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建设服务型政府

2023-01-23 15:02
重庆行政 2022年6期
关键词:服务型二十大逻辑

闫 建

治国有常,为民为本。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分量最重,出现次数高达105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型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基本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是在服务中实现治理、在治理中体现服务。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百年以来,党和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化行政体制建设和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一)从理论逻辑来看,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政府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对我国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二)从历史逻辑来看,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建设的目标选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根本宗旨,行政体制建设实践在探索中积累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行政体制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起了符合社会主义新中国国家制度要求的行政体制,为这一时期的国家建设和治理提供了体制保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指出“管理就是服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并在党的十七大再次得以强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导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改革目标和任务具体化。

(三)从实践逻辑来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回应群众期待、实现人民利益的时代要求

胸怀“两个大局”,是政府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其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情。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立足于领导干部的本职工作,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关系着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治理模式和重心的发展变化。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党和政府必须统领发展全局,在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上有大作为。将“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建设的目标指向,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三个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赖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应把握以下三个着力点:

(一)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

“均衡性”就是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可及性”就是使相关政策能够落地落实。高度关注弱势人群的状态,坚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原则。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和配套清单制度,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等经济薄弱地区延伸、下沉,有效回应民众个性化、差异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二)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安全网

“一老一小”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急难愁盼,要统筹“一老一小”社会保障,采取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完善“硬设施”,将城乡社区作为养老和托育的主要场域,严格落实养老、幼托等公建配套设施与新建住宅同步规划、建设、使用。营造“软环境”,尽快构建生育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会,促进托育、养老各项服务管理标准的制定和评估。

(三)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

信息化时代,服务不上网的政府很难称作好政府,网上服务水平低的政府也很难令公众和社会满意。创新服务模式,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构建统一规范的线上线下有效融合体系,让居民和企业多跑网路、少跑马路。构建对接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的权力运行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

猜你喜欢
服务型二十大逻辑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