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进音乐课堂的路径探析

2023-02-05 18:11付熙滢
剧影月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材

付熙滢

德育这样简单的一个词却蕴含巨大能量,首先德育不仅能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公民素养;其次个人德育水平还能够代表国家形象,良好的公民德育能够为国家塑造积极正面的形象,展现国家的文明和社會发展的高度,从而提升国际影响力;最后公民德育高度发展使公民认知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传承文化价值,公民有较高的德育水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国家的优秀文化价值观,使年轻一代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活力。因此,教育各界需时刻保持高度警醒将学生德育提升放在首要位置。

一、德育渗透于音乐课堂现状

人无德而不立,“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而人全面发展的首位是德,由此可见德是人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学校教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而音乐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深度挖掘丰富的德育育人途径,创新德育渗透方式,学校与音乐学科共同发挥育人的强大合作力。然而,音乐学科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音乐教师较少将德育渗透与其教学内容结合、音乐学科边缘化以及学生对音乐课呈现不重视的态度等问题,造成了德育渗透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缺失现象,使德育功能性降低,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学科长期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处于边缘学科,并且较少得到关注与重视。首先是因为其不在中招考试范围内,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均有一定懈怠,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只是简单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时间都是进行歌曲的教唱,对歌曲创作背景与音乐情感的讲授较少涉及。而学生普遍认为音乐课只是在沉重的文化课学习之后用来放松和娱乐的时间,对于音乐课的学习较多呈现不重视的态度。其次,德育渗透进初中音乐课堂缺乏系统性的教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教师只能依靠自身教学经验摸索前进,但是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出现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的目标相对笼统且容易设置过大目标等问题。《现代汉语词典》(第7位)对“渗透”一词的解释之一为:“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研究者认为渗透教学是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教学过程才能够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音乐学科德育渗透,应该将音乐学教材歌曲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逐步被学生接受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音乐学科教学内容和德育内容是相互交融的,需要形成的状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切勿生拉硬拽对学生德育讲授的过程过于生硬。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理应是采用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谨记切勿为了德育渗透而进行渗透,从而忽视了教学所具备的系统性原则。应试教育的时代终将落幕,素质教育已然登上时代舞台。音乐学科作为新时代美育发展的中坚力量,需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音乐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发挥学科优势开辟德育渗透新路径,为学生德育的高度发展添砖加瓦,以此来彰显音乐学科育人价值。

二、德育渗透进音乐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国家教育政策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2017年印发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以下称为《指南》),《指南》在实施途径与要求中坚持课程育人并强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指南》中明确规定:“在初中学段的德育目标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等良好品质。”在这一背景下,从《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学生德育的发展是较为重视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的号角已然吹响。作为能够直接培养学生美育的音乐学科,更加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将德育教学与音乐教学互相渗透,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导向。

第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期,其身心正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具有鲜明个性以及可塑性较强,对分辨事物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没有及时加以引导,部分学生就会在成长的黄金期走上弯路,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且当前社会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学生席卷而来,各种思想观点产生激烈碰撞,对于尚不能准确分辨事物的初中生来说是极大的隐患。因此,党和国家深谋远虑并极其注重在这一阶段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及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学生文化自信以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音乐源于人民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材中的歌曲蕴含大量显性德育元素的歌曲,如爱国元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蕴含民族传统音乐德育元素歌曲《青春舞曲》和《彝族舞曲》等等。由此可见,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但教材中存在大量显性德育元素,因此作为音乐教师需要深度挖掘与分析教材内容,并且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使含有德育元素的歌曲渗透到日常音乐教学中去,并将其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来以便于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德育渗透不但有助于开拓学生的音乐学习,而且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将会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通过以德化人、以德育人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德育的氛围和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与人生观,正确引导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家国情怀和坚定文化自信,使学生德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德育渗透进音乐课堂的有效路径

第一,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音乐教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音乐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显性德育元素。教师应掌握歌曲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以及情感价值,并且音乐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学。学校音乐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重点在于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专业音乐家。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找好立足点与落脚点,在挖掘音乐教材中德育元素的同时要找准德育渗透教学的切入点。德育渗透的过程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准,渗透过程应以小见大和以点带面,使学生能将课本知识和真实生活场景相联系并且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加以运用,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为例,其中蕴含着大量且丰富的显性德育歌曲。例如第三单元《山野牧歌》,这个单元由五首传统民歌构成主要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指南》中所规定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要求。在《山野牧歌》这个单元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其歌曲体裁信天游,是我国民歌的一种特殊体裁,歌曲情感主要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并且整首歌曲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写作手法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时刻把握渗透这个关键词,要将歌曲中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爱国情怀渗透进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二,创设良好课堂德育氛围。学校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在初中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中起重要作用。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威力不容小觑。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各个环节渗透德育,而不是只针对某一环节进行,选择具有德育元素的歌曲使德育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且教师创设浓郁的课堂德育氛围,从而使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培育。例如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中,在导入环节音乐教师可利用天安门升国旗视频或其他相关视频来进行导入,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国歌创作故事、创作背景以及歌曲情感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在音乐课堂实践活动中可以举行升旗仪式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将德育渗透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利用视频和音乐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德育渗透氛围,又丰富教学内容和开阔学生视野,让音乐滋养学生心灵使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感受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德育得到促进与发展。

第三,开设德育音乐周系列主题活动。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一线课堂,同时也要关注到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方面。通过校园活动将德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利用多种活动形式的渗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使学生德育的提升与发展。在目前初中的校园文化中开展最为常见的艺术类活动为校园艺术节,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达到劳逸结合的学习效果。而音乐教师可利用这一活动平台,设定校园艺术节主题开展以“德育音乐周”为主题的一系列相关活动,改变以往填鸭式和灌输式的德育教学,为德育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富有一定创新的途徑。音乐教师可在活动开展期间为学生节目提供多样式的创意,在音乐周内可开展音乐剧、音乐故事表演以及合唱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可为学生排练音乐话剧《觉醒年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为让中国人民生活安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德育的提升。在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这一封书信来得巧》这一课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体验京剧中的唱、念、做、打,引导学生利用语言、肢体和动作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情感和表现音乐内涵,使学生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真正参与到音乐中来,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开展“德育音乐周”为主题的校园艺术节,不仅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区别于传统的德育说教课,良好的德育氛围会使德育教学成效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德育获得高效发展。学校应多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真谛与欣赏艺术魅力。因此,学校开展德育相关的校园主题活动必不可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德育教育必须时刻摆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教育工作者需时刻谨记为党和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郁文武和谢嘉辛教授在《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中写道:“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在德育教学方面不可或缺。将德育贯彻落实在音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一个复杂且繁重的任务,但也是“立德树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表现,音乐教师要具有勇于开拓进取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德育渗透教学中发挥音乐学科自身优势,为我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贡献属于音乐学科的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李丽珍:《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德育学科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