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素养下红色影视在历史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2023-02-05 18:55杨惠娟陈瑞芳
剧影月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影视

杨惠娟 陈瑞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来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提出建议:教师应树立指向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信息化。优秀红色影视资源作为一种现代网络资源,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从而激发心中的爱国热情。红色影视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能够对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刺激,让历史变得立体。以建党100周年献礼的红色影视作品《觉醒年代》为例,以其恢宏的历史情景为叙述背景,将革命者置于叙述中心,充分展现出国家危难之际李大钊等觉醒青年身上所蕴含的强大精神魅力。红色影视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红色革命色彩,是一种独具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素材。红色影视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发展脉络,学会分析历史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同时,高中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红色影视将其所独有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学生观念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红色影视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爱国情怀素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践行历史课标新要求,全国各地高中历史教师纷纷转变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开始意识到,提高红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利用率,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在笔者经实际教学考察中发现,教师使用红色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不足,导致红色影视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家国情怀的作用未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师筛选红色影视素材的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教师考证红色影视中历史真实性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网络上有关红色影视作品的种类极其繁杂,许多红色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尊重历史真实性。如一些抗日“雷剧”“神剧”,为博眼球而无视历史真实,胡乱构思一些天方夜谭式的情节,丑化敌方角色,神化我方英雄人物。教师在面对这些繁杂冗乱的资源时,难免会出现对作品筛选无从下手的窘境。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速度,未经研究便随意选取网络的零碎视频剪辑成品而直接使用,导致素材与教材脱节、素材与真实历史脱节等情况频频出现。教师没有考察红色影视作品中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将影视作品中错误的历史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起到了严重的误导作用。其次,教师挖掘红色影视中家国情怀素材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待提高。红色影视是一种独特的红色文化,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厚的革命色彩,具有教化育人的作用。而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常常沦为机械的网络视频搬运工,忽视发挥红色影视中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教师没能深入研究和挖掘视频潜藏的爱国主义素材,错过了增强学生国家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最佳机会,也就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二)红色影视使用度两极化,教师把控能力不足

红色影视作为一种教学素材引入高中历史课堂中,仅是一种历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忽视使用红色影视应该把握的“度”,出现使用红色影视频率两极分化的情况。一些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时间和频率太少,没有充分展现红色影视作品中荣辱与共的民族大义,生死相依的国家命运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等,导致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效果甚微。反观另一种情况,就是红色影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喧宾夺主。一些教师过度依赖使用红色影视进行历史教学,使用频率过多、时间较长,影响历史课堂的正常教学,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满达成。家国情怀的培养立足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历史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价值观上的升华,使得学生从中获得家国情怀的陶冶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准则。红色影视的运用一旦脱离实际历史教学目标,将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点,进而也就不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三)教师反思能力不足,红色影视融入形式单一

红色影视的课堂融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在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过程中却极易被忽略。许多教师常常止步于课堂的简单引用红色影视,红色影视融入形式单一,并且缺乏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和家国情感变化的考察。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没有及时了解学生在观看红色影视后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也没有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如当教师播放到《觉醒年代》中李大钊、陈延年等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展现出来的那股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时,教师应该注意和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态。如能否在这种恢宏壮阔的叙事场景中得到历史真实场景的体验,历史信息的掌握以及家国情感的升华。教师若能够利用好课余时间弥补红色影视融入的不足,将极大推动家国情怀目标的落实。

二、红色影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

为了运用红色影视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笔者将针对上述有关红色影视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现状问题分析,进行相关应对策略研究,以期能对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策略如下:

(一)立足历史教材,建立和完善红色影视资源库

教材是根本,一切脱离教材的教学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需要立足于历史教材,对历史教材的基本脉络有清晰的认知。互联网上有关红色影视的资源数量庞大,建立红色影视资源库,将有利于提高教师筛选资源进行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能力。如以绿联NAS自带的绿联云影院为例,教师依托NAS网络储存器组建专属自己的红色影视资源库。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教师需要建立文件夹将红色影视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按历史阶段演变分类;二是按历史教材单元分类;三是按历史名人名事分类。然后教师在绿联云影院中导入存放红色影视资源的文件夹,系统便可以自动生成影视资源库。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筛选红色影视作品時,应该提高对红色影视内容进行考查研究的意识。教师必须关注红色影视作品中的历史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以免学生将红色影视中错误的信息当作真实存在。

根据历史新课标对家国情怀的内涵界定,教师可以选择体现对祖国和人民有深情大爱、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世界各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针对家国情怀的概念,黄牧航对家国情怀的概念进行内涵延伸的表述,认为家国情怀还应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因此,教师还可以关注在红色影视作品中体现对生命尊重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相关素材,帮助学生关爱生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网络上红色影视作品良莠不齐,建立和完善专属于历史教学的红色影视资源库,有利于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有针对性、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素材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二)紧扣历史课标,以“少而精”牢抓家国情怀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材、历史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历史教师运用红色影视进行教学时,要时刻紧扣历史课标,抓住“少而精”的红色影视资源进行家国情怀的熏陶和孕育。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严格把控红色影视素材嵌入高中历史课堂的时间比例,尽量做到嵌入内容“少而精”。“少而精”不是指不用或者少用,而是指教师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红色影视素材,在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运用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以《觉醒年代》为例,教师首先对该电视的主题线索有大概了解,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精准找到影视中与之相契合的内容,通过精选台词、截取影视片段等步骤完成红色影视素材的准备工作,最后在课堂导入、新授内容、课堂小结等环节进行合理嵌入。如针对《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觉醒年代》第27集里面北京大学生游行片段,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通过恰当引用红色影视,精准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准课堂切入点,创设爱国情怀教学情境,设置启发式问题环节,引导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进行探究学习,培養历史思维。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然对历史有了一个浅显认知、自我意识加强且思维较为活跃,因此教师选取红色影视的素材要做到“少而精”,素材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家国情怀,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运用红色影视过程中,要时刻把握教学节奏,注意稳定历史课堂教学秩序,保证历史教学井然有序地进行。

(三)开拓第二课堂,创新历史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的“教”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知识的讲授,还体现在课堂后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为了充分落实好培育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开辟第二课堂极其重要。教师需要进行课后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通过第二课堂的开拓,创新历史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加强。一方面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红色影视为家国情怀培养素材,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如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梳理某红色影视中与历史教材相关的历史事件,构建思维导图。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红色影视中英雄模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积极评论红色影视中历史人物的事迹,绘制名人手账或海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得到历史人物身上优秀品质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将这些优秀品质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评价体系。除此之外,举办爱国主义主题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渠道。高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极强。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历史知识,创作爱国主义历史舞台剧。指导学生观看优秀红色影视作品,通过撰写观后感深化爱国情感。利用影视作品的相关争议性问题,举办红色影视历史影评会,培养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

开拓第二课堂,创新学生历史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丰富的课后实践中不断得到爱国情怀的滋养。学生在鉴赏优秀红色影视过程中和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脉络把握。只有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挖掘情感的共鸣点,从而激发内心对历史对国家对人民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总之,红色影视资源作为一种爱国主义素材在历史教育圈走红是新时代新课标要求下的必然趋势。教师通过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融入红色影视资源,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教师不可过分依赖于红色影视,避免出现学生因红色影视素材引用过度而产生厌烦心理。并且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够单一地出现在课堂中,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讲授才能达到系统最优效果。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放宽教学视野,有的放矢地将红色影视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有机整合,力求将历史教学效果最优化。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影视风起
影视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