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APA构建的健康行为干预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3-02-17 06:16王静崔婷婷张琼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出院入院家属

王静 崔婷婷 张琼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 COPD overlap syndrome,ACOS)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呼吸受限,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2]。此外,由于ACOS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因此患者长期处于用药、就医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生理压力,易逐渐丧失疾病治疗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拒绝继续接受治疗,影响病情恢复[3]。因此,对患者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可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激发健康行为意识,对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康复意义重大。健康行为过程模型(HAPA)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护理中,该模型将行为转变过程划分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并认为执行意向可连接行为意向与健康行为,同时促进行为意向转化为外在健康行为,从而加速病情康复[4]。本研究在ACOS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基于HAPA构建的健康行为干预,探讨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ACOS患者92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纳入条件:均经肺功能检查确诊为ACOS;年龄>40岁;既往有持续性气流受限、哮喘病史。排除条件:伴有听视觉障碍;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肝、肾、心功能不全;完全不会使用微信。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42~76岁,平均61.57±3.64岁;病程2~14年,平均7.24±1.58年;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25例,中学13例,高中以上8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41~74岁,平均60.85±3.25岁;病程2~12年,平均6.97±1.05年;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21例,中学15例,高中以上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口头疾病、健康知识讲解,包括疾病病因、治疗方法、效果、饮食、运动指导等。出院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口头用药指导,并告知出院注意事项,提醒定期复诊。出院后定期回访: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用药情况、身体状况等,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每月回访1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HAPA构建的健康行为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1 前意向阶段(入院后进行)

(1)个性化健康知识宣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医院自制疾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包括ACOS病因、用药方法、饮食运动习惯、自我情绪管控等方面。收回问卷后,护理人员细致评估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结合患者病情、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床旁一对一健康知识宣讲。如对文化程度较高、疾病知识掌握度较高者,只需结合健康知识手册对其掌握薄弱处进行讲解;对文化程度较低、疾病知识掌握严重不足者,则结合PPT、动画等形式进行详细讲解,并随时询问其掌握情况。讲解内容如下:①疾病知识。ACOS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效果等,通过讲解纠正其错误认知。②用药指导。讲解其所用药物名称、作用机制、效果、服用方法、剂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并现场示范雾化吸入器使用步骤、吸入方法及使用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护理人员示范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演示,并确保其完全掌握雾化吸入器使用方法。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意义,指导其设置闹钟提醒按时服药。③饮食。护理人员通过谈话形式了解患者饮食情况后,以视频形式进行饮食指导,包括注意饮食清淡,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注意补充水分,同时避免食用易诱发哮喘的食物,如坚果、海鲜、牛奶等。并告知患者戒烟对ACOS的重要意义,嘱咐患者家属监督其戒烟。④运动。讲解有氧运动对提升肺功能的重要意义,指导其每天进行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如爬楼梯、散步、慢跑、打太极等,但同时应避免运动量过大。⑤情绪。告知患者负性情绪可引起ACOS发作,平时应注意保持心态平稳。与患者深入沟通交流,了解患者负性情绪产生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如移情疗法、支持疗法等,并教授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听音乐、看书、散步、瑜伽等。⑥环境指导。告知患者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度在25 ℃左右,湿度为60%。于患者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各讲解1次,每次30 min。

(2)健康知识讲座:邀请院内专家举行健康知识讲座,主要讲解健康生活习惯对促进病情恢复的重要意义。并鼓励患者进行提问,由专家现场解答其问题,答疑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每月举行1次,每次30 min。

(3)微信公众号: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关注“ACOS知识讲堂”微信公众号并加入微信群聊。该公众号由护理人员以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等形式发布ACOS知识,每周更新1次,并及时将更新内容转发至微信群。

1.2.2.2 意向阶段(制定计划) 患者出院当天与患者及其家属协同制定健康行为计划,内容包括作息时间、运动计划、饮食安排、按时服药等内容,并绘制成计划表,每完成1项,在相应内容下打钩。

1.2.2.3 行动阶段(出院后进行)

(1)行为监督:①嘱患者家属每天鼓励、监督患者完成健康行为计划,每周将计划表发送至微信群内。每天于患者运动时,发送30 s运动视频于微信群内。②指导患者每天写健康行为日记,记录当日完成的具体计划及完成后的心情,并针对没有完成的计划分析具体原因。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在微信上联系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及指导。

(2)电话、微信回访: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病情康复情况、计划完成情况、情绪状态等,并及时纠正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同时针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肯定及表扬。患者出院第1个月,每周回访1次;出院第2个月,每2周回访1次;出院第3个月起,每月回访1次。

