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剧引入学生课外心理辅导的思考

2023-02-05 18:55沈依婷
剧影月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心理剧辅导中学生

沈依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追求身心发展的同时,心理的发展需求却成为的滞留问题。如今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所导致的心理问题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聚焦点之一,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这一问题不可小觑。因此,我国对学生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产生大批心理素质教育方式,音乐心理剧就是一种音乐心理治疗的新型的、有效的方式。

一、音乐治疗新形式——音乐心理剧

音乐心理剧是20世纪60-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莫雷诺提出来的一个医学概念,属于音乐治疗这一概念范畴,即将音乐即兴创作、音乐想象及其他的音乐治疗技术与传统情节心理剧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心理音乐剧是一种类似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式,以音乐为媒介,透过心理剧的方式,挖掘治疗对象的内心,深入、切实、带入性地改善被治疗者的心理症候。与表达性艺术治疗相同,音乐心理剧需借助音乐、戏剧、角色扮演等方式,舒缓、化解情绪,然后发现自我。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心理培训班为这一方法的治疗过程进行解释:演员是观众、观众也是演员,彼此通过舞台演出自己的故事,释放自己,演出心里的东西,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可以演出来。在这个表演过程中,参演人员便是借助于乐器,以音乐演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发现矛盾隐藏的力量,借以释放压抑的感情,化解心结。

二、将音乐心理剧运用于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第一,引导中学生的真实感情流露。音乐心理剧能达到合理宣泄情绪的作用,通过运用音乐角色的载体,学生能表达被压抑、深藏的情绪,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等行为或心理问题,对于一部分中学生不善于表达这一特征,在进行音乐心理剧演绎的过程中,音乐没有明显的对错之别,学生更敢于反映主角的核心情感,同时可以削弱日常科学学科课程中所带来的过度理智的干预,引发更真实、更深水平的情感流露,有助于实现中学生更深层的情感连接,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击心灵的沟通,从而增加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信赖度,减少甚至消除中学生因对老师误解而产生的叛逆心理,利于教师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逆反问题的心理指导。

第二,中学生是个有活力的群体,具有积极的创造性,符合音乐心理剧的开展条件,更利于挖掘音乐心理剧的治疗效果。音乐心理剧的剧本是演出者自由发挥形成的,不管是演出过程中所创造的音乐还是所演角色的剧本都是即兴的,这就需要参与者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乐器演奏时,需要参与者即兴演奏创造出作品,以展示参与者内心,以击鼓为例,当击鼓者心情低落是击鼓速度缓慢,可用四分音符的节奏来进行;当击鼓者心情愉悦时,可用四个十六分的节奏型或附点节奏型音符传递。一段完整的表演需要演奏者具有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恰恰有着活跃的思维以及充分的创造力,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准确地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与定位。

第三,合理利用学生的艺术天分,帮助教师解决中学生青春期各方面心理问题。以往的中学心理教育课堂,更多以教师口传心授的说教和呆板枯燥的测试为主,相较于常规心理治疗,将音乐课堂带入心理的疗愈中,充分带动了学生的艺术天分,将学生的音乐天赋更广泛地利用起来,这使得心理治疗变成一种音乐的洗礼,能赋予学生心理辅导更多艺术性。音乐运用在心理剧中,在促使人的知觉的同时还能产生联觉,而这种联觉有助于心境的变化,从而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曾有一个关于音乐与商业的实验:在一个餐厅里,每天晚上分别播放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不播放音乐,用时18周。而后分别记录下这三种情况的营业额。调查结果表明播放音乐时整体的营业额明显比不播放音乐时的多。可见,音乐对于学生的情绪上的牵引是非常可观的,而情绪主导的是行为。所以当教师合理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心理剧创作的指导的同时,教师更能通过音乐心理剧这个媒介了解学生内心更多的感受,从而更能直观地发现学生的心理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各种情况及时进行正确指导。

第四,音乐心理剧的运用能促进认知平衡,有助于学生发现和表达内心的矛盾,采取新的视角看待问题。教师利用音乐心理剧中不同剧本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以不同的视觉认识世界、调节行为,在音乐行为当中习得新的行为经验,引申到心理剧角色中,内化至经验系统,进而改变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建立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大大预防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中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利用音乐心理剧的形式,帮助建立健康的、全面的世界观,增加其趣味性。

