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

2023-02-05 12:23周敏
剧影月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声乐身份民族

周敏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声乐,在表达身份认同和推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民族声乐作品进行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研究,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更是对全球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的贡献。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声乐作品则衍生于传统音乐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民族声乐作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在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多元文化开展交流与融合,如何在文化传承中保护并发扬自身文化特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保护和传承民族声乐作品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也是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

一、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的理论探讨

(一)文化传承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是指将一个群体或社会中的文化价值、知识、习俗、艺术等内容传递给后代,并保持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性和连贯性的过程。文化传承具有多重意义和重要性。首先,文化传承是维系民族和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通过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一个群体或社会可以加强对共同身份的认同感,增进群体凝聚力和归属感。文化传承使人们能够从过去的文化积淀中获取智慧和力量,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其次,文化传承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文化传承不仅包括对经典文化的传承,还涉及对创新和变革的包容。通过传承和吸收前人的智慧,一个社会可以在发展过程中避免重复努力,建立新的價值体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后,文化传承是保护人类多元文化的重要手段。每个群体或社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之间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通过文化传承,不同文化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共存。

(二)身份认同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身份认同是个体在社会中建立自我认知和定位的过程,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身份认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家庭和社会环境是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家庭教育、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氛围,对其形成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习俗、礼仪、信仰等也可以塑造个体的身份认同。其次,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身份认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个体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会对其身份认同产生深远影响。历史事件、传统文化、民族英雄等都可以成为个体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个人经历和自我意识也会影响身份认同的形成。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自身的体验来形成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和评价,自我意识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个人经历中的积极事件和负面经历都可能对身份认同产生影响。

(三)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概述

民族声乐作品是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民族声乐作品常常传承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反映了特定民族的漫长发展历程。这些作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仪式、庆典活动和战争歌曲,记录了民族的兴衰和荣耀。民族声乐作品通常采用本民族的语言,通过歌词传达文化内涵。这些歌词反映了民族的情感、哲学、信仰和民间传说,提供了深刻的文化理解。一些民族声乐作品也包含了社会和政治信息,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抗议和文化变革。这些作品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记录。总之,民族声乐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音乐传达着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情感。它们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同时也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民族声乐的背景与特点

(一)民族声乐的定义和特点

中国民族声乐是一种独特音乐演唱形式,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性。它与传统的民歌、说唱、戏曲等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又在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的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民族歌唱艺术。它与传统的说唱、戏曲等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又在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的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民族歌唱艺术。民族旨在传达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声乐情感。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与传统的民歌、说唱和戏曲等不同,通常包括以技巧性声乐演唱为主,伴随着各种民族乐器的伴奏。中国民族声乐强调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以中国的语言、主题和传统元素为基础,它不仅注重技巧,还强调表演和艺术表达。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延长和情感传达音乐的内涵。

(二)民族声乐作品的历史渊源

民族声乐作品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祖先就开始通过歌唱来表达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上古文献《弹歌》中有记载:“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原始时代狩猎活动的全过程,为认识原始时代人们生活和劳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周代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采集了黄河流域15个地区的民歌,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阶级斗争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诗经》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声乐作品的重要代表。发展至新中国成立,民族声乐作品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美好的前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用歌声表达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如《东方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浏阳河》《八月桂花遍地开》等。这些民族声乐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创造才智,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民歌的优良传统。

(三)民族演唱的艺术特点

民族声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风格、音色特点和演唱技巧,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作品的旋律通常婉转动人,流畅而抒情。这些旋律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民族音阶,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观念,引人入胜。民族唱法偏爱明亮的音色,字正腔圆,注重发声的清晰度和音准,通过口腔共鸣技巧来产生明亮、饱满的音色。同时,注重呼吸控制和气息运用,强调“气沉丹田”,通过保持稳定的气息供应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变化。

三、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

(一)结合歌词内容描述直抒主题

民族声乐作品的歌词通常与民族身份密切相关,通过表达特定的主题来展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身份认同。歌曲主题可以涵盖历史、传统、风土人情等方面,体现了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如部分作品的主题围绕农村劳动和生活展开,歌颂了农民的勤劳和智慧,表达了对土地的熱爱和对家乡的依恋。这些歌曲既反映了农民群众的生存状态,也凸显了他们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自豪感。如部分主题还涉及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等方面,通过歌曲的表达,在歌词的直观描述中感受到民族的荣耀和自豪,加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种歌曲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民族身份。如由杨涌老师作词的声乐作品《妈妈教我一支歌》通过歌词传递的深刻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成功地打动了人心,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歌词中的“妈妈”生活在建设的一代,“我”生活在迅速发展的一代,“女儿”更是肩负着建设的重任。全曲歌词与乐曲融为一体通过三代人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在不同时代层面上对国家情感表达和信任,同时展示出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在歌词中直观的描绘下体现对祖国的深情,加深听众的身份认同与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二)运用音乐要素体现传统理念

