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学家风视角探究“三苏”文化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启示

2023-02-06 03:25朱伟健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三苏程氏学家

朱伟健

(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党校 四川成都 610045)

1 从“三苏”家学家风文化中汲取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经验的内在逻辑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三苏”优秀的家学家风同党的自我革命相结合,既符合“两个结合”、“两创”等理论的要求,也同“六个必须”中“必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以及“必须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高度契合。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以改进作风为突破口,强化自我革命的推进动力,提升自我革命的推进质效。家风作为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作风,还关系到党风、政风,因此不断加强家风建设,以良好的家风锤炼过硬的作风是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由之路。弄清楚“三苏”究竟有着怎样的家学家风值得继承学习,对于当今社会的家学家风建设、社会风气净化、干部教育管理等方面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2 “三苏”优秀家学家风的内涵分析

关于“三苏”的家学家风,已有不少学者做了研究总结,不外乎敦亲睦族、勤勉公正、和睦友善、孝悌仁爱、重读经史、因材施教等等。而这种家学家风的形成,是几代人沉淀的结果。现结合史料记载,将三苏家学家风特点例举如下:

2.1 亲近自然,勇于探索

《宋史·苏轼传》记载苏轼小时候“父洵游学四方”,青壮年时期的苏洵,近一点游青城、登峨眉,远一些则在中原、荆楚、江淮一带徜徉自然山水间,他在《忆山送人》诗中说自己“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嘉祐元年(公元年1056年),他带着两个儿子一同进京考试,一路上,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2 孝悌仁爱,和睦友善

“三苏”家庭作为古代家庭的典范,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等价值体系的影响,“孝悌仁爱、和睦友善”自然是“三苏”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这种家学家风的形成过程中还有些独特之处,值得注意。

首先,苏洵和程氏情深意笃,在苏洵游学在外时,程氏则教子于内,多年来始终互相支持、感情和睦。在程氏去世后,苏洵写下一篇悼文,其中有“嗟余老矣,四海一身。自子之逝,内失良朋。”的语句,情真意切。

其次,苏轼、苏辙,年龄相近,他们两情深义重,更是古今兄弟的典范。《宋史·苏辙传》记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2.3 民主尚学,因材施教

苏轼《苏廷评行状》中记载祖父苏序在战乱频仍、文化衰败的宋初,却能够为几个儿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苏洵考试一直落榜的情形下,苏序也很支持他。苏洵自己也说,父亲对自己最为了解。

关于苏轼、苏辙的教育,程氏亲自过问,亲身示范。《宋史·苏轼传》开篇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如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在这样一段关于人生榜样的对话中,程氏更多给予的是支持。苏洵则坚持用纯粹雅正的文体教育孩子写作,摒弃当时浮华绮丽的习气。“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除开天赋,他们既有来自父母正确方向的指引,也有他们真诚的鼓舞,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没有压迫感,让人有自由生长的空间。

苏家几代人,在教育上普遍展现出朴素的民主思想,很好地尊重和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家学家风。

2.4 淡泊名利,科学崇真

眉山苏家,自苏祜、苏杲、苏序三代不显,既没有做过官,也并非名门望族。苏轼的祖父苏序,平凡中展现出为人处世的不凡、道德品格的高尚。苏洵《族谱后录下编》中记载他“居乡闾,出入不乘马,曰:‘有甚老于我而行者,吾乘马,无以见之。’敝衣恶食处之不耻。”李廌《师友谈记》中则记载他储备了很多粟米,在灾年用来赈济乡里。这种家学家风,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代。苏轼就曾有这样的诗句:“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旁观信美矣,自揣良厌之......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僚做派、浮华风气的蔑视。

3 “三苏”家学家风文化对于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重要启示

3.1 自我革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能变

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苏轼在颍地治水的经历,就很好地遵循了科学的精神,《宋史·苏轼传》记载“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在具体行动前,他先用科学手段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然后才落实到具体执行中。

实事求是,是始终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司马光等人为代表的的保守党当权,认为要全盘否认新政的一切制度,但是苏轼不这么看,他在同司马光讨论无果后,特别撰写了《论给田募役状》一文,条分缕析,详细阐述了“免役法”便民利民的利害关系。

作为共产党人,我们可以从“三苏”文化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时刻牢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踏实践行“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推进“自我革命”走深走实。

3.2 自我革命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不能改

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提出了“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的三条建议,他将“结人心”放在了第一位。他写道:“人心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木无根则槁......人主失人心则亡......其为可畏,从古已然。”这其中体现的正是朴素的民本思想,包含着我们今天“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民心向背决定了一个政权能否长久。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个问题,毛主席给出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今天,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真正做到“人民至上”,这是我们必须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永远不能也不会动摇。

3.3 自我革命要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方法不能丢

我们今天的工作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书面报告中,要做好调查研究,深入一线,了解民众之所需,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方法,用踏实的学习弥补理论的不足,用扎实的工作摆脱人性的懒惰,从而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3.4 自我革命要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作风不能忘

宋代的物质生活正是极大丰富的时代,整个封建士大夫阶层也容易给人以声色犬马、奢靡享乐的不良印象。但是“三苏”不同,纵如苏轼爱好广泛,也未见有不良嗜好。在被贬黄州之后,他可以与民同享劳作耕种的辛苦与快乐。被贬海南儋州后,他给朋友王古的文章中提到:“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在那样一个将婚丧嫁娶作为家庭大事,如此重视家庭观念的时代,苏轼能够如此,也是绝大多数人所难以做到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正是自己的家风。这种家风,不慕虚荣,不慕浮华。现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作为共产党人,更应该以身作则,力戒奢靡,将我们党“艰苦奋斗”的精神作风传承下去,时刻绷紧坚持自我革命的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始终做到清廉务实,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猜你喜欢
三苏程氏学家
苏东坡的母亲
关于“三苏”家风家训的几点探究
“三苏”文化融入高校质量文化的思考——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
“三苏”基因根植工商 传统文化润泽校园——四川工商学院打造“五位一体”“三苏”特色校园文化
挖秘密的X学家
和鱼类学家交朋友
跟踪导练(五)4
俄罗斯联邦睡眠学家学会
清代潜山井股程氏家族史构建研究*
《豫》卦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