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教学难点与对策

2023-03-07 06:14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5期
关键词:杠铃惯性发力

郑 娜

(福州市马尾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福建 福州 350015)

少儿举重运动员是推动我国举重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加强少儿举重运动员训练,是我国各体校重点开展的工作。在少儿举重运动员训练中,抓举技术动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受举重抓举技术动作特征、少儿举重运动员身心特征、少儿举重运动员身体发育水平等因素影响,少儿举重运动员难以理解和掌握某些知识与技术,从而影响抓举技术动作技能水平。为此,本文开展以下研究。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教学难点与对策”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研究业余体校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教学难点,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福州市马尾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以“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少儿举重运动员技术教学”为关键词查阅相关书籍16本、学术论文27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拟定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的初选指标,先将抓举技术动作按“发力”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发力阶段技术动作,再细分为第一发力阶段技术动作和第二发力阶段技术动作。其中,第一发力阶段技术动作包括伸膝提铃技术动作、引膝提铃技术动作;第二发力阶段技术动作包括最大发力阶段动作、惯性上升技术动作两类。第二类为非发力阶段技术动作,包括下蹲提铃技术动作、支撑站立技术动作两类。为了定向指标化描述,将以上抓举技术动作难度系数分为3个等级:一般(1~3分)、较难(4~6)分、难(7~9)分。进行以上等级划分,旨在确定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的等级。按照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教授难点调查问卷》和《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学习难点调查问卷》,向福州市马尾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5名少儿举重教练、30名少儿举重运动员发放。问卷发放前,采用重测法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同时邀请3位相关领域专家对问卷效度进行检验,保证问卷效度和信度符合调查要求。少儿举重教练问卷共发放5份,回收5份,有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率100%。少儿举重运动员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有效问卷率100%。

笔者将难度百分比超过50%的技术动作归纳为有难度的技术动作。由表1可以看出,少儿举重教练认为有教授难度的抓举技术动作包括:引膝提铃技术动作、最大发力技术动作、惯性上升技术动作、支撑站立技术动作。其中又以惯性上升技术动作教学难度最大,难度百分比为69%,75分;其次为最大发力技术动作难度百分比为67%,71分;下蹲定铃技术动作难度百分比为62%,66分;引膝提铃技术动作难度百分比为58%,60分。

表1 少儿举重教练评价表

笔者同样将难度百分比超过50%的技术动作归纳为有难度的技术动作。由表2可以看出,少儿举重运动员认为有学习难度的抓举技术动作包括:引膝提铃技术动作、最大发力技术动作、惯性上升技术动作、支撑站立技术动作。其中又以最大发力技术动作教学难度最大,难度百分比为74%,610分;其次为惯性上升技术动作难度百分比为63%,587分;引膝提铃技术动作难度百分比为58%,552分;下蹲定铃技术动作难度百分比为51%,60分。

表2 少儿举重运动员评价表

综合表1和表2调查结果,笔者总结归纳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教学难点包括:最大发力技术动作、惯性上升技术动作、引膝提铃技术动作、下蹲定铃技术动作。

1.2.3 统计分组法 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教学内容按照发力阶段、非发力阶段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发力阶段又划分为第一发力阶段、第二发力阶段两个部分,以此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教学难点。。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福州市马尾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开展了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教学难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教学难点包括最大发力技术动作、惯性上升技术动作、引膝提铃技术动作、下蹲定铃技术动作。下面从教学角度分析以上技术动作之所以成为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运动教学难点的原因。

2.1 引膝提铃技术动作特征

引膝提铃阶段是举重抓举的关键阶段。双臂的屈直状态、上肢肌中各肌肉的松紧状态对动作完成情况有很大影响。做动作时,运动员需要采用直臂状态,减小阻力臂;上肢肌中斜方肌要处于紧张状态,而其他肌肉处于适当放松状态,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双膝下蹲时杠铃下降的速度。提铃时,先将膝关节回屈,使膝盖接近杠铃,引至杠铃下方,然后髋关节伸展,由小变大,而踝关节角度由大变小,使踝关节处于背伸状态。总的来说,运动员在此阶段的主要动作环节是:屈膝—伸髋—伸踝。做动作时,运动员的上肢和腰部不能有发力动作,否则容易打乱膝、髋、踝的用力节奏;同时,要保证引膝动作协调连贯。

2.2 最大发力技术动作特征

伸髋、伸膝是此技术动作的关键,能够使下肢和髋部肌肉最大力量充分释放,以“爆发”的形态促使杠铃获得向上运动的最大速度。发力之前,运动员对“发力时间点”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发力时间点”是上一个阶段(即引膝提铃)动作过程中引膝结束的瞬间。另外,也要准确把握抓举的“发力时间点”,其是杠铃达到大腿中上部的瞬间。发力时,要快、猛;腿部、膝部、髋部和肩部的肌肉发力要协调;背部不能过度后仰;腰部肌肉不能过度发力。

