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场域内话剧表演角色塑造探讨

2023-02-05 12:23杨军
剧影月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话剧表演话剧肢体

杨军

话剧自诞生以来,因其表演形式的感染力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结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演员动作、语言、舞美、灯光以及背景音乐等加以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角色塑造非常关键,演员需要加强对作者和剧本的解读,把握好人物的真实情况,对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解析,勾勒出人物形象。利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进行角色塑造,通过演员的理解和表现赋予角色灵魂,使书本上的人物活灵活现地搬到舞台上,完成角色塑造。话剧表演的角色塑造要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进行展示。角色塑造充分考察了话剧演员的专业能力,尤其是语言的处理、肢体形态的展现、人物内心的把握等多个方面,通过演员的肢体形态,展现角色特点;通过发音处理语言,使整体人物的语言表达更符合剧本要求,更容易增强记忆点;通过极具特色的妆造,突出角色形象。

话剧表演中,要想更好地完成角色塑造,首先要对整体故事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剧本故事发展的走向,同时,还需要了解作者所处的生存年代、生活背景以及生存环境等方面。因为作者笔下的人物具有他承担的社会属性以及时代意识,透过人物进入作者的世界,以作者的视角感受角色所处时代背景的生命体验,能够使角色的雏形刻入演员心中。比如话剧《雷雨》,曹禺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创作,那不可控制的时代战争、戏剧性的发展环境,再加上其不幸的童年经历、常年压抑的家庭气氛,促使他通过角色和矛盾冲突控诉当时的社会,表达对封建势力的愤怒与憎恨。再比如,《阿Q正传》中,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是浙东农村被压迫阶级的最底层,封建统治造就了他的愚昧和无知,他像一只无头蜻蜓,到处乱闯,到处碰壁,找不到出路,他就在“幻想”中找寻“安慰”。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可笑的,但这种可怕的自欺欺人的精神状态是阿Q身上固有的吗?不!这是时代的产物,是长期封建统治意识的毒害、腐蚀、逼迫的结果。所以,当演员在塑造这样的角色时,就要充分了解角色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将时代独有的情感融入角色中,通过演员的理解和分析将人物转接到自己的身上进行呈现。

话剧表演中,角色的塑造除了要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更要重视剧中人物关系的梳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故事脉络,塑造角色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话剧表演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多位演员共同配合呈现完整的话剧故事。因此,只有将人物关系厘清,才能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有利于揣摩人物内心,从而在表演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台词和肢体动作。仍以话剧《雷雨》为例,这是一个人物关系较为复杂的剧本,因此,要想呈现出更好的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梳理人物关系,了解整个周公馆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地位,这样才能更精准地找到定位,有效地完成角色塑造。

人的性格受环境、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的因素导致遇到问题后会出现不同的决定,此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决定能够直接反映他会做什么,以及他会怎么做,如果在舞台上只是单纯地去做,没有深入角色内心去分析具体做的原因,那么角色仅仅是一个躯壳。因此,在角色塑造中,要想构建角色灵魂,演员需要深入角色内心,将自己视为这个人物,思索每一个动作背后的心理变化和感受,才能更好地诠释角色。这里就要求演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在进行表演时,融入生活经验,将技巧化为无形,才能在体现角色的同时带动故事情节发展。比如话剧《雷雨》中,核心人物是繁漪,其性格十分鲜明,要想诠释好这一角色,就要深入其内心,而不能只关注表面。繁漪处在一个封建专制阴霾的家庭中,作为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传统女人,她的内心极度渴望自由,她的一些话和做过的事需要真正了解她的内心所想才能准确地表达。因此,在进行角色塑造时,要深入内心进行角色诠释,才能真正体会表演的真谛,带来更好的演出效果。