(3)病友交流会:于微信群内以群视频形式举行病友交流会,参与对象为患者及其家属。邀请健康行为计划完成良好、病情恢复较好的榜样患者及其家属分享既往经验,包括运动、饮食习惯、病情改善情况、与家属的配合方法等内容。每月举行1次。每次30 min。同时护理人员在会议结束后,于群内对本月榜样患者及其家属再次给予肯定及表扬。

(4)计划评估:于每次回访时,与患者共同评估健康行为计划完成情况,并依据具体情况,及时对计划作出调整。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健康行为:患者入院当天、出院6个月后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估健康行为,包括精神成长、健康责任、人际关系、体育运动、压力管理、营养6个维度,48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分值48~192分,分值与健康行为呈正相关。HPLP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911。

(2)自我护理能力:入院当天、出院6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5]评估自护能力,包括自我责任感(0~24分)、健康知识水平(0~68分)、自我概念(0~32分)、自我护理技能(0~48分)4个维度,满分0~172分,得分与自护能力呈正相关。ESCA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896。

(3)生活质量:入院当天、出院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估生活质量,共4个维度,74个条目,分值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GQOL-74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93。

(4)焦虑、抑郁状态:入院当天、出院6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情况,分值均为0~100分,其中SAS总分<50分,表示无焦虑倾向;SDS总分<53分,表示无抑郁倾向;得分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SAS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89,SDS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0.87。

(5)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出院6个月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程度量表(NSNS)调查家属护理满意程度,分值19~95分;其中非常满意:95分;满意:76~94分;一般:57~75分;不满意:38~56分;非常不满意:19~37分。

1.4 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等级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PLP评分比较

入院当天,两组HPLP各维度(精神成长、健康责任、人际关系、体育运动、压力管理、营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HPLP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当天、出院6个月后HPLP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ESCA评分比较

入院当天,两组ESCA各维度(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院当天、出院6个月后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GQOL-74、SAS、SDS评分比较

入院当天,两组GQOL-74、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GQOL-74均明显升高,而SAS、SDS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入院当天、出院6个月后GQOL-74、SAS、SD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实施基于HAPA构建的健康行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3 讨论

3.1 基于HAPA构建的健康行为干预可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

常规护理干预多通过口头宣讲形式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以期改变患者健康行为。但知识灌输较多,宣教效果主要取决于护理人员讲解水平及患者接受度,且护理模式较为固定,针对性不强,护理效果欠佳[8-9]。HAPA模型指出健康行为的改变是一个阶段性的进程,需经历采纳、行动、维持的不同阶段,其中行为计划可促使行为意向转化为行动,行为控制又可影响行为坚持,因此在不同健康行为阶段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促使患者实施健康行为,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病情恢复[10]。本研究采用基于HAPA构建的健康行为干预,注重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不同健康需求,同时注重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人性化。其中在前意向阶段患者普遍疾病知识认知不足,自护能力较低,因此本研究于患者入院后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个性化健康知识宣讲、举行健康知识讲座、维持微信公众号宣传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可逐渐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使其认知到健康行为对促进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从而唤醒其健康行为意识。柏乐等[11]在其研究中指出,处于意向阶段患者已经认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但缺乏具体行动计划。本研究通过为患者制定健康行为计划,可推进行为意识转化为行动,且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共同参与,可使计划更具专业性、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协助患者实施健康行为。在行动阶段患者已开始逐步实施健康行为,但出院后由于缺少监督,部分患者健康行为意识逐渐淡薄,甚至消失,本研究于患者出院后,通过护理人员电话回访、家属定期反馈、患者写健康行为日记等多种形式,可从内部、外部多方面对患者进行监督,从而有效避免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中止健康行为[12]。因此,本研究通过于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行动阶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其自护能力,改善其健康行为。

3.2 基于HAPA构建的健康行为干预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采用基于HAPA构建的健康行为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GQOL-74、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可能在于本研究相较常规护理的单向护理模式,更注重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感。寇兰兰[13]等在其研究中指出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长期用药会使患者心理、生理上承受巨大压力,从而不配合治疗,影响病情康复,降低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护理人员及专家开展健康知识讲解、加强亲属陪伴鼓励、举行病友交流会等一系列措施,可从医院、家庭、社会多层面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其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乐观面对生活。此外,由于ACOS病情绵长,患者出院后需继续与病魔抗争,因此有力的家庭支持对患者极其重要[14]。本研究通过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讲、邀请家属参加病友交流会、经常表扬肯定家属,可逐步提升家属照护能力、参与感、成就感,为患者带去正向影响,帮助患者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基于HAPA构建的健康行为干预可提升ACOS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健康行为,减轻负性情绪,还可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程度。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研究观察短等不足,仍需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出院入院家属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快速出院回家对于符合医保出院条件的全膝置换术后患者是安全的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