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思维可视化的学科迁移路径

2023-02-05 18:55罗安玲
剧影月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影视音乐影视重构

罗安玲

大数据时代挑战下,创造力培养成为国家人才竞争的首要战略。同质化思维易囿于同质内容中,同学科的借鉴参考善于加深学科研究的程度,却难以产生新兴见解。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学科分支中新领域的产生,引领新思想。影视画面视觉与音乐听觉的交叉,从耳目的整体自然感受中引入理性思维,将内化的自然感受外化为步骤可解的方法逻辑,成为影视音乐思维可视化的学科迁移路径。

学科学习中,浅层学习是一种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学习方式;而深度学习善于迁移运用,跨越情境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影视音乐中留白艺术的创新思维给予人才培养创新思维发展新视角。在影视空镜头的写意想象、景物空间感的开阔思维以及影片散文化叙事结构的立体思维中,与留白艺术美重新组合,引领思维领域的重新审慎。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影视音乐留白艺术的思维可视化呢?

一、增强深度知识关联思维

(一)重构音乐感受

新事物的学习在于方法的掌握,精妙之处则取决于思维的演绎。影视剧中空镜头画面与影视音乐相互衬映,形成一种富有想象空间的意境感,成为带动观众自主思考的导引。同时,蕴含人物叙事缺失感的空镜头,在脑部文化经验思维的调动下,重构音乐感受,加深音乐意境体验。空镜头与音乐相衬的重构下,音乐感受思维新兴组合,结合理性思维调动,促使感性音乐成为有思路可循、思虑可感的音乐学科学习路径。让解构后的音乐元素,在理性思维的重构中,给予音乐新生命力。

影视音乐空镜头情境下,脑部思维重构音乐感受,这种音乐感受重构力作为一种思维路径,可获得深度学习的关联思维。氛围音乐下的重构初看是一种天然无意识的简单组合,实则是在经验文化引导下的主动选择。好的音乐感受重构力可以作为一种肯定经验反复运用到音乐感受创作中,在这样不断加深的音乐感受中,关联同类型音乐重构思维,获得有意识的感受思维,增强音乐感受的深度重构力。同时,在这样不断的音乐感受重构中,各个有关联的音乐本体元素在这重构中获得新兴生命力,焕发无限光彩。同时,思维可视化逻辑在不断的重构指引下,复制感受力,成为培养人才的可实现路径。通过音乐感受重构的可视化呈现,给予接受者思维路径化的呈现,将原本经验化的音乐感受通过逻辑思维的可视化模式,形成层级化的路径实现。

解构与重构似是对立两极,但在深度知识关联中,所有要素皆非漫步无厘,一切尽在知识网中。掌握音乐感受的重构思维,在不断的认知练习中加强感受力的成形路径,继而获得理性思维辅助中的感性思维。影视音乐画面辅以音效的音乐想象感受记忆,在视听双重冲击下极易转瞬消散,利用理性思维的路径控制,可将这样的瞬间记忆内化为长时记忆,从而达到音乐感受氛围美的时效性。

(二)建立音乐听觉体系

影视空镜头写意想象中,音乐听觉在景物画面的氛围感中建立了音乐体验感,这种即时性的音乐体验连接理性思维整合,通过经验主义可视化思维引领,强化感受主义,实现层级化的理性思维路径。同时,以音乐感受路径化为基础,即效即时的音乐听觉感受通过思维可视化的系统路径整合,厘清零碎的音乐体验,构建有意识、规模化的音乐听觉体验体系。

在这样内化的音乐感受思维深度知识关联中,音乐感受实现可视化,建立主动、有意识的音乐体系,使杂乱的音乐听觉条理化、层次化,可利用。同时,推进学科音乐听觉感受提取的可得性,让无意识的内在音乐感受具备获得感,实现音乐感受的深度关联思维。进而,体系化的音乐听觉感受构建,可以促进个体音乐创作中随时择取的可得性;在路径化的音乐感受底蕴中摘取脑中立体化音效感所需的音乐感受思维元素,抛却空想、漫游的神秘化灵感,将其层层择取,实现隐形灵感的显性化。

