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究

2023-02-12 09:39李新灵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工匠

李新灵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行业中,强调以“匠心”塑造“匠魂”。在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明辨是非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开展高校思政课教育、科研等工作中,应秉持工匠精神,持之以恒形成专业的深入钻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把思政课作为终生奋斗事业。

一、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要求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和意志品质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的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够讲解清晰,仔细钻研不同授课方法的优缺点,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在工作中,教师的工匠精神是辛勤坚守,发扬园丁精神,做到关爱学生、乐于奉献,对工作岗位保持敬畏心理,对育人理想保持初心追求。另外,对高校思政教师而言,应当始终践行工匠精神的要求,做到爱岗敬业,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教师应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精进提升自己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确保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思政教师需要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式、任务式、合作式等,确保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

二、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践行立德树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传播思想文化、塑造灵魂认知的重任。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重要体现。必须通过培养和强化思政教师的工匠精神来落实这一使命和责任,为学生的成才和成长奠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就是要“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学生在道德、法律、人文、历史和政治等不同方面形成正确认知的有效途径,思政课教师就是实现正确引导的引路人。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时刻牢记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

(二)强化职业认知

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工匠精神更有利于强化其职业认知和认同,使教师能够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有收获,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情操品行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不断在思政课方面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积极转化科研成果,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终身学习的理念、工匠精神的内核存在高度的统一性,思政课教师能够通过工匠精神的培养树立坚定的理想认知和远大的思想抱负,并在其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这种优秀的意志品质能够代代相传,形成高质量思政课教学,为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建设提供思想助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不足与原因

(一)多元价值冲击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社会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也更加多元,对高校思政课的工作认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浮躁的风气导致许多教师丧失了在本专业上精耕细作、耐心钻研的良好品行,不自觉地将更多的工作精力放在其他方面,这给保证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实现科研创新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形成教师的工匠精神。部分教师自身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没有形成正确认知,形成了理论课程无用化的错误观点,导致教师在本专业上的职业追求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不能较好地对学生形成思想层面的正确引导,工匠精神的传递路径被切断,导致工匠精神氛围明显缺失。

(二)考评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些院校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思政教育的考评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不能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许多教师的职业追求逐渐降低。部分院校在对思政教师进行职称评定与审核中,仅关注教师在科研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以课题项目来评价教师,忽略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表现,导致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育中的投入有所不足,工作开展的误区较为明显。另外,教师在进行思政课题研究中,重数量而轻质量,不能较好地在科研领域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理论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难度较大,这与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工匠精神培养是相背离的。

(三)缺乏职业追求

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终身学习的理念存在统一性,即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中能够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不断深耕细作。但从目前的高校思政课开展的现状来看,教师普遍的职业自豪感有所缺失,不能较好地通过思政教育来形成自我认同,从而导致教师在师德师风、科研意识等方面的匮乏[1]。爱岗敬业是教师的道德要求和职业操守,教师自身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科研工作形成正确认知,以强大的自驱力驱动自身形成在意志品质方面的追求。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够透彻和深入,不能从核心层面上反思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教学与科研中尚未形成对精益求精的追求,这就在主观意识上造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缺乏。

四、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完善政策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也是造成许多教师在授课与科研等方面投入不足、成效不突出的重要内在原因之一,院校必须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来支持思政课的开展,使教师能够对本工作抱以更大热情[2]。院校可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小组或专业机构,专门从事相应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并使其能够对自身工作形成高度的自我认知和自豪感,不断发挥内驱动力来培养和强化工匠精神。在科学的工作体系与管理制度运行之下,教师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书育人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差异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强化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质量,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二)健全考评机制

一方面,完善的考评机制和晋升渠道,可以更好地激励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理论方面形成深入研究,以精耕细作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学生,使其在本专业上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与成长空间。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工作考核,要注意从多维度进行,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科研、成果创新等,使具备不同个性和特长的教师均能够找到深入发展的方向,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研究丰富度[3]。另一方面,考评机制应与教师的绩效奖励等挂钩,以更直接的方式向教师反馈最终的考核评价结果,为其发展和改进指明方向,进一步提升教师工作考评的影响力和有效性。针对一些表现优秀的教师,院校可划拨专门的经费用于支持教师的科研、教学工作,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三)优化校园氛围

校园氛围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展会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在工匠精神的传播方面更需要有良好的校园舆论来形成引导和支持,使良好的气节与品质能够形成潜移默化的传播影响[4]。院校应当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要求形成正确的理解,并将其与思政课教师的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使教师能够在良好的氛围影响之下有意识地端正自身的师德师风,构建“匠心”与“匠魂”。工匠精神是个人的一种极致追求,通过校园氛围的营造和引导可以更好地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念输出,而精耕细作与埋头苦干则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种融合体现,可以更好地促使教师把对工匠精神的不断追求转化为个人专业研究与成长上的自我要求。

(四)构建学习平台

高校思政课的研究不仅需要教师本人在专业上的深入科研和工作创新,还需要同行业内的教育专家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形成更好的提升。这就要求院校能够为思政课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有效践行终身学习的工作理念,不断培养和强化教师的工匠精神[5]。例如:许多高校思政课形成了从线下向线上线下混合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学习不同的教学平台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与形式上的改变和创新,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些深入的学习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工匠精神的充分体现,也使得教师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在授课与科研等工作方面所遇到的各类问题,逐步突破、不断创新,从而形成全面提升。

(五)强化使命担当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职责,从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分布来看,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人文知识、历史知识和政治知识等,对学生所能形成的教育和影响十分深远。教师在开展思政课教育中,必须秉持强烈的职业使命感驱动工作开展,形成对学生成长负责、教育科研负责的良好认知,培养高尚的情操与扎实的学识[6]。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所培养的学生一般也具有相应的精神品质,这种言传身教所形成的教育和影响更加深远和持久,这也反过来要求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工作形成敬畏之心。为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行与坚定的信仰,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自身的师德师风,以强烈的自我认同驱动自身塑造“匠魂”。

(六)提升综合能力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能依靠一时的自我约束而形成,这也要求院校应定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工作,通过反复强化、正确引导,使教师能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越发深刻,积极主动地在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发挥工匠精神的意志品质,提升教学技能、锤炼师风品德,把工匠精神作为自身成长的核心要点,为院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学团队。工匠精神中包含良好的行业服务意识,即要求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分类引导,重点关注思想动态存在问题的学生,通过表达教师的关心与关怀,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使高校学生能够从生理上与心理上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发展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院校必须建立相应的政策体系形成全面引导,健全任课教师的考评机制,使其能够在师德师风的建设方面予以更多关注,且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工匠精神不仅是指对待思政课程与理论知识,更是指对待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匠心”和“匠品”,从思想作风和使命担当层面对教师展开正确引领,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习惯,形成在专业层面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行。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工匠神形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工匠赞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