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美育功能

2023-02-05 12:23毛小芳
剧影月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儿童剧美育美的

毛小芳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美育是审美能力和价值取向培养的关键环节。美育通过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儿童剧是美育最有效的形态之一。儿童通过欣赏儿童剧,可以在音乐、舞蹈、美工、合作等多方面、多领域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教育,对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儿童阶段是一个人教育培养的最关键的阶段,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且不可逆的,童年经历是一个人生命底色最基础的形成阶段,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积淀阶段。在儿童教育阶段,科学合理的美育教育不仅能深刻影响儿童的人格塑造,对于增强艺术鉴赏能力、引导价值观的形成、提升心理承受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一、增强儿童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

“美育”概念,是在18世纪50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由席勒提出来的。但是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古已有之。在中国,刚刚摆脱原始氏族社会的野蛮状态而进入古代文明的西周奴隶制社会,便有周公“制礼作乐”,礼是伦理关系的规范、仪式,乐是包括诗、歌、舞在内的综合体艺术,礼乐结合,既是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又是进行教育的方式。到春秋末期,孔子把教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立出来,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发挥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并在一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简明教育辞典》对于我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有明确要求:①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养学生对社会美的正确观点和感受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等。②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③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与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以大型木偶儿童剧《布罗镇的邮递员》为例,该剧大量采用了包含音乐、舞蹈、灯光、舞美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元素,让儿童在观赏中提升审美直觉、审美感知、审美期待、审美体验和审美想象。

二、引导儿童的价值观形成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人认识世界、做出行为的重要依据。儿童阶段作为个人价值观养成的最重要阶段,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价值观的培养。如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和相关爱国主义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儿童价值观的形成。法国通过开设价值观课程加深儿童理解价值观,鼓励儿童体验课外活动践行价值观,社会组织机构辅助提升儿童价值判断能力,家庭培育促进儿童价值整合,协调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儿童面对多元价值观缺乏判断选择能力的问题。然而传统的儿童价值观教育方式也面临脱离儿童生活和师生对话匮乏两大困境。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出路要求价值观教育贴近儿童生活、提升儿童主体意识、加强师生对话,儿童剧成了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

儿童参与儿童剧项目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个是以客体的身份欣赏各类儿童剧目表演,另一个是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儿童剧剧目演出的各个环节,包括参与音乐、舞蹈、服装、道具等的设计和表演。让儿童观看、参与儿童剧项目,从表面上看是在提升儿童的艺术素质,但实际上,因为儿童剧本身具备戏剧的核心特征,它在本质上是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来表达一种价值观领域的态度,因此,儿童剧项目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止步于艺术教育,更是一种人生教育、审美教育。《布罗镇的邮递员》运用最鲜活的舞台表现形式,以邮递员阿洛送信为主线,提炼了生动有趣的生活情节,带领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一切资源解决了森林与镇子之间的矛盾,里边还有勇敢的蒲公英仙子、可爱的豁耳朵兔子捡捡、性格暴躁但本性善良的暴躁大力熊等,通过他们的演绎,将勇敢、善良的价值导向和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的生态环保理念深入孩子心中。在观看、参与儿童剧项目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性格得到了塑造,沟通能力得到了发展,价值追求上得到了引导,让真、善、美在小观众的心中发芽生长。可以这样说,儿童剧教育的形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是非常符合儿童时期特定特点的教育方式,其教育意义超越了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方式,是一种直击内心的教育途径。同时,因为儿童剧项目往往强调亲子互动、老师和孩子的互动以及孩子之间的互动,儿童剧的参与方也不仅仅局限于孩子自身,而是将家长、老师、同伴甚至是社会资源都吸引进来。因此,儿童剧传达出的教育意义不仅仅针对幼儿,好的儿童剧项目传达出的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和教育意义也会感染家长、老师,而这些人,正是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实施者和执行人。因此,儿童剧项目在构建良好的儿童教育生态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提高儿童的心理承受力

当代少年儿童作为成长中的新一代,生活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向两个百年迈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生活富足、孩子较少,多个家长陪伴一个孩子成长,脆弱、以自我为中心和依赖性强是当今儿童心理的普遍写照。但是在现代教育中,父母都极力重视智商教育,忽视了最重要的挫折教育,在教育中顺从孩子多、指导教育少,导致孩子形成顺境人格。恰恰在这一时期,社会竞争的复杂程度却在不断提升,这就出现了最脆弱的孩子面临最复杂的竞争。遇到挫折就会出现逃避、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也就导致青少年轻生的事情常见诸报端。由此来看,儿童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也就是挫折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避免的紧迫课题。

对于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一直以来争议颇多,焦点主要集中在培养的方法上。这一阶段的孩子心理快速成长,对于家长的说教式培养抵触心理较强。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沉浸式、陪伴式、寓教于乐式的教育更容易促进孩子的成长,儿童剧恰恰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形式之一。《布罗镇的邮递员》讲述的是森林与布罗镇关系的变化,更是邮递员阿洛的心路历程,其中有期待、有挫折、有改变、有成长,最终在他的坚持不懈和对困难的不断克服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儿童在观看该剧时,在各种元素的环绕下感受着这一切的变化,跟随着阿洛的成长而成长,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感染与教育,实际上这就是沉浸式、陪伴式、寓教于乐式的挫折教育。

中国儿艺院长、艺术总监蔡金萍曾说:“美育不仅是唱唱跳跳,而是培育人的素质和修养,孩子是一张白纸,用戏剧来影响他们,形成艺术爱好,提升艺术素养,是美育工作开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毫无疑问,儿童剧是儿童美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尤其是在物质供给和精神文化極大丰富的今天,它的作用更显得无可代替。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绎,融入深刻的道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剧目里的童趣、思想、内涵和温度,通过美的戏剧艺术启发儿童懂得做人最基本的准则、道德观和审美观,学会分辨人世间真善美与假恶丑,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对于美的感知,锻炼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进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这也就是美育的最终目的和意义。

猜你喜欢
儿童剧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