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方式探讨

2023-02-06 03:25杜满聪潘婧璇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劳动考核技能

杜满聪,潘婧璇,唐 伦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00)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本质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1]。高职院校凭借其职业教育的特性,在劳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独特优势。但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缺乏系统的设计和全面的部署,聚焦于科学考核和评价劳动教育的研究缺乏深度,使得我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质量难以衡量。因此,探索高职劳动教育考核和评价模式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应有之意。

1 现状与思考:劳动教育开展存在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重视劳动教育理论讲授而缺乏真实的劳动锻炼;重视劳动实践而轻视劳动教育的设计和劳动方法的引导,忽视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的培养;缺乏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1.1 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

劳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劳动价值观,贯穿于劳动教育全过程,是劳动素养的核心[2],也是劳动教育具有价值教育属性的体现。

毕文健等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劳动品质和观念的培养是目前劳动教育的短板[3]。裴文波等学者关于大学生劳动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劳动认知模糊、劳动意志薄弱、劳动能力较差及劳动行为缺乏等问题[4],吴军的调查研究主要针对高职学生,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在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5]。这些研究均反映出学生劳动价值观培养存在不足,学生实际行为与劳动价值认知存在矛盾。

1.2 高职学生劳动能力与劳动技能弱化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主要阵地,强调职业技能、劳动能力的培养。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非职业性的劳动领域关注度较低,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更偏向于让学生进行体验尝试,缺乏师生间深层次的劳动技能探究,重视传统的课堂教学而限制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部分院校把职业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教育,强调机械的劳动而忽视了学生劳动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影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6]。在教育深度方面,部分院校劳动教育中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方向未能与产业新业态和劳动新形态充分结合,劳动育人深度不足[7]。

1.3 高职劳动教育保障机制缺失

高职院校缺乏科学且全面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及协同劳动育人机制。刘伟亮等认为在高校教育实践领域层面仍缺少有效的政策保障和顶层设计,碎片化、零散化是现阶段的特点[8]。目前国内劳动教育任课老师多为辅导员或者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繁重的行政和教学工作导致教师精力分散,无法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有效建设。此外,授课体系、专业教材、教学设计、教育资源等方面也均存在不足。

高职劳动教育在课程与资源、教育方式、政策保障机制等环节均存在一定缺失,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模式保证劳动教育各环节的有效落实。

2 缺失与意义:劳动教育考核评价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2]84,而劳动素养的提升水平需要具有科学性、通约性的考核评价标准衡量。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的合理与否会严重影响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与持续性,是劳动教育开展的关键性策略[9]。

2.1 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评价缺乏完整、客观、具体且科学的评价考核标准,劳动教育实效性大多停留在结果性评价与定性评价阶段,主要的评分依据依然是劳动手册或劳动档案等,无法体现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劳动素质、劳动技能及劳动价值观的改变。高职学生劳动素质在现阶段尚未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在学生评优评先和入党考察中也未将劳动素质作为考核评价标准,这也导致众多劳动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无法深入挖掘育人效果。

2.2 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主体单一

高职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主要由校内教师执行,学生和校外顶岗实习教师难以有效参与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中,而校内老师对高职学生校外的劳动实践情况无法全面掌握,甚至对校内实习项目中学生的劳动过程、劳动技术、劳动成果等方面也没有精确把握[10],这就削弱了劳动教育考核评价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3 目标和原则:劳动教育考核评价科学制定

高职学生由于身心状况、专业特点和教育属性与本科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其考核方式也应具有特定原则,在制定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标准的时需体现高职学生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劳动教育素养的特殊性和通约性。

3.1 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劳动教育是长时间的育人过程,若仅以总结性评价作为考核形式,会令学生产生考核结束即学习结束的不良印象。因此需要形成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尝试借鉴CIPP模型是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补充,从劳动教育实施过程、教育环境、资源配置及成果体现4个维度,便于掌握劳动教育活动现状及学习动态,根据劳动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养成学生终身劳动、终身学习的习惯,对劳动教育过程及阶段性成果进行监督考核。

3.2 多元性考核原则

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在考核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体现多元性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及科学性。其中企业评价主要反映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劳动实践态度、劳动生产技能水平、职业道德情操等方面。学校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劳动思维能力、劳动价值观及劳动创新能力等劳动素质。学生自我评价从自身角度反映实习岗位与专业的相关性及劳动新的体会,但往往具有主观性,需要与其他劳动教育主体协同评价;家庭评价主要是把学生在假期完成家务和校外实践等劳动情况反馈给学校,督促学生在家庭责任及服务社会方面尽一份力量。

多元性考核原则不仅体现在考核评价主体上,也体现在考核评价目标上,需要考核评价高职学生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创新力、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及劳动理论知识等各个方面。此外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也需要评价教师是否具备充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督导和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是促进劳动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考核机制。