演员在表演时还要注重设定和感受规定情境,规定情境指的是演员利用剧本和其他外界因素创设的表演情境,这种规定情境是通过演员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演员在进行角色塑造时,首先要对剧本有整体的把握,结合所创设的表演情境,将塑造的角色与剧本中的角色进行贴合,在表演效果上要与生活实际保持一致,注重角色生活的环境、时代背景等与实际的沟通联系,确保角色塑造更加贴切。比如,饰演一名孕妇,如果没有真实的怀孕经验,在演绎过程中难免會出现障碍。演员可仔细观摩孕妇的行动表现,在排练过程中利用沙袋,模拟孕妇感受,将感受一直延续到角色塑造上,使角色更加丰满生动,更加贴近生活。规定情境一般分为外部规定情景和内部规定情景,演员在角色塑造时要充分感受规定情境,在对外部规定情境进行观察时,要注重角色与故事情节的理解,将角色规定在特定的环境中,实现情境与人物的融合,也就是将内部规定情境和外部规定情境相结合。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在话剧表演中,语言不仅发挥着交流的作用,还必须具备艺术性和感染力,利用语言展现角色特色、表达情感。话剧表演中不同类型的人物或同一人物由不同演员进行表演时,要注重突出人物的性格,这里就充分发挥出了语言创造的作用,演员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赋予角色活的灵魂,有效地抓住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在人物台词处理上,更加生动和贴近生活,结合语音的节奏感,利用抑扬顿挫的发音技巧,刻画出深入人心的形象。因此,演员在进行角色塑造时,要注重语言的丰富感,尤其是不同音调的运用,重音强调关键信息,表达角色的意图,利用语言节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去制造矛盾。以《乌龙山伯爵》为例,人工广播的台词设计非常有亮点,从刚开始正常的播音“请101顾客到窗口办理业务”到最后不耐烦的态度“请那个戴黑礼帽的男的别玩儿取号机了,行吗”,这样前后反差式的台词表演,既能获得观众喜爱,又能丰满人工广播的人物形象。由此可见,话剧中语言的处理非常重要,更有利于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话剧表演的角色塑造除了语言外,肢体动作同样重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动作和活动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因此,在话剧表演中,要想让角色更具有层次感,演员需要对角色进行肢体语言的研究和设计,一方面通过肢体语言,刻画角色特点和性格;另一方面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尤其是在故事高潮部分,演员的肢体动作关乎整体的表演效果。肢体语言包含具体的行动、神态等进行传递的信息,使其和语言表达进行结合,呈现双重表达的作用。如果角色之间仅停留在对话的呈现和台词的表达,很容易导致表演过于空洞,结合具体的肢体动作,将不同台词以动作体现出来,符合人们正常的思维,也能够让观众对角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使角色塑造得更淋漓尽致。比如,某位女士比较邋遢,那么如何在舞台上展现她的邋遢呢?这位女士着急回家给即将放学的孩子做饭,准备开门时找不到钥匙,在包里翻来翻去,甚至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里都没有找到,最后把包里的东西直接倒在地上,翻了半天才发现钥匙挂在了包里的内衬上,而地上是吃剩的零食袋子、未吃完的面包、笔、口罩、本子、纸团、零钱硬币、超市购物袋等,找到钥匙后,将东西又全部地塞回包里,手里还有没塞进去的,开门的时候东掉一个、西掉一个,嘴里还叨咕着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展现“邋遢”这个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话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需要演员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相结合,在把握角色性格特点和整体故事的背景下进行自然的表演,这样才能使角色更加生动形象,从而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伴随着话剧的不断发展,话剧的人文精神和人物塑造在传达价值观念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剧场场域内的话剧表演中,演员的角色塑造是否成功对于话剧演出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演员需要具有更加坚定的信念,不断地钻研和思考,充分地利用舞台经验,从不同维度去理解人物,感受故事,详细地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表演技巧,为角色塑造做好支撑,通过塑造经典的人物形象,去展现话剧的魅力,为话剧艺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话剧表演话剧肢体
话剧《坦先生》
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与研究
肢体语言
话剧《二月》海报
肢体写作漫谈
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技巧
浅谈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