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琵琶演奏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2023-02-05 12:23达欣
剧影月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凤凰台琵琶李白

达欣

琵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它是由弦鼗为雏形发展变化而来。作为一件历史悠久的弹拨器乐,琵琶自南北朝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后,便成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凭借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音色,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中國传统戏曲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到宋元时开始蓬勃发展。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琵琶这一弹拨乐器被逐渐运用到戏曲表演中,成为最佳的伴奏乐器,被广泛地运用在各个戏曲的演奏之中。琵琶在演奏过程中有很多小的技巧,例如:左手的推、揉、拉、吟,右手的弹和轮指都是作为琵琶演奏员所必须掌握的演奏技巧。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有云:“轻拢慢捻抹复挑”,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琵琶的演奏技巧。现有资料显示,琵琶的双手演奏技巧多达五十余种,而这些演奏技巧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琵琶在演奏过程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琵琶成为戏曲伴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由于琵琶既可“大弦嘈嘈如急雨”,也能“小弦切切如私语”,从而表现出“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意境之美,使得琵琶在戏曲伴奏的同时还能起到塑造人物形象、勾勒舞台意境、烘托表演等重要作用。关于琵琶演奏技巧在戏曲伴奏中所起到的作用,我想以南京市越剧团诗韵越剧《凤凰台》一戏为例,浅谈一些我的创作感受。

诗韵越剧《凤凰台》以大唐由盛转衰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诗仙”李白与玉真公主的几次相遇,在生离死别中感悟了文学对人类心灵荡涤的故事。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发生在大唐的故事。唐朝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从各类文献资料和影视剧中不难看出,在这一时期琵琶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在这部剧的音乐构思中,导演和作曲老师融入许多琵琶的元素来表现李白三登凤凰台时的不同状态。从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到中年时的郁郁不得志再到晚年经历“安史之乱”后的落寞寂寥,都有需要通过琵琶演奏来表现的内容。为此,在正式排练之前我也做了不少功课,对李白、玉真的生平,以及李白与南京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后,在走进排练场时心里也有了底气。

在戏曲中,独奏音乐往往是根据剧情的需要,借音乐的发挥来体现剧中人物的动作和情绪,为整部剧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琵琶作为独奏乐器,在戏曲音乐的伴奏中也具有独奏功能。诗韵越剧《凤凰台》中琵琶的独奏部分相对较多,而每段独奏所要表现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也因此提升了琵琶演奏技巧的复杂性。这就要求琵琶演奏者在演奏时能繁能简、“文武双全”,既能表现婉转优美、潺潺流水,也能表现刀光剑影、万马奔腾。想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演奏员熟练掌握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在戏曲伴奏之中,从而起到勾勒舞台意境的作用。

根据剧本设定,《凤凰台》的第一幕【追舟】发生在盛唐时期,也是少年李白满怀豪情壮志,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候。剧情伊始,便是李白在月色照耀下追寻高低错落的琵琶声,于秦淮河上泛波追舟。按照导演和作曲老师的要求,我将这一场的琵琶独奏做了如下处理。

皎洁的月光照在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身上,他以千金紫裘为酬换来一方小舟,只为追寻那动人心魄的琵琶琴音,是何等的洒脱不羁。由剧本本身所勾勒出的这幅画面,再结合导演对【追舟】这段表演的处理,我得到极大的启发。戏曲艺术极具写意化的表演特点使得它对舞台特定情境的处理,除应用必要的实物外,主要靠着音乐来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以配合演员的表演动作。演奏时,我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结合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所表现出的婉转优美、潺潺流水的演奏技巧,营造出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泛着粼粼波光的环境氛围。再通过琶音加泛音接长轮的演奏手法,配合演员圆场、挫步、踮步等程式化表演和技巧,把一个神采飞扬、洒脱不羁的“谪仙”诗人李白更加立体化地呈现于舞台之上,让观众在观看演出时有身临秦淮河畔、亲睹李白的风姿绰然之感,从而达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昔日一同饮酒作诗、高谈阔论的文人墨客,都在这场变故中觅得各自的人生结局。而李白,这个曾经满怀抱负、期盼大鹏展翅的“天上谪仙人”却在这场离乱中错投永王,落得流放夜郎的下场。幸而,行至中途便逢大赦天下,李白得以重获自由。《凤凰台·歌月》一场也因此应运而生。

