫需行椎管减压;(2)严重脊柱不稳定;(3)既往有腰椎外伤或手术史;(4)病理性或陈旧性骨折;(5)截瘫;(6)精神疾病;(7)恶性肿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 组(n=50)和B 组(n=50)。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对研究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A 组行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取俯卧位,胸腰段椎体呈过伸状态,于C 臂机辅助下确定伤椎,并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以1%利多卡因进行局麻。采用骨钻顺套管置入椎体前臂2~3 cm 处,建立工作通路,将导针、骨钻置入工作通路,拔除导针,顺工作通路置入球囊,于X 线辅助下慢慢注入显影剂扩张球囊,待椎体高度恢复理想后退出球囊。于骨水泥拉丝期,在X 线辅助下将适量高黏度骨水泥注入伤椎。经X 线透视确定骨水泥位置,边缘为毛刺状。操作完成后撤出针芯,加压止血,敷料包扎伤口,见图1。B 组行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体位、麻醉及入针操作同A 组;先行一侧椎弓根穿刺后予以球囊扩张,再采用相同方法行另一侧椎弓根穿刺后球囊扩张,于X 线透视同时双侧向椎体注入骨水泥,见图2。两组患者术后均平卧12 h,之后于床上进行腰背肌力训练,1 d 后佩戴腰带,下地进行康复训练,术后3~6 d 出院。

图1 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

图2 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矢状面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前缘相对高度、脊椎功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1)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出院时间。(2)疼痛程度:于术前和术后1、3、6 个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展开评估,共10 分,评分越低越好[10]。(3)矢状面Cobb 角:于术前和术后1、3、6 个月测量,行侧位X 线片检查,测定压缩椎体上终板和下终板的垂线夹角。(4)椎体前缘高度:于术前和术后1、3、6 个月测量,行侧位X 线片检查,测定椎体压缩部位高度。(5)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于术前和术后1、3、6 个月进行评估,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上下椎体前缘高度平均值)×100%[11]。(6)脊椎功能:于术前和术后1、3、6个月进行评估,根据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 指数)展开评估,评分为0~50 分,得分越低提示脊椎功能障碍越轻微[12]。(7)临床疗效:于术后6 个月进行评估,①显效:伤椎高度、脊柱复常,腰椎功能恢复,日常生活与活动不受影响;②有效:伤椎高度、脊柱基本复常,轻微疼痛,腰椎功能恢复良好,日常生活与活动稍受影响;③无效:未达以上要求[13]。总有效=显效+有效。(8)并发症:骨水泥椎旁渗漏、伤椎再骨折、临近椎体骨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率(%)、()表示,行χ2、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A 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60~87 岁,平均(69.54±4.72)岁;体重指数19~26 kg/m2,平均(22.79±2.11)kg/m2;病程2~72 h,平均(18.55±8.73)d;交通事故、跌伤、扭伤、其他分别为22、13、10、5 例;骨折部位中,胸椎段、腰椎段例数分别为24、26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中,Ⅰ、Ⅱ级例数分别为22、28 例。B 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60~88 岁,平均(69.52±4.75)岁;体重指数19~26 kg/m2,平均(22.81±2.10)kg/m2;病程2~72 h,平均(18.58±8.71)d;交通事故、跌伤、扭伤、其他为22、12、11、5 例;骨折部位中,胸椎段、腰椎段例数分别为23、27 例;ASA 分级中,Ⅰ、Ⅱ级例数分别为23、2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A 组手术时间短于B 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B 组(P<0.05)。两组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2.3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两组术前和术后1、3、6 个月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分,()]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分,()]

2.4 两组矢状面Cobb 角对比 两组术前和术后1、3、6 个月的矢状面Cobb 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矢状面Cobb角对比[°,()]

表3 两组矢状面Cobb角对比[°,()]

2.5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对比 两组术前和术后1、3、6 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对比[mm,()]

表4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对比[mm,()]

2.6 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对比 两组术前和术后1、3、6 个月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对比[%,()]

表5 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对比[%,()]

2.7 两组ODI 指数对比 两组术前与术后1、3、6 个月的ODI 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ODI指数对比[分,()]

表6 两组ODI指数对比[分,()]

2.8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05),见表7。

表7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9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05),见表8。

表8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病率在近几年出现了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分析原因,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形成有直接关系[14]。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复位骨折,恢复椎体高度与脊柱生理曲度,减少椎管对脊髓神经形成的压力[15]。手术是快速解除疼痛、恢复患者腰椎功能的有效手段。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为临床常用术式,属于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固定术相比,具有创伤轻微、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手术能有效稳定骨折、缓解疼痛、矫正脊柱,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认可[16]。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该术式的稳固性好,术中可以在伤椎内建立空间,骨水泥注入后可提高椎体生物力学强度,继而矫正脊柱,恢复脊柱功能[17]。

近几年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表示,传统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双球囊扩张方法虽能使骨水泥得到良好分布,可预防脊椎双侧不对称的发生,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损伤较大[18]。另有研究发现,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获得等同的治疗效果,且能改善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其理论依据是:手术的镇痛作用取决于伤椎经骨水泥加强后椎体强度与刚度的恢复,而不取决于手术椎弓根穿刺入路及骨水泥注入量,因此单、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9-20]。本研究发现:A 组的手术时间短于B 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B 组(P<0.05),提示单、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这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显著意义。而在疼痛缓解及矢状面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前缘相对高度、脊椎功能的改善方面,两组的效果相当,且总有效率相近,提示两种入路方式可获得相同的治疗效果,有效性相当。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融合椎体会造成椎体内的压力升高、脊柱关节柔韧度降低,而此时患者的脊柱畸形尚未完全矫正,部分患者会出现进展性畸形,导致前柱负荷增加,脊柱负荷分配不均,使临近椎体的应力极大,过高的腰背部肌力也会增加临近椎体的负荷,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术后临近椎体骨折、伤椎再骨折、骨水泥椎旁渗漏的发生风险提高[21]。因此,对两种入路方式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照分析非常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进一步证实了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单、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疗效都较理想,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有助于脊椎功能尽快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二者比较,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更少,更具优势,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前缘椎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
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