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2-17 06:16尤向文刘国莲马佳慧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急诊科演练公共卫生

尤向文 刘国莲 马佳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近些年来明显呈增加态势,严重程度也不断加剧。且具有地域差异性、预见性低、危及人群广、处理难度高等特点[2-3]。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急诊科医护人员发挥着应急救援的重要作用[4]。急诊科护士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主要任务是预检分诊、急救护理以及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等,急诊科护士应急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救治及预后情况[5]。本研究通过调查银川市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银川市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2年1—2月银川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206名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条件:已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注册在职的护士;已从事所属医院的急诊科护理工作1年及以上;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条件:调查期间不在岗的护士。其中男38名,女168名;年龄:25岁以下6名,25~35岁152名,36~40岁30名,40岁以上18名;学历:中专1名,大专16名,本科187名,研究生2名;工作年限:<5年18名,5~10年133名,11~15年28名,16~20年12名,20年以上15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1.2.1 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由所调查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发送给急诊科护士,调查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说明此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征得护士同意后进行填写,题目均设置为必答题。所有数据由问卷星平台导出,双人进行逻辑检查后剔除不合格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100%。

1.2.2 调查内容及工具

(1)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采用国内学者张晓茹[5]设计的《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问卷》,问卷包括应急知识、抢救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职业道德和专业发展7个维度共3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从“做的很差”(1分)到“做的很好”(5分),总分为37~185分,分值越高表明应急能力越高,反之则越低。该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960,Cronbach’sα系数为0.879。

1.3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16录入数据,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或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总分为148(138,164)分,7个维度得分分别为抢救能力33(32,38)分,应急知识27(23,29)分,评判性思维能力20(19,23)分,沟通能力20(18,22)分,职业道德16(16,19)分,组织与协调能力16(15,19)分及专业发展16(14,18)分。

2.2 影响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培训、是否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频率以及是否经历过灾害救援活动是影响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表1 影响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

2.3 影响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上述非参数检验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表见表2),以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频率、是否经历过灾害救援活动是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频率高,经历过灾害救援活动的护士应急能力相对较高(P<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影响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 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及培训意愿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诊科护士有较为强烈的意愿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和培训。见表4。

表4 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及培训意愿

3 讨论

3.1 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市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处于较高水平,与陈美榕等[4]对某省4家三甲医院262名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考虑其原因可能是,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救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危重患者的重要责任,收治的患者病情危急、复杂多变、救治难度大[6],他们不仅要密切观察和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还要对病情危重患者迅速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因此,他们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经验更丰富、能力更高。近几年,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临床护士不仅承担着日常的护理工作,还承担着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各级医院也愈发重视医护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相关培训。

本次调查中,得分最高的3个条目中,90.29%的急诊科护士认为“我能遵守职业道德,做到慎独、诚实”做得好,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护理从业人员的学历也逐渐提高,本调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占92%,通过专业院校培养,他们能够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88.83%的急诊科护士认为“我熟悉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做得好,分析原因可能是,急救药品管理是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的主要检查项目,急救药品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效率和质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武器。通过定期考核、随时抽查、培训授课等方法以及临床工作中长期使用,大多数急诊科护士可以熟练掌握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因此得分更高[7];88.34%的急诊科护士认为“我会使用心电监护、吸引器、简易呼吸机等急救设备”做得好,分析原因可能是,急诊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诊科通过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和严格考核[8],再经过临床反复实践,急诊科护士在该方面的能力更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应急能力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均出现在应急知识维度,与钱俊英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由于我国灾害护理教育起步较晚[10],在护生培养的过程中侧重于疾病知识和护理措施的教育而对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的培养方面相对欠缺,提醒各大医学院校和医院需加强该方面的教学和培训。唐洪钦[11]提出,充足的知识储备是护士胜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岗位救护的基础条件。而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除急诊科外,还会跨科室抽调护士参与救援,在专科护理、精细化护理的指导下,许多护士仅专注于自身领域的发展。因此,医院护理部应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传染病相关知识纳入护士继续教育的范围,以期补充其应急知识的缺乏。

在坚持科学防疫的原则下,全国人民上下齐心,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状态已转为常态化管理状态[12]。以急诊医护人员为主的医务工作者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力量,然而在防疫过程中仍有报道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情况,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流失,因此亟需全方位提高医务工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水平。

3.2 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受到应急演练频率的影响。应急演练频率越高,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越高,与肖美芳[13]的研究结果相似。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应急演练可以考验应急预案的可实施性及不足之处[14],通过多次应急演练,医护人员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配合更加默契,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快速进入应急状态。对护士而言,应急演练时通过灾害场景模拟、医护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出一种真实而紧张的氛围环境,让护士有亲身经历抢救现场的紧迫感,可以激发出护士主动参与其中的兴趣,有效避免了传统演练中枯燥、单一等缺点。另外,通过模拟演练和动手操作,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护士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也增加了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自信心[15]。

本调查结果显示,有灾害救援经历的急诊科护士其应急能力高于未参与过灾害救援活动的急诊科护士,与张晓茹[16]的研究结果相同。这可能与参加过灾害救援活动的急诊科护士对实践过程中自身出现的不足或者错误会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学习方面也会比没有经历过灾害救援活动的护士更加重视有关。

3.3 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及培训意愿

在参与调查的护士中,97.09%以上的人认为有必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和应急培训,分析原因可能是,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以千计的护士挺身而出,承担起预检分诊、核酸采集、临床护理等重要任务。在亲身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使命感,尤其是急诊科护士意识到作为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流砥柱作用,自身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具备的应急知识、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促使他们愿意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个人应急能力,因此,他们参与应急演练和应急培训的意愿非常强烈。

4 小结

在此次调查中,银川市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处于较高水平,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另外,急诊科护士应急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仍需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频率、是否经历过灾害救援活动主要影响其应急能力。提示急诊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和培训,以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应急能力。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受人力及时间影响,仅调查了银川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护士,样本量偏小,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开展多中心调查,扩大样本量,深入了解不同级别医院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猜你喜欢
急诊科演练公共卫生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未雨绸缪演练忙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