在最后一场【歌月】中,李白饱经人世沧桑、离乱之苦,辗转又到金陵,第三次登上了凤凰台,此时他早已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故地重游,他的内心百感交集。在这一场的场景设定里,漫天大雪之中李白饮酒持剑而上,此时的他已没有了当年秦淮河上泛波追舟的恣意洒脱,大赦归来的他步伐沉重、神思朦胧,仿佛人生失去了希望。但在看到浩浩汤汤的长江之水奔腾而去,他的内心仍旧是不平静的。因此在最后一场李白出场时,我运用了琵琶武曲《十面埋伏》开头“佛轮”的演奏技巧,并着重把弹奏的把位放在了低音区进行演奏,以此来表现“浩浩江水,奔流东去;滚滚红尘,苍狗浮云!可叹!可恨!哀哉!悲哉!”的兴亡之感。另外,在弹奏过程中,我还添加了刘德海大师的“涨力”演奏技巧,把李白这心中无法抒发的愤懑之情,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使这段音乐完美地展现了琵琶独奏的精华。

中国戏曲的表演追求韵律美,唱、念、做、打、无不透露出节奏感。不论是身段、台步,还是戏曲中的武打场面,都需要通过音乐来渲染,以求达到强烈的戏剧效果。琵琶作为一件“文武双全”的乐器,在戏曲伴奏中,根据剧情需要合理地运用琵琶演奏技巧可以起到烘托表演的作用。《凤凰台》最后一场中,为了抒发藏在心底压抑许久的情绪,导演给“李白”这个角色安排了一段“剑舞”,来表现戏曲艺术“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关于这段“剑舞”音乐的处理,我大胆地运用了琵琶反扫弦的技巧,将重音放在了次强拍的第二个音上。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处理方法在戏曲锣鼓中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但在器乐伴奏中却是较少使用到。从整段“剑舞”的配器来看,此时这段表演是没有锣鼓衬托的,光靠乐器伴奏如何能够配合演员强有力的表演,我做了一番思考。我通过琵琶反扫弦的技巧运用使这段音乐更加有力度,经过和演员一遍又一遍的磨合,把每个节奏重音都卡在了演员表演的节奏里,使这段“剑舞”达到了没有锣鼓却胜似锣鼓的效果,将戏曲音乐的特点发挥得更加完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琵琶的演奏技巧在戏曲伴奏中起到了以音乐手段刻画人物形象、勾勒环境,渲染气氛以及烘托表演的作用。虽然剧本、表演以及舞台美术等手段对人物形象刻画也有帮助,但音乐在其中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音乐能以其抒情的特长,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这种作用是其他艺术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合理地使用演奏技巧可以为演员的表演甚至整部剧的完美呈现添砖加瓦。

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戏曲音乐也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琵琶是民族乐器中的一件代表性乐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已经与中华传统音乐融合在了一起,尤其是戏曲音乐,更是缺少不了琵琶这件乐器。在演奏过程中,不管是豪情万丈的武曲,还是凄美柔情的文曲,琵琶都能凭借个性鲜明的音色突出作品的特点。不管是伴奏,还是独奏,琵琶都能轻松驾驭,没有一点怯意。琵琶的演奏技巧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丰富了戏曲音乐的层次,更突出了戏曲音乐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凤凰台琵琶李白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崔颢《黄鹤楼》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之对比
登金陵凤凰台(节选)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MAKING HISTORY
窈窕淑女琵琶妹
倒下的那一刻
我的“反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