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与实践

2023-02-06 18:37卢明星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督导教学质量智慧

魏 敏,张 翔,卢明星,张 晓,刘 宇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2015年以来,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诊改的前提和基础。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常态化,“倒逼”教学信息化进程加速,而传统的以“督导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主观评价为主要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显然已无法适应教育新生态。在此背景下,研究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状分析与对策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指对特定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是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不仅可以验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评价是否能真实反映教学的基本情况。同时,科学、公平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正向提高教师备课、讲课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1]。

通过广泛调研发现,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实行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专家督导、同行评价、学生评教这三部分构成,不同院校在权重方面有所区别,通过仔细分析发现该体系存在以下不足:

(一)评价主观性强

督导专家多为校内退休或准退休教师,碍于情面很难公正客观地行使督导职责,“感情分”“面子分”使得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评教占比过高,学生评价一般是阶段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很多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评价问卷,只是凭主观感受或大致印象随意打分或渐渐形成了一些“双向共赢”的潜规则,使得教学质量评价日渐偏离初衷。同行评价多为同一教研室内教师互评,几乎流于形式,“人情分”占比重较高。

(二)缺乏过程性评价

评价方式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忽视过程性评价,多数采用期末学生结果性评价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依据;督导专家对每位教师一学年仅听1-2次课,无法对整学年的教学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同时,听课时间仅限于一节课45分钟,无法客观体现教师课前和课后所有的教学工作,更无法对教师整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全面评价;尤其是在在广泛使用教学软件、提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下,无法对教师课前和课后所做的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等工作进行客观有效评价,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偏结果性评价[2]。

(三)评价方法不够科学

学生评教占比过高,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改革情况和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把握不准,导致学生的评价结果因学生个人意识、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班级学风以及院系质量文化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而且教师的授课风格、严厉程度以及对学生的态度等往往影响学生评价倾向。部分评价指标过时,缺乏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及课程思政融入的考察。督导专家到现场听课评价,教师存在“表演”性质,学生往往也会积极配合,无法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状态。

(四)评价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无法自动采集教学过程信息,仍然靠传统方法输入信息,只不过是传统方式的电子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过程评价的问题。除对教师设计的教学质量反馈具有及时性外,学生的评教经常安排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这种反馈对于课程所在学期的教学已经没有意义,学生没有享受到改进成果。督导专家往往聘用本校退休教师,评课常常由于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欠佳,造成反馈滞后,又碍于教师情面,不能如实且及时反馈教学中的不足。

(五)评价结果信效度不高

由于评价主观性强、不够全面科学,加之没有高效的统计手段,产生的评教结果信效度不高,只能在较小范围内使用,无法产生较好的激励机制。无法广泛使用,更无法与绩效挂钩,只能作为职称评审的参考条件。

通过研读大量文献发现:近年来,国内对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与改革大多围绕多元评价、分层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索解决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和分层评价等问题[3-6]。杨浩在分析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模型,可为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和研究提供参考[7];唐芳认为应加强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借助大数据分析,针对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管控,促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公正、公平、透明,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整体的教学评价进行系统化地分析和研究,并将相应的分析数据进行详细说明,使教师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8];张明等认为大数据技术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势在必行,高职院校要基于大数据技术,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问题诊断以及智慧决策四个角度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9];胡建军认为可以将学生的出勤、成绩分布、师生互动、在线教学资源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量化指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按照相应的权重计算评价的总得分,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10]。

囿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客观评价和过程评价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仅限于评价系统和算法的改进,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过程评价和提升评价客观性的研究和改革尚未发现。因此,在大力推进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的同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亟待解决上述问题,构建科学、全面、客观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全面推进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和推广智慧教学应用,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分析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数据,依靠抬头率、课堂活跃率、上传资源浏览率等KPI来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同时,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方式,尤其是加强对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的考察,构建全面、科学、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教学诊断与改进。

