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跳花棚传承人的研究实践与探索

2023-02-05 12:23赵丽娜
剧影月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化州粤西舞蹈

赵丽娜

粤西化州地区的“跳花棚”,又叫“跳傩”,它的特点是戴着木制面具进行表演,在茂名、化州等地甚是闻名。作为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舞蹈,“跳花棚”是古代中原儺舞与当地风土习俗融合产生的。通过笔者的文献研究,粤西国家级非遗舞蹈是广东省重要传统文化,对于研究历史和传承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者们对粤西地区非遗舞蹈的研究与分析并不多,且对传承人的研究始终属于空白。本文通过对传承人口述史的收集和分析,揭示化州跳花棚的历史与传承背景,探讨口述史在非遗传承中的研究价值。

一、基于传承人口述史的视角探索非遗的价值所在

口述史是指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将历史事件、经验和知识传递给后代的历史记录形式。它与书面历史相对应,强调口头传统和个人经历的重要性。口述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最早的时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口述史与书面历史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传统上,书面历史被认为是正式的历史记录形式,具有权威性和持久性。而口述史则更加注重个体的经验和感知,强调传统知识的传承和保存。口述史与书面历史相辅相成,能够提供书面历史所无法涵盖的细节和个人视角。非遗传承是指对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非遗传承中,口述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基于传承人口述史的视角探索非遗的价值所在,口述史既是非遗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补充和丰富。通过口述史的记录和传承,非遗项目的核心技艺、文化内涵和创新活力得以保存和传承,为非遗传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参考。

发展至今,对于粤西非遗舞蹈的研究呈现由浅入深、由个案研究向总体分析的转变趋势。然而,对粤西非遗舞蹈的研究仍然较为局限,如研究者不多、研究论文较少,研究领域窄。特别是对粤西化州跳花棚传承人现状的研究缺乏。没有艺人,艺术也就失去了重要载体,更谈不上传承与发展,因此,对粤西化州跳花棚传承人和艺人的研究,是推动对粤西化州跳花棚研究走向深入的必要内容。通过展开粤西化州跳花棚口述史研究,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对进一步深入探究粤西地区的宗教信仰、剖析历史全貌有着深远意义。文化的形成与某一个民族、族群的起源、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基因传承和心理认同,代表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可以说,从粤西化州跳花棚的音乐、舞蹈动作、服装造型中,可以考察历史长河中民族的发展与变迁,对丰富人类自身历史的认识将会提供许多有益的材料与佐证。

粤西化州跳花棚传承人对于项目的研究是长久、深入、深刻的,在长达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发掘、整理、传承非遗文化成功经历,为民俗传承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了对非遗推广的积极性。本课题对同类民俗文化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课题研究的成果,将对传承人、研究者、民俗发展和社会四个方面产生影响,通过经验交流、研究报告、影音资料、论文等途径形成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化州跳花棚传承人的经历简介

张振谦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作为化州跳花棚的传承人,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参与整理跳花棚,并招收徒弟传授该舞蹈,培养出了大量的传承、传播者。同时,还创作和编排了一些舞台舞蹈作品和广场舞蹈,为跳花棚的传承、传播、发展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位具有丰富文化工作经历的艺术家。他在文化工作的同时,张振谦始终关注和投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末,他积极参与了跳花棚的整理工作,并开始招收徒弟,传授这一传统舞蹈。这一行动为跳花棚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传承者,为这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教育方面,还表现在创作和编排方面。他创作和编导的舞台舞蹈作品以及广场舞蹈为跳花棚注入了现代元素,使之更具吸引力和活力。张振谦的贡献不仅仅停留在本地,还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张振谦的辛勤付出和杰出贡献为他赢得了多项荣誉。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张振谦的创作和演出获得了众多奖项,他创作的广场舞蹈《花伞舞》和叙事舞蹈《红峰颂》分别在演出中获得了最高奖项和特别奖。他的创作还涉及歌曲,《交警队员之歌》《税收征管员之歌》等歌曲被收入多部重要的音乐出版物,为他赢得了省创作成果一等奖。他参与的演出不仅包括地方性的文艺汇演,还涵盖了广东欢乐节、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等重大活动。这些演出为跳花棚赢得了广泛的关注,甚至受到文化部部长王蒙和文化厅厅长唐瑜的特别接见和报道。

经过长达30余年的文化系统工作,张振谦深刻领悟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通过收集整理化州民间舞蹈和民歌,挖掘了《跳花棚》《采茶》《跳禾楼》《十八学士》等一系列本土文化元素。他的努力使这些传统艺术不仅得以保存,还在他的引领下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在跳花棚的传承中,张振谦通过不断招收徒弟,积极培养了一批传承者。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的保护,更是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与现代社会相契合。他的所思所得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代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三、基于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实践与探索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张振谦作为传承人,他的口述史是研究的核心。首先,确定研究的目的,明确要深入了解的问题。在这个案例中,关注跳花棚的历史演变、传承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张振谦个人在传承过程中的感悟与体会。其次,采访是口述史研究的关键环节。通过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建立信任关系,让张振谦愿意分享他的经历和见解。在采访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开放性问题,引导他展开对话,深入挖掘他的思考和感受。在去开展数据调查之前,准备了相关问题,包括舞蹈传承的历史和背景;舞蹈的演出形式和表现手法;舞蹈的教学和传承方式;舞蹈保护和传承的挑战;舞蹈的重要表演时机;舞蹈曲目的分类和意义;舞蹈与当地社会、村庄的联系等方面。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研究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数据交叉验证。这包括与其他相关人物的访谈,查阅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以及与实际的舞蹈演出和活动相结合。通过多个角度的信息交叉验证,可以提高口述史的可信度和研究的准确性。通过结合采用录音、摄像等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数据整理时,可以采用逐步细化的方式,将口述史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时间线或主题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深入了解化州跳花棚的传承历程,以及张振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二)口述史对化州跳花棚传承的贡献与启示

