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
——以常州大学为例

2023-03-09 21:44王建华刘江珅林晓龚婧杨慧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常州学位

王建华,刘江珅 ,林晓 ,龚婧 ,杨慧芳

(1.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2.常州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常州 213164;3.常州大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中心,江苏常州 213164)

2009年,高校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3,4]。但是,部分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同质化的情况,难以达到国家提出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2,5-6]。

各高校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开展了许多工作。赵蔚琳等[7]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导师队伍建设和学位论文等方面构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卢金山等[8]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规划、理论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赵洁等[9]在将案例教学引入现代色谱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包丽等[10]对“双师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认为可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竞争力。林枞等[11]提出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和建设优秀的导师队伍,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景财年等[12]提出充分利用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提高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周昶等[13]针对河海大学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工作,提出了改进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举措。常州大学采用“两双一结合”培养模式培养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4]。陈怡琴[15]针对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质量监控相关对策。

本文探讨了常州大学在工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些建议和举措。

1 常州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1.1 学位点建设概况

目前,常州大学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5个一级学科和41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药学、工程管理和艺术等1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022年招收博士研究生30名,招收硕士研究生1 615名,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1 083名。

1.2 培养经验

常州大学在工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培养方案逐步完善:单独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聘请江苏省产业教授或企业导师参加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逐渐增加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区分度,培养方案不断完善。。

(2)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和论文选题:学校导师遴选文件明确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除满足学术成果条件以外,还必须有工程实践经验或横向项目。各学院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针对工程应用项目或企业横向项目出题,尽量派研究生到企业或研究生工作站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3)采用“双导师”和双平台培养模式:各学院采取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制,充分利用校内学科实验平台和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或研发中心“双平台”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明确指出,研究生必须在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及学位论文上体现出两个导师信息,并说明在哪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或研发中心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4)规范专业实践环节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校内实践和企业实践、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生应按要求撰写专业实践总结报告,递交的书面材料除校内指导教师签名外,还须有企业导师签字和实习企业盖章。

(5)注重培养过程管理:在全面检查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组成专家组,对评分排名靠后的研究生进行开题和中期报告及学位论文的公开答辩,学生根据答辩意见对报告和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完善。聘请校外知名教授作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且聘请一名企业导师或产业教授参与答辩。

1.3 存在的问题

虽然常州大学工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较好,但仍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部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相关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的课程设置差异小,有些课程名称虽然明显不同,但实际授课内容却基本相近甚至相同,这些课程存在两类研究生混合授课的现象。有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部分课程与后期学位论文关联度不大,影响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

(2)师生双向选择方面:部分从事纵向项目研究且工程应用项目较少的导师指导过多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致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只能选择学术性强的学位论文题目。而部分工程应用项目较多的导师却指导较多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导致部分学术型研究生只能从事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此外,由于部分专业领域涵盖学科较多,部分研究生盲目选择导师,导致学业中途申请更换导师。

(3)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方面: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题目和研究内容过于学术化或理论化,应用研究特色不明显,比如出现一些诸如以“动力学研究”“热力学研究”“基础研究”“机理研究”为题的学位论文题目。此外,由于部分导师从事的科研方向与所在学科有所偏离,导致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题目或研究内容与其所在学科或专业方向不一致。

(4)专业实践及报告方面:部分研究生以学位论文相关的实验研究或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专业实践报告,有些研究生虽然以企业实践内容撰写专业实践报告,但他们在企业实践的时间短,专业实践报告质量不高。

2 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与举措

为提高常州大学工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精选课程与提升授课质量

在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工作,多征求企业导师意见,进一步凝练专业学位研究生办学特色和方向,缩小与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的差距,建议在全校全面推广材料学院“两双一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需要有较大差异性,设置的课程要充分兼顾各个学科研究方向特点,适合大工程背景,能体现各学科方向的实际工程化,同时选修课程数量要让研究生拥有足够的选择空间。紧跟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开设一些前沿新课程,适当减少工具类课程。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一些工程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案例式课程,配备专门经费,用于支付聘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的报酬,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授课质量,着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同质化培养问题

全面实施“双导师+双平台+工程项目”的培养模式,解决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同质化培养问题。进一步加强“校内和校外双导师” 队伍建设,更加突出校内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没有工程实践经历的年轻博士学位教师,轮流派驻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实践,为其遴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提供条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导师队伍建设,聘请合作企业或研究生实践基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家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导师。校内导师注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指导和科研素质训练,企业导师注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指导,将“双导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落到实处。在强化校内各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企业实践平台的建设。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工作,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更加贴近工程应用。建议拓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成果条件,对结合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生,可采用技术报告或项目结题报告的形式作为其毕业成果条件。

2.3 创新专业实践方式和考核机制,确保专业实践质量

充分认识和强调专业实践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重要性,适当增加“专业实践”的学分,通过校企双方沟通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考核机制。为把专业实践做实,除了进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外,还可探索一些新的实践形式,比如研究生进企业调研及现场参观学习交流,参加实验室设备维修和日常保养工作,实验室设备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拓展研究生参与横向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保证研究生的人身安全,学校与研究生签订安全协议书,为研究生购买保险,并提供工程实践经费。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学院领导主动牵头联系大型企业,建立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议对研究生工作站给予经费支持,企业导师参与企业工作站的建设,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提供更多理想场所。校内和企业导师、特别是研究生管理人员要密切监督研究生的实践过程,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不能流于形式,使其务必落到实处。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各学院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检查,比如检查研究生去企业的出行记录等。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环节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要求其重新实践或延期毕业。

2.4 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为提高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实行由教辅管理人员、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督导全员参与和全程监控的质量督导体系。依据学校《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管理办法》和《研究生质量评价办法》,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和各个培养环节、特别是专业实践环节的监控与管理。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团的作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师生双向选择、课程教学质量、专业实践环节、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学位论文质量及答辩工程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信息反馈。在发挥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的基础上,学校质量评估中心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价,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形式和内容、专业实践环节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等工作的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 结语

为了促进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教育部学位中心提出了“质量为重,突出特色,推动专业学位内涵建设”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常州大学学位点建设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深度剖析了常州大学工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四个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与举措,期待彻底解决常州大学工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不断促进工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常州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常州的早晨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