3.3 适度和科学考核相结合

劳动教育需要选择合适的劳动教育考核项目,坚持“因校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科学评估各项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明确各方面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责任。在设定考核标准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劳动,控制劳动的时间和劳动的强度,确保劳动教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身体素质相匹配,注重劳动教育考核评价实效性。根据各年级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从评价目标整体性来考虑评价指标,如在大一阶段,可重点讲解和考核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开展活动性和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形成劳动光荣的价值观;针对大二学生,由于学生已初步掌握劳动理论知识和日常劳动技能,可将考核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实训课和社会实践方面。在大三阶段,劳动教育考核评价重点应该放在职业劳动技能、态度和职业观方面。在各个阶段的考核评价指标要求便于收集、具有可操作性、代表性和确定性特征,要求能全方面反映学生在各类型劳动过程中学生劳动素质的提高。

4 实践与方法: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探索

建构素养导向的劳动教育体系,应坚持以劳动素养为取向的发展性考核评价体系[11],覆盖高职学生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以评价促发展。

4.1 劳动教育课程质量考核评价

劳动教育课程质量的考核,需要设置专业的劳动教育课题组。课题组负责开发核心课程、编写教材及研究课题,发挥课题组教学评价考核的功能,负责督导劳动教育质量考核的相关事务。课程质量的考核评价可以实施OBE理念,以成果为导向的OBE理念考核与评价聚焦是结果性考核评价方式的一种,以成果倒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手段的改进发展,侧重学生个体劳动教育成果纵向比较,差异化制定劳动教育评价和考核方式。

4.2 学生日常生活劳动考核评价方式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中学生自我评价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这是因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是一种体验性教学,学生对生活劳动有着最准确的感觉和认知。自我评价方式可以成长档案的形式如实记录劳动活动情况,学生通过对劳动过程中个人行为表现的反思得到价值观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提升,反映自身思想动态与价值观的变化。此外,针对学生日常劳动表现,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不同项目进行主观评分,纳入劳动教育课程整体评价中[12]。

4.3 技术性劳动考核评价

职业劳动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核心任务。高职院校对学生在专业技术、劳动技能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考核评价指标需要突出适度和科学原则,体现劳动教育考核评价的时代性。从学生专业大类出发制定劳动技能考核方案,分年级阶段安排劳动技能考核。在实习阶段,学生需要及时反馈日常生产劳动表现、总结和反思,所以劳动技术过程单、劳动日志、顶岗实习考核是高职劳动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保障。劳动教育指导教师应明确劳动时间目标和内容,根据学生身体、性别差异情况,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和强度,阐述劳动的价值,注重示范与演示,淬炼操作,传授劳动技能,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反思交流。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项目完成情况、实际操作水平、劳动生产态度、劳动心得体会、劳动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及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均可纳入劳动教育考核评价内容指标中。证书的考取与技能比赛同样可以作为考核评价指标之一,能贴合高职院校全面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评价劳动教育水平。专业课程、实习实训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程学分相互认定,计入劳动教育课程总学分,因此实习任课教师、实习单位评价、校内外实训员和合作团队成员等评价主体对于技术性劳动考核评价尤其重要。

4.4 劳动理论考核评价

劳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需要每一位高职学生修习合格,围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工匠精神、劳动安全、劳动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设计,依托易班平台开张劳动教育理论学习,讲解与学生职业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和劳动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劳动理论考试获得必修学分,系统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成绩核算。

在必修课程建设的前提下,劳动理论选修课程的申报也需要得到重视。高职院校应鼓励各学院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开设劳动教育选修理论课程,组织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专题讲座、参观学习,邀请劳动模范开展关于劳动安全、劳动观念、劳动纪律等主题教育活动,参与的学生计算劳动理论学时。

4.5 活动性劳动考核评价

劳动教育渠道不仅仅局限于实习实训和日常劳动,校内外活动也是开展劳动专题教育、培养高职学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良好方法。活动性劳动教育需要建立劳动实践清单,明确大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5月份的劳动教育周或劳动教育月就是活动性劳动教育开展的契机,通过系列讲座、劳动课堂、专题讨论、参观访问等形式组织课程教学,充分发挥活动性劳动教育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此外劳动教育活动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开展,如医学生可以开展爱眼活动、小型体检活动等义务性活动,在活动中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协同,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以劳动为荣的价值观。

活动性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方式以学分认证为主,将以上活动通过第二课堂绩点认定形式融入高校第二课堂,学生通过参加劳动教育活动积累素质拓展学分。同时强化劳动教育学时的审核和公示,每学期期末对当学期学生劳动实践的项目根据认定素材进行类别认定和学时认定。

5 结语

单一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与教育质量考核评价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树立多维度的评价理念,通过一系列的信息交流与评价反馈,不断促进高职学生劳动素养的提高。坚持多元性考核原则,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劳动考核技能
高级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