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包容 创新赋能

2023-02-08 23:02周晨亮
人民画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马河首钢厂房

周晨亮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近年来大力推动文化和金融融合、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等“文化+”战略,有力释放北京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创新创造活力,不断为文化发展赋能。一批由老旧厂房与街区打造而成的文化新场景集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体,成为当下北京著名的时尚文化消费打卡地与“微度假”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郎园、798园区、亮马河、首钢园……作为凝聚一座城市烟火气的文化客厅,不断增加的首都文化场景在提升首都文化品质、引领文化消费的同时,也助力北京加快成为一座国际一流的宜居城市。

郎園:艺术大观汇集地

北京CBD昼夜不息,528米高的中国尊、405米的中央广播电视塔……百米以上的高楼林立。在高楼群包围下,郎园Vintage园区坐落在一片低矮的工业厂房内,红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

作为长安街东延长线上的新地标,郎园Vintage一直被视为工厂遗迹改造的先锋与典范。这处占地2.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足3万平方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地处北京CBD核心区,北临长安街,南到通惠河北路,西接北京电视台,是CBD核心区唯一大面积低密度厂房改造项目,成为CBD间的一块文化“自留地”。

郎园Vintage所处的郎家园6号院曾是北京一家医疗设备厂的厂房。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北京CBD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工厂逐步拆迁或外移。2008年,工厂搬离了郎家园6号院。次年,在工业遗址旧厂房建筑的基础上,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式开始打造。

郎园品牌自诞生起便致力于打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从电影放映、文化沙龙,到话剧演出、戏剧节、图书市集等文化活动,历经十多年的改造与完善,郎园Vintage已深度融入北京的都市节奏,并成为北京文创地标之一。郎园品牌也陆续孵化出北京市首批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郎园Station、郎园Park等园区。郎园的发展经历,或许折射着近十年北京市在文化产业上的探索之路。

城市更新是城市的必解之题。如何解答这道题,郎园有自己的答案。除了郎园Vintage外,郎园Station、郎园Park也是从散落在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夹缝间的老旧厂房、老市场、老仓库、老商场等改造而来。经过文创与设计,这些工业遗址如今正在成为最“出片”的地标,备受追逐。

作为北京的网红打卡地,已经成为“精致、格调”代名词的郎园Station,又拥有“最具艺术商圈”的美誉。郎园Station位于北京东北五环内,前身为北京纺织仓库,后在保留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把原本依铁轨而建的30多个纺织仓库划分为不同主题的街区。包括影视、设计等领域在内的众多知名品牌纷纷入驻于此,电影放映、文化沙龙、话剧演出、戏剧节、图书市集……解锁在首都文化新场景中的文娱乐事让无数人慕名前来打卡。

798艺术区:延续城市创新基因

位于北京东北四环外的798艺术区,凭借独特的包豪斯建筑风格、毗邻中央美术学院的便利区位等优势,因工业厂房与装置、先锋艺术展览、极具想象力的艺术产品,自落成以来就一直备受文艺青年们的喜爱,吸引大批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不断入驻,成为北京市唯一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的园区单位,是北京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

798艺术区坐落于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718联合厂)原址。21世纪初,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下,798厂产业重组,并将空余的厂房投入创建艺术园区,空余厂房愈来愈多,这也让大量艺术家被吸引过来,在798厂区建立工作室。2002年,艺术区雏形形成。艺术家们在保持工业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对厂房进行改造,并开设画廊,进行雕塑和建筑设计、音乐演出、影视播放、服装设计、室内家居设计……工业旧建筑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当代艺术相撞,就此形成798艺术区建筑群的鲜明风格,并赢得“人类工业发展史上的珍贵文物”的美誉。

如今,798艺术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吸引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国家文化交流中心、国际文化艺术类机构及中国传统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知名机构入驻,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现在,除各大画廊、美术馆、艺术机构的日常展览外,798也增加了影片观赏、轻音乐会等公共艺术文化活动。

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光影涟漪 如梦似幻

如今,夜晚的亮马河霓虹闪烁、国际风情尽显,已然成为夜游北京的“金名片”。每当夜幕降临,两岸建筑被灯光点亮,沐浴在流光溢彩中的亮马河,颇为如梦似幻。随着游船轻启,河岸美景尽收眼底,科技感十足的铂宫闸室光影秀讲述了亮马河的前世今生。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亮马河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亮马河古称南坝河。相传,这里曾是古代皇宫御马和来自京城东部进城车马洗马、晾马的地方,始称“晾马河”,后人们取其谐音,改称为“亮马河”,并沿用至今。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对亮马河的水环境生态治理和两岸景观提升,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正式于2021年亮相。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分为生活休闲、国际交往、商业活力、自然生态四个不同主题,并有谐超园、浪潮广场、命运共同体广场等多个景观节点,串联起燕莎、蓝色港湾、好运街等商圈以及朝阳公园,在承载北京市重要的国际交往功能的同时,成为整个北京最具时尚范儿的地方。

作为集北京国际风情及古都京韵风情合一的城市旅游航线,这条媲美“塞纳河”的滨河夜景廊道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烟火气息,瞬间就能让人沉浸于夜色的美好。汇聚于此的各色餐厅、咖啡厅和酒馆,在晚风的轻抚下,慢享美食与美景,让这里的夜晚格外悠闲、惬意。

首钢园:十里钢城 华丽蝶变

“一部首钢史,半部北京史”。永定河畔,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在首钢大跳台前拉开帷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首钢园。曾经的“十里钢城”,如今已转型为一座大型工业遗址生态文化园,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是工业文化的见证、冬奥会的举办地、创新文化的展示区。

首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其前身是北洋政府设立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炼厂,它曾涌动着钢与火,见证中国钢铁工业百年变迁。首钢的转型之路,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申奥成功后,首钢服从国家奥运战略和北京城市定位要求,实施钢铁业搬迁调整。2010年12月21日,随着首钢石景山厂区最后一座生产中的高炉—一号高炉熄火停产,“十里钢城”就此完成历史使命,开启新篇章。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和举办,正式开启首钢园新篇章的谱写之路。随着高炉改为发布秀场,发电站改为咖啡馆,厂房改为冬奥配套建筑以及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园区,“四块冰”、首钢滑雪大跳台等成功运行……老钢城搭载上冬奥元素后火速“出圈”,为世人所瞩目。

步入“后冬奥”时代,如何保护和开发首钢的工业遗存,一直备受北京高度重视。2022年,《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公布,其中提出,把新首钢地区打造为新時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昔时的工业遗产,如今正以更加崭新的方式融进北京城中,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纷纷选择在此落户,再次彰显出其蕴含的蓬勃生命力。

猜你喜欢
马河首钢厂房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河道疏浚断面设计探讨——以濛马河上段为例
你没有回头,我也没有说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
石马河速记: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