构建音乐听觉体系,在思维可视化的呈现下,将灵感化的音乐听觉形成逻辑化、有迹可循的音乐听觉深层知识构建,使碎片化的音乐感受通过音乐听觉体系的引导,填充、归纳、丰富,加强深度知识关联构建。至此,面临茫然无措的隐形音乐感受力,便可自动將其归类、填充到个体构建的音乐听觉体系中,形成经验底蕴下的音乐感受丰富;同时,在创造新型音乐感受听觉时,亦可随机调取音乐听觉体系中的音乐元素,创造非同质化的音乐感受听觉,实现螺旋化上升的创造性音乐听觉感受。

二、培养学科想象力的理性思维

伊根认为,“想象是人类全部创造力的源泉和中心,是一种在探究伟大的意义世界中具有特殊价值的力量。”[2]与感受相关联的想象力并非无意识、无方法可循的即兴创作,而是在思维经验基础上理性调动感性的思维能力。具有理性思维的学科想象力,在条理、逻辑的引导下加深有意识的想象记忆,内化为即兴思维想象能力,增强想象力的知识蕴含总量,以便思维调动的即时性。

(一)立体多维内化音乐感受思维

纯音乐式的音乐想象给人以混沌的思维画面,无迹可循,所有的音乐感受由情感把控。这样的想象是一种情感式的宣泄,一头雾水,只留下片刻的情绪涌动。而影视音乐中人物情节画面及音效的多维度感官体验,在音乐与画面共存的视听感受下,加深受众对于音效感的初步接收力,促进脑部音乐思维的感受记忆。多层次空间感的音效记忆增强无意识音乐记忆,加深浅层记忆,串联零碎浅层音乐感受记忆,形成有逻辑线的音乐深层感受记忆,从而增加理性思维思考,使音乐想象力的感性思维培养形成有迹可循的路径化。

浅层音乐感受印象加深后,音乐可视化思维将这些零碎的音乐感受分层级、门类地整理归纳,使音乐感受思维成为一个可随时调动的音乐听觉储备,在下一次应对纯音乐式的音乐想象时,便可在这样的音乐听觉储备下,深层螺旋式发展新的音乐想象思维,实现音乐感受的理性思维化。

(二)加工音乐听觉感受

人们对事物进行探索和发现的心理过程,既可凭借语言作用间接概括来反映,又可通过意象来加工改造成为新的形象,前者称为思维,后者就是想象。[3]近年来,音乐心理学家提出新的名词“听觉思维”,即表明感受性的听觉亦可成为理性化的思维逻辑。

在第一感受获得音乐听觉时,由情绪化的音乐感受猜想,便只能在超大量的听觉感受中获取小小的听觉经验,事倍功半。而在初觉的音乐感受中,加入画面指引,连接理性思维整合,在影视音乐的多维度视角冲击下,让音乐听觉抛弃空想、漫游状态,实现少量听觉感受的重要听觉经验。同时,画面的指引可以增加思维性的促进引导,全方面调动人体感觉器官,丰富脑部逻辑思维,增强意向化的音乐听觉感受。

音乐思维可视化在画面指引下,将意向化的音乐听觉感受分析、演绎、重组,逻辑化。在各个细碎化的音乐思维感受中,将这些思维感受通过归纳、整理的方式将其逻辑、条理化,形成一条可视、可感、可触及的音乐学科想象。并且,在進行音乐感受加工时,需注意音乐感受的类别化;将情绪化音乐感受与模拟化音乐感受分门别类,便于后续音乐立体感官创作的即时调取。分门别类后,层级化的音乐感受便显得尤为重要;类别化的音乐感受属于浅层的音乐学习,只是便于音乐的归纳整理,而层级化的音乐感受加入思维逻辑的排布思考,将音乐感受的学习深层化,形成音乐感受的品评能力。在进行音乐感受的层级化时,需重视立体性音效感受思维,在脑海中将各个音感从一件乐器逐级递增到整个乐队效果感,从而获得整体音乐理性思维感受。

三、慎思影视音乐审美思维

在影视音乐赏析中,视觉感官总是会不自主地带动思维引导,从而使脑部思维偏重影视情节故事。情绪化的情节片段引发快节奏的故事梗概求知欲,对于画面与音乐的立体感知却弃之不顾,浑然不觉。而音乐审美必然是在感受中获得体验的,不听不联想的音乐感受只可称之为阁楼珍宝,无法内化为个体自身的音乐审美感知。