三、如何进行中学生音乐心理剧的心理辅导

心理音乐剧具有演出性质,集音乐、戏劇、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是一种综合的表演性音乐治疗手段,不适用于高频率定期的课堂辅导。笔者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心灵教化不在于多,而在于效益,所以为了不让学生产生课程冗长且不具效益的感受,采用间断性质或偶然性的辅导更能有效发挥其心理辅导的作用。针对音乐心理剧在中学生课外心理辅导的应用,笔者认为有以下开展形式:第一,课堂集体参与。学生以班级单位,进行规模性、课堂模式的音乐心理剧演出。集体式音乐心理剧课外活动需要老师带领、全体学生参与,涉及中学生班级人数多,没有适合几十人同时参与的剧本。在参与形式上:教师可以事前拟定好主题,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进行即兴演绎。在主体营造上:要求教师的主题明确、目的性强,如教师拟定以亲情为主题的音乐心理剧展示,则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好学生在整体方向朝着亲情感化和理解亲情方面的进程发展。在整体结构上:可借鉴傅聪关于《音乐心理剧融入中小学校园的探索性研究》中采用的“导入——演出——讨论与分享——反馈”这四个阶段进行。其中导入环节由各组学生进行整体剧情背景的营造,可通过播放音乐、舞蹈动作或者乐器的形式塑造整体环境。演出过程中全程由学生进行自我表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宣泄出真实的内心世界。在讨论与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主动引导全班级同学一起进行人物、故事上的个人感受的分享,但是这一环节切记不评论、只讨论。最后由演出同学进行最后的自我陈述以及讨论后的自我反馈。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必须遵循不评判只分析的原则,让学生敢于展示内心的真实独白。在课程活动的最后,指导老师要进行点题总结,回归主题。第二,个体针对性辅导。此类针对性辅导对象是已出现心理矛盾的中学生个体,指导老师对该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模式,将矛盾以“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音乐心理剧的演绎。例如对于与父母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的学生,教师可充当学生角色、学生充当父母角色,进行矛盾发生时的场景再现,此时教师应当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当学生进入角色后用音乐引导学生的情绪,最终再将角色换回原位,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思考个体矛盾,从而解开内心结症。

首先,组织有计划性。学校心理部可以不定期地举办音乐心理剧小剧场会演,并组织学生参与和观看。首先学校在每一次演出策划之前,进行学生整体心理问题的摸底,摸排出学生最公共、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始剧本的创作,在剧本创作的同时考虑到音乐在其中的运用,将音乐、舞蹈等合理运用在推动剧情、烘托氛围等方面。演出结束后,给学生留以观后感的作业,从学生的反馈中优化下一场的小剧场演出。其次,无计划性”演出。如今网络平台上出现许多快闪演出深受大众的喜爱,快闪演出将演员“藏”于观众之中,进行一场看似“现场事故”、实则“有预谋”的演出,音乐心理剧作为一种心理剧,来源于生活,剧本也从日常中产生,与快闪的呈现形式相匹配。快闪的演出模式运用到校园音乐心理剧中,指导教师要提前在演出前排练好,形式内容上可以融入音乐剧形式的演出风格,用演和唱、以及简单手持乐器(如手鼓等)建设音乐背景。由于中学生课务繁忙,可以选用在大课间、学生们集体性的课后活动时间,让学生切实参与并体验其中,接受一场特殊的心灵洗礼。再次,在进行音乐心理剧的课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对传统音乐心理剧的内容、形式进行改良、创新。首先剧本创作上可以将语文课本中教学素材故事作为剧本,一方面语文校本中的材料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其中的内涵极具教化意义。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并加以灵活运用;其次,将说唱音乐形式运用到音乐心理剧的即兴演绎中,能大大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更直观表达学生内心;再次,指导教师可以分任务分团队,让学生各司其职。充分执行以音乐为媒介、以心灵洗礼为目的的心理辅导模式。

目前我国心理音乐剧尚未发展成熟,将音乐剧带入中学生课外心理辅导中这一举措,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实质性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实际操作中,教师的综合能力和针对此方面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學材料的选取等都处于非常不理想的状态:首先,教师知识欠缺。国内音乐心理剧正处于发展阶段,并未广泛普及。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师对于音乐心理剧的实质内容并不能做到全面理解,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音乐教师对于音乐基本知识的欠缺已形成严重的问题。其次,教学案例稀缺。针对音乐心理剧的教学,国内外许多中小学已将它纳入音乐课内外教学中,但仍存在教学案例稀缺的情况,教师没有标准参照物,无法对课程进行自我和外界评价,这使得教学进步空间上受限。第三,脚本的选材的有限性。音乐心理剧是音乐学与心理学两个大学科的结合体,这一音乐形式不仅对教师的音乐素养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时对心理学的底蕴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对从事这一课外活动的教师提出了挑战。然而,城区音乐教师与乡村音乐教师之间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城区音乐教师知识普遍丰富于乡村音乐教师,以此产生的差异也是将音乐心理剧推进中学课外音乐活动中应予考虑的问题。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音乐心理剧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笔者有以下提议:首先,拓宽教师知识面。一是学校可组织教师参与音乐心理剧调研活动、参与论坛会议等,从上层丰富教师的知识面,深刻理解其内涵;二是教师通过自身学习,自觉丰富音乐心理剧知识,切实联系中学生身心特征,使音乐心理剧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其次,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对于音乐心理剧的认识大部分来自学校,学校可利用知识传授、合理宣传等方式,将音乐心理剧以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展开推广,如开展音乐与心理知识竞赛活动、推出音乐心理剧小剧场演出等,让这一类型的艺术形式在中学生群体中发展起来。最后,激励开发音乐心理剧教学素材。如今音乐心理剧素材越来越多,但素材的选取并无衡量的标准,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素材更少,应该有更多的笔者呼吁音乐心理剧这一教学的形式,提升其热度与熟知度,从而有更多精彩且经典的音乐心理剧素材诞生。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剧辅导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
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