音乐要素是构成音乐作品的基本元素,包括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等,这些音乐要素共同组成了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决定了作品的整体风格和表现手法。音乐要素能够直接体现作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认同。由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身份认同,因此他们的声乐作品所采用的音乐要素也会有所不同。通过对音乐要素的运用,民族声乐作品能够表达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认同感,增强了作品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色。音调和旋律的民族风格、节奏和节拍的民族特色,以及乐器运用和编曲的民族元素,构成了民族声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内在。它们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承载着对特定文化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责任。如民族声乐作品通常采用独具特色的调式体系,中国传统普遍是以五声音阶、七声音阶为体系构建,这种音调系统与西方大小调有所不同,呈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格。如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节奏往往更为稳定和舒缓,以呼吸的节奏为基础,体现出内敛平和的文化价值观。又如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常常运用特定民族的传统乐器,通过对传统曲目的重新演绎和创新,将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民族声乐作品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并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传统理念的展示,结合音乐要素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

(三)挖掘区域色彩构建民族特色

区域色彩是用艺术化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与审美内涵,将中国民族文化素材广泛运用到音乐作品创作中且鲜明地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之声。纵观历史与当下,作曲家的艺术创作源泉多来自日常的社会生活实践与体验,作品风格都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一族群传统文化品格、民族心理气质、传统音乐文化特征的综合反映。作曲家创作民族声乐作品时常常受到所处地域的影响。他们借助自身的感受和体验,通过音乐创作来表达对特定区域的热爱、思考和回忆。这种表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曲家对自己所处社会、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认同感和情感投射。作曲家通过作品传递出对特定区域、特定文化的情感表达,使得作品具备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中国有许多典型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拥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音乐风。如《人们都说山西好风光》《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爱你,塞北的雪》《又唱浏阳河》等作品均是通过作曲家巧妙的艺术构思,成功地展现不同地域的独特风情和文化特色。通过音乐的表达手法作曲家成功地将听众带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景观,实现了区域色彩的表达。中国是一个地域宽广的国家,在广阔的地域中展示出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民族声乐作品正是通过区域色彩构建出不同民族之间的演唱特色,引发人民对地域风情的认可,形成自我认同的同时传承了民族文化。

(四)借助演唱技巧实现情感升华

在声乐演唱中升华情感指的是对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重新表达的过程,这是一种二度创作。声乐演唱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歌唱者的声音传达出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然而不同的歌唱者在演唱同一首歌曲时,会因为自身经历、性格、情感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内涵。因此在演唱时,需要深入挖掘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使听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实现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升华可以通过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长久的技术联系获得扎实的演唱技巧、运用艺术感悟来体现情感升华来获得。正所谓“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当演唱者在实现自己的艺术创作时,会不断地追求更高层次的表现。如《母亲河》是一首以黄河为主题的民族声乐作品,通过对黄河的赞美、敬仰和感恩之情的表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并通过自己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来实现情感的升华。音乐是情感的载体,通过声音的起伏、音准的把握以及声音的表达力,演唱者可以更好地传递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表现黄河奔腾的部分,演唱者可以使用高亢有力的声音,营造出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象;而在表现人们对黄河的感恩之情时,则可以用温暖柔情的声音,表达出对母亲河的敬爱和感激。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演唱者通过去挖掘歌曲内涵,结合自己的演唱技巧再创作品演绎出来,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必然对作品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演唱作品,能够进一步地将情感依附在作品之上,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实现身份认同。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接触到的文化日趋多元化,如何将民族声乐作品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是一个重要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加强音乐教育和创作人才培养来推进民族声乐的传承,加强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研究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和传承民族声乐作品。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莹:《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刘辉:《再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中国音乐》,2006年第1期。

[3]尹萍:《试论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4]白宁:《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声乐身份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跟踪导练(三)(5)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互换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