2.3 惯性上升技术动作特征

此技术动作的核心要求是“将杠铃提拉到合适的高度”。运动员的身高、臂长对惯性上升技术动作有很大的影响。惯性上升阶段,运动员需要做甩臂、提肘、翻腕等动作;要注意身体重心与杠铃重心的间距。

2.4 下蹲定铃技术动作特征

身体重心迅速下降到最低位置,直臂支撑,挺胸抬头,使身体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框架。稳定是此技术动作的基本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现代举重项目技术主要包括抓举技术和挺举技术两类,两类技术的动作及其训练方法有一定差异。单就抓举技术而言,按动作顺序其具体包括伸膝提铃、引膝提铃、最大发力、惯性上升、下蹲定铃、支撑站立6个技术动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对福州市马尾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少儿举重运动员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初步认为以下是少儿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教学难点:引膝提铃技术动作、最大发力技术动作、惯性上升技术动作、支撑站立技术动作。

3.2 对策

3.2.1 少儿举重运动员引膝提铃技术动作教学对策 建议少儿举重教练指导少儿举重运动员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引膝提铃技术动作学习:第一步,保持背部和地面角度不变的前提下,将杠铃从地面提到膝盖下方;第二步,膝盖向杠铃下侧移动,再次屈膝。教学时,少儿举重教练可以向少儿举重运动员发出指导口令:“身体重心靠近杠铃重心”“送髋”“伸膝”“双脚向下推离地面”“腰背收紧”等,帮助运动员掌握动作顺序和动作要领。

3.2.2 少儿举重运动员最大发力技术动作教学对策 正式教学前,建议少儿举重教练首先结合挂图、动画指导少儿举重运动员学习人体膝关节、髋关节的生理结构和运动特征,引导他们努力将髋关节、膝关节的角度“放”到最大。其次,建议少儿举重教练用专业测量设备测量每位少儿举重运动员的握距、臂长、腿长、躯干长度的比例等,然后帮助运动员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特征的“发力点”。教学时,少儿举重教练可以向少儿举重运动员发出指导口令:“挺胸”“收肩”“背部收紧挺直”“手臂放松”“握紧”等,帮助他们找准“发力时间点”。有些少儿举重运动员手掌太小,或者手臂伸直时握距过宽,即使找准“发力时间点”,但无法握紧。对此,少儿举重教练可以让他们适当缩短一些握距,让他们以微屈肘(背部力量拉动大臂向后,使手臂弯曲)的方式握铃。

3.2.3 少儿举重运动员惯性上升技术动作教学对策 教学前,建议少儿举重教练对少儿举重运动员的身高、臂长进行测量,然后以此为依据为少儿举重运动员设定最佳的杠铃提拉高度。教学中,一些少儿举重运动员易出现杠铃提拉高度不够的问题,其原因有二:一是身体重心与杠铃重心间距过大;二是双臂用力不协调。对此,少儿举重教练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少儿举重运动员在学习此技术动作时适当缩小身体与杠铃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技术动作教学中加入臂部肌肉控制教学。

3.2.4 少儿举重运动员支撑站立技术动作教学对策 一些少儿举重运动员下蹲定铃时易出现明显的身体抖动问题,还有一些少儿举重运动员甚至出现杠铃后摆、后仰倒问题。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三:一是躯干角度不佳;二是肩部支撑稳定性差;三是下蹲后髋部支撑稳定性差。针对第一个问题,建议少儿举重教练在教学中让少儿举重运动员通过不断调整双脚站立距的方式感受躯干角度变化,做到下蹲定铃时躯干角度屈伸合理。针对后两个问题,建议少儿举重教练在教学中让少儿举重运动员进行一些发展肩关节、髋关节柔韧性的练习。

少儿举重运动员学习引膝提铃、最大发力、惯性上升、支撑站立4种技术动作时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这些是少儿举重教练需重视的教学难点。要想使少儿举重运动员扎实掌握这些技术动作,建议少儿举重教练在充分考虑举重抓举技术动作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少儿举重运动员身体特征开展教学。无论采取何种教学对策,少儿举重教练都要注意保证少儿举重运动员的安全。

猜你喜欢
杠铃惯性发力
你真的了解惯性吗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关键技术位移类指标分析
冲破『惯性』 看惯性
杠铃练习可增肌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无处不在的惯性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普遍存在的惯性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