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

2023-03-17 02:12金子凡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5期
关键词:桂哌司汀甲磺酸

金子凡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使大脑、脑干、小脑等组织缺血所致的脑血管病变,患病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30%[1]。PCIV 临床症状表现为眩晕,可伴耳鸣、胸闷、恶心等症状,长期患病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目前PCIV 仍缺乏根治方法,临床上主要采取调节血脂、扩张血管等综合性治疗措施控制眩晕症状,但整体疗效欠佳[2]。马来酸桂哌齐特能够降低组织氧耗,促进红细胞通过细小血管,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脑代谢。甲磺酸倍他司汀能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微循环血流量。此外,D-二聚体(D-D)、S100钙结合蛋白(S100)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能够促进血管内斑块形成,可加重细胞的缺氧缺血性损伤,从而促进眩晕症状发生[3-5]。因此,PCIV 治疗中监测血清D-D、S100 和Lp-PLA2 水平有助于评估效果。本研究对PCIV 患者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评估其疗效及对患者血清D-D、S100 和Lp-PLA2 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诊治的94 例PCIV患者。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既往史、头颅MRI 检查等确诊,且符合文献[6]《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诊断标准;(2)年龄18~75 岁;(3)近1 个月未使用激素类药物、免疫调节剂;(4)不存在沟通障碍、视听障碍,能配合研究;(5)近1 个月未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者。排除标准:(1)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出血、痴呆等其他脑部病变;(2)近3 个月发生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出血性脑卒中等急症;(3)合并造血系统功能异常;(4)合并精神疾病;(5)既往有颅脑手术史、外伤史;(6)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影响用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 例。该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PCIV 患者均按照共识进行调脂、扩张血管等对症支持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生产厂家:卫材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130,规格:6 mg)治疗,每次6 mg,每天3 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生产厂家: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125,规格:2 mL∶80 mg),每次240 mg,加入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 次。所有PCIV患者在接受治疗7 d 后评估效果。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1)疗效评价参考文献[7]:使用眩晕残障量表(DHI)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DHI 减分率=(治疗前DHI 分值-治疗后DHI 分值)/治疗前DHI 分值×100%,显效:减分率>50%;有效:减分率20%~50%;无效:减分率<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47×100%。(2)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和治疗7 d 后,取空腹静脉血4 mL,使用淄博恒拓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淄博恒拓HT-100C 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3)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和治疗7 d 后,取空腹静脉血3 mL 分离血清标本冻存。采用免疫比浊法(广州市番禺区华鑫科技有限公司)检测D-D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北京方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S100 和Lp-PLA2水平。(4)不良反应:包括失眠、头痛、腹痛腹泻、食欲缺乏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男29 例,女18 例;年龄47~74 岁,平均(60.29±5.67)岁;发作时长3~12 d,平均(6.23±1.35)d。观察组中男28 例,女19 例;年龄49~72 岁,平均(60.16±5.24)岁;发作时长4~13 d,平均(6.17±1.2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χ2=5.045,P=0.02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mPa·s,()]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mPa·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血清D-D、S100 和Lp-PLA2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D-D、S100 和Lp-PLA2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D-D、S100 和Lp-PLA2 水平均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D-D、S100和Lp-PLA2水平比较()

表3 两组血清D-D、S100和Lp-PLA2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与对照组的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3,P=0.247),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PCIV 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来源于椎基底动脉及主动脉等部位的栓子引起栓塞、穿支小动脉病变等病理机制导致后循环系统缺血,引起本病[8-10]。因而本病在治疗上单一用药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马来酸桂哌齐特能够拮抗钙离子,能减少钙离子流入血管平滑肌细胞,松弛平滑肌,使血管扩张;并对腺苷、环磷腺苷有增效作用,改变红细胞的柔韧性、变形性,从而使红细胞更易通过细小血管,增加脑及外周血的血供,从而改善后循环缺血所致的眩晕症状;使血小板聚集活性降低,改善血液黏度[11-12]。甲磺酸倍他司汀通过激动组胺H1 受体,增加毛细血管内的供血,改善大脑、脑干内血循环和内耳血循环;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活性[1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80.85%)(P<0.05)。提示,PCIV 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甲磺酸倍他司汀能提高疗效,考虑原因是两种药物联用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血液黏度增高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降低血液黏度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温泽云等[14]报道类似。提示,马来酸桂哌齐特+甲磺酸倍他司汀能降低PCIV 患者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考虑原因是马来酸桂哌齐特、甲磺酸倍他司汀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两者协同增效,显著改善血液黏度。

动脉粥样硬化是PCIV 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而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15]。D-D 是纤维蛋白代谢产物,能刺激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引起血管内炎症反应,血管内壁屏障受损,促进血管病变发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16-17]。S100 是一种酸性蛋白,能诱导炎症因子释放,引起血管炎症反应,还能够促进血管钙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凋亡,进而促进血管病变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8]。Lp-PLA2 可水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而在血管壁上生成促炎水解产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9]。买宁等[20]发现,D-D、S100 和Lp-PLA2 升高可促进脂质斑块沉积,使细胞出现缺氧缺血损伤,加重眩晕,且三者表达含量越高,PCIV 患者眩晕越严重。本研究中观察组经治疗后血清D-D、S100 和Lp-PLA2 水平均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马来酸桂哌齐特、甲磺酸倍他司汀通过改善脑及外周组织血流量,改善后循环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缺血性损伤所致的无菌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微循环及代谢,从而改善D-D、S100 和Lp-PLA2 分泌紊乱状态,降低其血清表达水平。本研究另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应用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PCIV 能提高效果,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D-D、S100 和Lp-PLA2 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桂哌司汀甲磺酸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注射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工艺研究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腺苷激酶的影响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通心络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