二、改革路径与实施

(一)构建支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软、硬件环境

一是做好基础数据治理,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质量评价,关键是要做好数据治理,认真梳理业务流程,打通教务、学工、人事、招生等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消除数据孤岛,使课表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学籍异动等核心教学数据能够实时与数据中心对接,构建完整统一的校本数据中心,做到一数一源,使智慧评价软件能够从中读取所需要的全部数据。二是加强对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推广使用,尤其是线上教学期间要求完成签到、发起课堂活动(如脑力风暴、抢答、讨论等)、资源上传、课堂测验等规定动作,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教师教学过程行为数据、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和师生互动数据的采集,使采集的数据更加全面、真实[11]。三是建设可视化教室系统(智慧教室),安装学生行为分析摄像机,利用人工智能对学生面部表情如微笑、低头、抬头等进行分析,计算课堂抬头率、活跃度等数据。四是全面使用智慧评价系统软件,通过对接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实现对教师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过程行为数据评价;并按照设置好的权重将评价结果按照分数排名详细展示。五是建立智慧评价中心,通过实时调取远程监控和常态化录播的教师讲课视频,可实现“无感知”“背靠背”听评课。

(二)制订新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实施并改进评价方法

根据客观公正、全面评价、持续改进的原则,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部分构成,各占50%权重。

客观评价主要为客观的教学行为过程性评价,满分100分,由课前40%、课中30%和课后30%组成。课前评价教师的准备情况,主要包括知识结构状态、课程资源和教学设计等;课中主要评价教师的课堂执行情况,包括考勤、课堂活动开展状况以及抬头率和课堂活跃率等;课后主要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完整性和效果,包括教师日志、课后作业等。以上教学行为数据由智慧评价系统对接智慧课堂、可视化教室系统自动采集。

主观评价包括督导专家评价、学生评教与同行评价三部分,主要为主观的结果性评价,满分100分。同行评价由教研室同行根据相互听课等打分评定,占主观评价的10%;督导评价由教学督导专家开展“双随机”的督导听课,并对教师的授课进行综合打分,占主观评价的60%;学生评教由学生对任课教师履职情况、授课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占主观评价的30%。以上主观评价均由智慧评价系统以问卷等形式发起并汇总成绩。

三、成效与展望

(一)构建客观、全面、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解决以往教学评价主观性强的问题,实现从主观评价为主向主客观相结合转变。通过构建智慧教学软、硬件环境,实现教学过程数据的无感知自动采集,从而打开了课堂“黑匣子”,通过对教学过程行为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深入分析,由大数据技术自动计算汇总每一位教师的评价成绩,并实时更新、排名展示,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实现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破解“教好教坏一个样”的顽疾,增强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使教学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公正公平,并能够有效运用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

(二)有效促进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整体提升

充分发挥督导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客观评价指标均与信息化资源建设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使用相关。主观评价中对标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标准,加大对教师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思政融入等方面的考察,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应用。目前,全校专兼职教师的使用率达到98%以上,大部分教师已经对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熟练掌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全校得到普遍推广,极大提升了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此外,还带动了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一批教学质量工程的提升。

(三)助力数字校园建设整体提升

通过智慧课堂和智慧评价教学软件的广泛使用,解决以往各业务系统形成的“数据孤岛”问题,统一数据标准,构建完整统一的校本数据中心,通过对教学过程数据深入挖掘分析,真正发挥数据在教学诊断与改进中的作用。提升改造智慧教学环境,探索利用学生行为分析摄像机,对学生的表情、抬头率等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反映课堂专注度和活跃度,并逐渐整合到评价系统中,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师生互动、课堂活跃度等微观教学情况。教师使用智慧课堂软件能够实时分析所有班级的到课率、教师发起活动情况、课堂活跃率等,并可按照系部进行排名,使教学管理部门能够实时、全面掌握教学开展情况。此外,通过可视化教室系统能够随时观看全部教室授课情况,扫除监视盲区,并对教室实现远程管理,实现空闲教室查询等功能,节约了管理成本;同时具备常态化录播功能,有利于数字教学资源的累积和精品课程建设。

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较为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师生信息化素养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带动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尤其是数据治理和挖掘分析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例如当大家熟悉客观评价的评分规则后,也出现学生在教学软件上恶意刷题、教师开展过多不必要的课堂活动等情形,目的为获得更高的客观评价成绩。我们也随之对评价系统进行升级,如限制当日的浏览最高分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得分等。在推广信息化教学初期阶段,为了督促教师广泛使用,尤其是因疫情线上教学期间,对使用教学软件要求完成如签到、开展活动等“规定动作”,部分年龄较大信息化水平不高的教师反映上课时开展活动耽误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等,但是通过一段时间适应和改变课堂设计等手段,大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都得到提升。通过构建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体教师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更积极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增强课堂师生互动,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生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更多学生能够从教学评价改革中受益。

猜你喜欢
督导教学质量智慧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