化州跳花棚,作为傩舞表演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口述史中得以深入挖掘。张振谦作为传承人,他的口述史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涵盖了跳花棚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以及面具与道具的演变。这一口述史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将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元素交织在一起,为我们解开跳花棚背后深层次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线索。一是,关于化州跳花棚的起源和发展。化州跳花棚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明朝末期,它并非原生于化州,而是由福建省福州市传入。根据考察,跳花棚曾在化州的多个村流行,但最终只在长尾公村传承下来。这表明跳花棚是一种历史悠久、传播广泛的文化表演形式,同时也说明在不同地区的传承历程中受到了客观因素的影响。张振谦详细叙述了跳花棚的表演时间、科目,以及演变过程。这一传承人口述史的特点在于其通过具体的历史记载和亲身经历,描绘了跳花棚在化州的逐步发展过程。而跳花棚作为傩舞的一种,承载了丰富的民间风俗文化,融合了吴越文化和本土中原文化的特色,使其在演变中独树一帜。二是,关于化州跳花棚的表演形式和特点。在口述史中,张振谦详细描述了跳花棚的表演形式和特点。这一文化表演在每年的小雪到大雪节气之间选定特定日子进行,通常持续一天一夜。表演按照固定的科本顺序进行,涵盖接神、安座、开棚门、小孩儿、道叔、秀才等科目。这些科目不仅代表着驱鬼求祥、祈祷美好等愿望,同时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表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统的跳棚舞蹈中,各科目的表演者戴着傩面具,面具的形态丰富多样,代表不同的角色。此外,道具也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锄头、勺子等农耕农具被巧妙地融入表演,使得表演更具生动感。三是,跳花棚多样的面具与道具。跳花棚的独特之处在于表演者戴的傩面具。在口述史中,张振谦详细描述了傩面具的制作工艺和演变过程。从樟木雕刻到如今的稻草编织,傩面具的制作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体现了手工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而面具的多样性则代表着不同的角色,为表演增添了戏剧性和神秘感。在口述史中,道具也被详细描述,它们根据角色特点来制作,有些道具保留了传统元素,同时也新增了不同的农耕农具。这一变化既使表演更贴近现实生活,又保持了传统的根基。

(三)口述史在非遗传承中的研究价值和应用

口述史的贡献不仅在于记录了跳花棚的物质文化,更在于突出了传承人的角色。张振谦作为传承人,通过口述史将自己亲身经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现代艺术的思考传递给后人。这不仅是对传承责任的履行,更是对文化传统的活化。通过他的叙述,传承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照搬照抄,而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传承更加符合当代需求。口述史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挖掘跳花棚文化内涵的途径。在张振谦的口述中,我们看到了跳花棚背后浓厚的宗教色彩、封建迷信的痕迹以及融合了吴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独特风貌。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跳花棚的内涵,也使其成为一种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艺术表演。通过对传承人口述史的详尽研究,我们得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化州跳花棚的历史演变、表演形式及文化内涵。这不仅为该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当代艺术家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供了借鉴。传承人张振谦的口述史成为一部将历史、艺术和文化有机融合的故事,为化州跳花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化州的“跳花棚”以它悠久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地方特色、丰富的表演体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有着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我们既可以追溯化州“跳花棚”的历史与文化的渊源,又可以在这些渊源中根据跳棚舞的表演体态和表演风格,探究从古至今当地人的风土习俗、文化情感、宗教信仰等。此外,这也为我们了解和探究广东省化州地区经济、人文发展等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总之,基于传承人口述史的视角探索非遗的價值所在,口述史既是非遗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补充和丰富。通过口述史的记录和传承,非遗项目的核心技艺、文化内涵和创新活力得以保存和传承,为非遗传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参考。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青年项目《粤西地区国家级非遗舞蹈口述史研究》项目成果,批准号:GD23YYS11)

参考文献:

[1]薛维睿:《用舞台展示非遗之美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四川日报》,2023年11月10日,第10版。

[2]龙晓娅:《口述史视角下湘西传统舞蹈艺术传播途径探索》,《剧影月报》,202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化州粤西舞蹈
粤西出土唐许夫人及冯氏墓志相关史事考略
350人参会!恒兴虾苗在粤西再次火爆,为何深受养户青睐?
新化州
橘红别买普通款了,化州橘红才是被官方认可的
橘红缘
学舞蹈的男孩子
粤西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