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策略研究①

2023-02-11 21:16都业红
关键词:辽宁红色思政

都业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122)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是指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所具有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是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统一体,铭刻了过去的历史与功绩,展示了当下的时代价值与意义,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与创新。高校思政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可以为思政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一)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1.历史性。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见证和载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艰苦奋斗和伟大成就,是赓续民族红色血脉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

2.代表性。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革命阶段、不同社会领域的重要内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武装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杰出贡献,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3.多样性。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既有多元化的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雕塑碑刻等实物形态,也有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革命诗词、革命故事等精神形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景观。

4.教育性。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培养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高尚道德情操,勇于创新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对于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1.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生动具体的历史空间、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同学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得到,甚至能做到“看得见、摸得着”,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共鸣,增强思政课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理论知识的生动实践和生动注释,通过深入挖掘和阐释能够为思政课程提供丰富多彩、有的放矢的案例和素材,同时根据新时代的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可以有效地拓展思政课程的内容体系。

3.拓展思政课程的空间。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能够为思政课程提供多种形式和途径,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拓展思政课程的空间范围。

4.增强思政课程的效果。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和载体,能够为思政课程提供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

二、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建设的思路

(一)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政课程教材内容

辽宁省高校思政课程教材编写组在编写教材时,积极吸收和利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教材的重要内容。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中,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在沈阳等地的伟大抗争,生动且详尽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中,结合辽沈战役介绍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军事思想的运用与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结合抗美援朝战争介绍新中国外交路线和国际地位的确立;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结合雷锋精神介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修养。这些教材内容既符合思政课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要求,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能够增强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

(二)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政课程教学案例

辽宁省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积极运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案例,以事例说理、以情感人。例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时,可以引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说明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引用雷锋日记中的名言,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奉献精神的内涵[2];在讲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可以引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辉煌历史及为新中国所做的贡献事迹,说明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精神和对和平发展的坚定追求。这些教学案例既能够丰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又能够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三)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政课程实践活动的载体

辽宁省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活动组织者在设计实践活动时,积极利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设计多样化的主题实践活动。例如,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现场感受历史真实,在反思历史过程中增强爱国情怀[3];以劳动教育为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鞍山钢铁厂、锦西机车厂等工业基地进行劳动体验,在亲身参与中领略劳动之美,在劳动创造中培育劳动精神;以志愿服务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基地进行实地参观、体验和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建设的策略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

要把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明确目标要求、工作措施、责任分工、考核评估等,形成高校主要领导亲自抓、教务部门牵头、思政课程教师主动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加强与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基地的沟通协调,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思政课程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大学应定期到基地交流访问,了解基地的新发展,新资源,同时也可以邀请基地的工作人员结合思政教材内容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实地学习,也可以组织师生对某个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展相关科学研究项目,师生共同进行现场调研,撰写报告,制作视频等,这些内容亦可以作为教学材料纳入思政课程教学中。

(二)夯实教材建设,提高内容质量

根据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内涵,结合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有针对性地编写或选编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确保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同时注重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突出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以辽宁的现代工业发展为例,某高校编写了一本关于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历史的教材,教材从辽宁的现代工业出发,详细讲述中国现代工业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同时还结合了一些工业的发展案例,如以“沈阳机床厂”为案例说明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工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4]。

(三)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如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体验、交流研讨,激发思政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政课程教师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把握,增强思政课程教师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中的意识和能力,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四)拓展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不同思政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基地的情况和特色,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学习、主题演讲、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实践中检验思政理论知识的真理价值,在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设计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在沈阳市的烈士陵园进行环保清理活动,既让学生受到了中国精神及爱国主义的洗礼,感受到了烈士们为国为民奉献一切的高尚道德情操,也让学生们理解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并深化对环保法律法规的理解。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参观辽宁的杨靖宇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5]。

(五)及时研究与评估,不断优化课程

思政课程教学需要定期进行研究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优化课程。一方面,要定期研究如何更好地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使教材、教师、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明确评估指标和方法,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反向设计、项目学习、混合学习等,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6]。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种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习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基本知识,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在线测验和作业进行自我评估和进步跟踪。学生还可以通过现场考察和实践活动感受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魅力,深化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总结报告汇报自己的学习感受,使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辽宁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辽宁之光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辽宁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