(一)视听中捕捉音响画面感

影视音乐是影视表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托影像时空环境与电影蒙太奇,成为以视听觉形式而存在着的影像媒体构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同时,影视音乐“时间幻象”以其特有的抒情、渲染及描绘等功能,通过某种气氛感知,唤起接受者以往的情感经验,在人们审美心理中起到一定交互作用。[5]纯音乐式的审美赋予即时性的情绪感受,对于影片的情节画面亦只能增加感情动力,作为点缀铺陈。而增加思维化的影视审美音响,便融入影视音乐的审美思维,影视音乐不再是一个陪衬的客体,而是与影视画面共享的具有共时性的音乐影视审美样态。影视音乐蕴含思维内容,此刻的影视画面与影视音乐相互依存,形成共生关系。

同时,在影视音乐听觉欣赏的过程,融入影视画面,体验音乐的意象性内涵。这并非限制想象的填充画面,而是用一只指挥的大手帮助影视音乐引导式的联想,从而促进影视音乐的意象审美赏析,抛除空洞、混沌、无边界的想象。并且,这样无界限的想象也无法持久;漫无边际何来中止点或终止点呢?那么,思考一会儿便觉得乏味连连,因此,可持续性便即刻消磨殆尽,成为随意挥发的情绪感受了。音乐的时间是一种主观、内在的时间,是一种“生命的、经验的时间表象”。[6]影视音乐在审美视听中捕捉影视画面,便可在这样的画面统筹下逐渐形成影视审美思维;进而在个体对于纯音乐的意象思考中摘取原本影视画面的储备,形成纯音乐中自我叠加画面的审美感受,消除这样的时间空洞感,形成结构化的音乐审美感受。

(二)平面上升立体的思维方法

纯音乐中以音响听觉单维度作为音乐感受的评判标准,在具有一定音乐审美思维经验基础下,确实乐思泉涌,音乐情绪一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而对于音乐审美思维匮乏的听众却显得有些空洞了,只得浅层次地感受到音乐旋律、节奏的动听感,而其中深层次的意象感浑然不知,且无处可知。影视音乐可视化审美思维借助显性思维的呈现,使得感受性的音乐理解成为步骤性的思维理解,让音乐感受亦可同知同感,成为培养影视音乐审美思维的有效方法。

因此,借助影视画面的视觉可知性,在浅层感知音乐时通融视觉理解,形成深层音乐感知的储备知识,获得显性音乐感受逻辑思维。在视觉与听觉的二维样态下,从平面听觉体验上升到立体视觉音效,以一种深层次知识蕴含的思维角度加固音乐意象化知识思维,并在叠加性的视听感受中内化成个体自身的音乐感受。这样的音乐感受看似浑然天成,实则是在有意识的思维分析中加强音乐感受听觉理解储备,从而在面临新兴音乐样态时,亦可自动择取音乐感知储备知识,体会到音乐作曲者的人文情怀、内在情感,非音乐听觉是否悦耳抑或情绪感知上的欢乐或悲伤,是作曲者深层意义中情怀的寄托,思虑的彰显。

总而括之,音乐感受并非依托天赋性的浑然天成,在影视音乐思维可视化的显性彰显下,可以获得音乐感受力层级式的立体思维。将这样的理性逻辑立体思维层级、路径化,内化为个体自我的音乐感受知识经验储备,可以成为可迁移运用的音乐学科思维。音乐感受者在这样外化的经验感受路径下及体系化的音乐听觉系统下,实现个体意图听觉感受调取,使自己的音乐创作构建成为行之有效的可施路径。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濯源,林书扬:《思维可视化与深度学习的融合探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21期。

[2]Egan,K. Romantic Understanding:The Developmental of Rationality and Imagination,Ages 8- 15. New York & London:Routledge,Chapman and Hall,Inc. 1990. 165.

[3]普凯元:《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4]Edwin?E?Gordon?A musical learning theory for newborn and young children?Chicago:G?I?P?Publications?Int,1990(ChapterⅢ).

[5]文丽君:《论影视音乐的“时间幻象”与审美心理的交互作用》,《中国音乐》,2009年第4期。

[6]O. Elschek, E. Stockmann. Zur Typologie der Volksmusikin-strumente. Studia instrumentorum musicae popularis I,Stock-holm, 1969, S.11-12.

猜你喜欢
影视音乐影视重构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传播学视域下的影视音乐艺术研究
——评《影视音乐艺术》
长城叙事的重构
保证高品质声音的还原 影视音乐制作公司的自家审片室
影视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影视风起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