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深化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研究①

2023-02-11 21:16陈桂华
关键词:党性辽宁红色

陈桂华 杨 楠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122)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传承,是高校师生提升党性意识的途径,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体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凭借其政治立场和文化意蕴影响着高校师生党性意识和党性修养的提升,依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进一步深化高校师生党性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相关概述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和“雷锋精神发祥地”。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辽宁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一直同向同行、同心同力,一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辽宁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出了强大的力量。

辽宁这片具有丰厚红色基因的沃土,诞生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和为加强东北地区革命工作成立的中共满洲省委;这里有杨靖宇、李兆麟等爱国人士;这里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蓝本——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这里有为全国解放创造有利条件的辽沈战役;这里有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的地方;这里有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和“工业摇篮”的称号;这里有雷锋的第二故乡;这就是遍布辽沈大地的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精神遗产。因此,讲好辽宁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充分发挥其对高校师生的党性教育和育人功能,是高校党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1]。

二、依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深化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新时代高校师生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目标就是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弘扬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可以坚定师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和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为高校师生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重大的支撑。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是百年大党的见证者,见证了无数辽沈人民历经苦难、勇往直前的步伐,见证了辽沈人民在困难时期改革创新、奉献牺牲的精神。通过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师生深刻感悟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精神,还有助于新时代高校师生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有助于新时代高校师生提高振兴发展的底气

辽宁这片沃土英雄辈出,红色文化已深深融入辽沈人民的血液中。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不仅是高校师生情感认同的统一和行为养成的统一,更是高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具体彰显,其代代相传的薪火基因,其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在辽沈大地上处处可见。在新时代高校师生党性教育中,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渗透到育人工作中,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作为主要的高校育人元素,不仅能够弘扬和传播辽宁红色文化,更有助于新时代高校师生提高振兴发展的底气,用辽宁“六地”的红色文化和红色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为国家和社会的振兴发展凝聚磅礴伟力[2]。

(三)有助于新时代高校师生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

目前,新时代高校师生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以课堂教师教授为主,忽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理论讲述为主,缺少真正意义的实践活动;以单一固定的教育形式为主,难以在思想上让高校师生产生共鸣;以相对滞后的教学模式为主,难以激发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积极性;以历史教育内容为主,忽视现实教育,难以让高校师生产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在党性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好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鲜活案例和生动教材,让每一位高校师生都能讲好辽宁“六地”的红色故事,成为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各高校通过组织开展符合自身实际的实践教学活动,真正发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获得感,最大限度地增强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实效[3]。

三、依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深化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路径

(一)利用“三会一课”,让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提升高校师生党性教育效果

按照规范要求,高校定期开展师生党员的理论培训,要依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通过“三会一课”的形式,强化高校师生党员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树立崇高理想信念[4]。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要求,如要求师生党员每学年通过“三会一课”集中学习不少于12学时的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内容,教师个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系统学习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知识,努力提高高校师生党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和内容,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辽宁“六地”红色文化高效融入“三会一课”中。在召开线下“三会一课”的同时,线上同步直播录制,不仅可以随时回看,还能够巩固学习效果,提升高校师生党性教育效果。

(二)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让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增强高校师生党性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师生党性教育深化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不仅能够提升思政课的本土性和针对性,满足高校师生的发展需要,还能够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的党性教育[5]。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是课堂,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主战场也应在课堂。因此,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让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增强高校师生党性教育是切实可行的。首先,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上,深度挖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丰富思想内涵,在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中,通过生动的辽宁“六地”红色故事,让红色故事里的人物“活起来”“火起来”,以“六地”红色故事为抓手学习理论知识,凸显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理论意义。其次,在思政课的教学形式上,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红色故事,加以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浅入深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思政课的课堂效果,凸显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现实意义。最后,在思政课的授课形式上,要充分体现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思政课堂教师一言堂的形式。通过翻转课堂和第二课堂等形式,让高校学生结合辽宁的红色故事,开展课前调查、探究学习、交流讨论和汇报讲解等活动,提高高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凸显高校师生党性教育的实践意义。

(三)营造高校红色氛围,让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助力高校师生党性教育

以辽宁高校为例,从高校外部来看,辽宁高校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学科和专业特色,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地建立相应的红色宣传基地,组织高校师生定期义务开展红色文化讲解和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建立高校师生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宣传平台,营造高校红色氛围。建立辽宁大学生“六地”红色旅游实践团,围绕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活动;从高校内部来看,依托辽宁高校校园文化,在高校内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文化标识处(如校园雕塑、画像和展板等)开展日常宣传,充分发挥校园的隐形教育作用,使高校学生时刻处于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助力高校师生党性教育[6]。同时,营造高校红色氛围,要立足高校师生党性教育,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中的特色党性教育资源与各高校实际有机融合,并在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上进行创新,逐步提高高校师生党性意识,增强高校师生的党性认同和情感认同。各高校要真正做到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宣传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弘扬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传承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在高校内外营造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高校师生了解和讲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故事,感受辽宁“六地”红色故事中英雄们的传奇。

(四)建立高校红色基地,让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推进高校师生党性教育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基地教学相结合。各高校通过与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基地合作,组织高校师生参观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旧址,开展红色旅游,让高校师生在实践中感受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受辽宁人民的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推进高校师生党性教育[7]。各高校师生在实地参观红色基地中,能够沉浸式地体验红色文化,特别是在不同时期辽宁“六地”红色故事中英雄们的感人事迹,把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延伸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推进高校师生党性教育。通过开展红色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师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工作、认识学习、认识他人,做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提高高校师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润泽新时代高校师生的心灵,进而进一步推进高校师生党性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依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深化高校师生党性教育,让辽宁的红色故事和红色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校铸魂育人的目标,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党性辽宁红色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辽宁之光
红色是什么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红色在哪里?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辽宁舰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