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①

2023-02-11 21:16
关键词:思政民族特色

姚 兰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 044004)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重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然而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思政教师往往局限在思想灌输与理论传输上,不能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思政教育沦为刻板、僵化的理论说教。为此,高职思政教师应让思政教育回归情感、回归生活。地方特色文化是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积累形成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道德情感,能够通过“显性直观”“隐性间接”的方式,塑造学生的人格、规范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染性及影响性。

一、地方特色文化的概念界定及基本特点

地域文化主要指生活在相同地区内的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受外来文化、政治决策、生物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包括精神内涵、价值认知、思维习惯、生产行为等意识形态,以及承载意识形态的艺术馆、博物馆、节日风俗、历史故事、文学艺术、建筑、生态环境等载体的总和。地方特色文化则指可以集中反映当地文化特质及有别于其他地方文化的文化样态。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是鲜明性。地方特色文化的鲜明性具体表现在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层面上。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民族多样。不同民族生活的生态环境存在诸多的差异,并且在长期的生息、繁衍及聚居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1]。譬如京族因地缘性的因素,体现出海洋文化特色;汉民族体现出悠久的中原文化特点;壮族因地貌、气候的因素,其衣食住行都表现出自己的民族特征。因此不同地区的地方文化的差异性,会相当显著。其次是兼容性。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用宽广的胸襟接纳着“区外文化”“民族文化”及“西方文化”,使我国地方文化体现出较高的兼容性。文化的兼容性反映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及传承的过程,体现了文化所独有的融合、演进及发展的特性。

二、地方特色文化具有的“教化功能”

地方特色文化的教化功能通常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是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通常指对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审视与引导。观看美术作品、欣赏戏剧作品及倾听音乐作品是有效的美育途径。通常来讲,地方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文学、美术、雕塑、音乐、工艺、舞蹈等类别,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拥有独特的审美意蕴,所以地方特色文化,可以让人们获得多元的审美体验,扩大审美教育的维度。其次是提升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前提是民族认同,民族认同的基础是民族文化的认同[2]。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是提升并强化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通过弘扬、传承、创新及发展民族文化,可以提升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进而增强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同感,使其通过民族文化认同,过渡到“民族认同”,从而实现“地方特色文化促进民族凝聚力提升”的目标。最后是生态观教育。我国各民族地区都拥有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方文化的形成,并成为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体悟并认知地域特色文化中的“生态观”,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在人文景观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以及保护生态、保护自然的意识和习惯。

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问题

(一) 教育主体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应用的自觉性不高

当前高职思政教师的时间都被教学及一些行政事务占据着,教师面临着职称评定、科研的压力,因而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显得力不从心。还有部分教师虽然乐于发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并将其与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然而只做了表面的工作,未能“触及根本”,不能真正提升思政教学的效果。譬如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强调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渗透到思政教育的不同环节中,并创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载体。然而很多思政教师只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方法[3]。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思政教师追求理论讲授,忽视素质培养,导致地方特色文化难以得到重视;二是由于教师缺乏利用地方文化开展课堂教学的动机(如制度要求、教师评价要求等)。

(二)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教育方法滞后

首先,理论灌输现象依旧存在。部分思政教师由于缺乏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深入理解,在课堂上,只是对地方文化进行简单介绍,而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导致文化资源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的作用不够明显。其次是缺乏实践探究过程。部分高职虽然注重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引进,但缺乏对此方面的实践,不能组织学生深入民族地区,感受当地独有的文化思想与文化理念[4]。致使文化资源的融入,局限在理论层面上。归根究底,在于思政教师还难以明确地方文化在对大学生思想指引、人格塑造、道德熏陶中的作用机理,进而采用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弱化了地方文化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缺乏环境支撑

首先,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必须依赖文化的发展与保护,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和帮助。然而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文化古迹遭受破坏,导致能够被发掘和利用的地方文化资源日渐稀缺。其次是缺乏文化传播媒介。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中,高职教师不仅要将地方文化渗透到课堂中,还需要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方文化宣传平台,让地方文化的传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但在此方面,很多院校都缺乏应有的重视与关注。最后是地方文化资源缺乏整合。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思政教师在选择、发掘文化资源时,通常强调国家理念,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对学生价值观念与德行修养有影响的资源则开发较少。

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运用地方文化的质量

首先,高职应通过开展交流会、座谈会的方式,帮助思政教师明确地方特色文化所拥有的教化功能,积极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提升育人实效。但在此过程中,高职有必要从思政教育的“重心”出发,转变教师追求“理论灌输”,忽视能力培养、素质培养的现状,使教师在重视并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悟到地方文化在审美教育、民族团结、生态教育中的价值,提升对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视程度[5]。其次,高职需要优化思政教师的工作内容,缓解思政教师的压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发掘并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此外,高职还应从教师职业发展、职称评定等角度出发,渗透文化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为教师积极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改进思政教育效果提供抓手。例如在教育实践中,要求教师整合思政教育资源,优化思政教育方法,革新思政教育理念等。最后,高职应着力提升思政教师应用地方特色文化的能力。一方面,高职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如邀请文化传承人或相关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对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的讲解与阐述,使教师明确当地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高职应组织教师深入民族地区或乡村地区,使其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思想、文化理念,进而结合培训活动,强化教师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二)优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拓宽育人维度。例如在民族地区,地方节庆活动所拥有的“凝聚功能”,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教化功能,高职思政教师必须选择合理的、科学的教育方式[6]。首先,思政教师应明确地方特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机理,即通过文化思想传达、文化理念传递及文化知识讲授等方式,感染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行。因此,文化知识讲授,并非文化教育的重点。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扩大文化感受、文化体验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感受、思考、认知当地的特色文化。其次,教师应在思政教育中,形成探讨、分析、感受地方特色文化的氛围。例如在讲解思政理论知识时,适当引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然后鼓励学生去发掘、分析地方文化,体验地方红色文化的思想魅力。最后是丰富实践教学活动。思政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入民间,体验、感受并探究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文化、民族文化及民俗文化。或者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保护、宣传、整理等工作,见证文化的发展历程,深化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情感,从而在文化熏陶与感染中,帮助思政教师渗透相应的思政理论知识。

(三)加强对地方文化应用环境的建设

首先是加强文化保护。高职院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保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使学生在文化意境的影响下,道德、思想等精神层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高职院校应通过与文物保护部门的沟通合作,明确当前文物保护的重点。进而组织学生进行文物宣传工作,调动社会大众的文化保护意识。其次,创新文化传播媒介。在地方特色文化应用中,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地方文化资源平台,帮助教师灵活应用各类文化资源,提高思政教学的亲和力、影响力。但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文化所拥有的文化价值、思想意蕴、教化功能,做好分类工作。随后结合思政教育目标,收集与文化资源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而确保思政教师能够结合思政教育情况、进程及需求,灵活选用文化资源。最后,提高资源整合质量。其一,优化开发定位。高职思政教师应从审美教育、道德教育及文化修养等层面,选择优质的地方文化资源,将其整合到思政教学过程中。其二,高职院校应将传统文化整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筑、景观及装饰等文化载体,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结语

地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将思政教育资源与地方文化资源融合起来,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及影响力。为了使地方文化资源得到高效应用,高职院校应明确地方文化资源的教化功能,从“教育主体建设”“教育方法改进”和“教育环境营造”的角度出发,实现地方特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充分结合,进而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思政民族特色
我们的民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多元民族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