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灌注榄香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03-19 07:04杨帆杨军濮忠建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6期
关键词:香烯癌细胞原发性

杨帆 杨军 濮忠建

原发性肝癌是肝脏器官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隐匿性强、病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很多患者在确诊原发性肝癌时均已经进入晚期阶段,常规放疗、化疗效果并不理想[1]。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集中在40~50 岁,男性患者数量明显高于女性。当前,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和患者所处环境、黄曲霉素、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密切关联。随着临床检测诊断工作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更早地对肝癌进行诊断,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所以整体治疗效果及5 年存活率明显上升。根据目前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技术水平来看,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了手术治疗及保守的放化疗等治疗方式,其中较为有效的根治手段是针对病灶位置进行切除手术。但是对于部分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的肝癌患者,一般只能通过放疗或者化疗等保守方式进行干预。在保守治疗中,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通过肝动脉进行灌注治疗,也就是将治疗药剂通过注射的方式直接进入患者肝脏病灶位置的动脉当中,通过这种治疗方式能够保证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癌细胞病变组织内,让病灶位置可以有更高的药物浓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效果,有效地缓解患者肝脏癌变症状[2]。但是随着动脉灌注治疗的逐渐广泛应用,其中的不足和缺陷也被人们发现,例如在灌注治疗中部分患者会存在治疗不耐受的情况,或者患者对灌注治疗存在并发症等情况。在针对原发性肝癌的灌注治疗中,需要对用药予以更为全面的考虑和分析,在保证药物能够杀死并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应当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对患者肝脏、肾脏器官的影响,避免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损伤,进一步降低药物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3]。而中医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也具有一定的自身特色和优势,和现代医学的手术及放化疗比较,中药在杀灭肝脏癌细胞的效果上并不显著,但在治疗中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动脉灌注的方式进行用药,能够进一步改善单纯化疗药物进行动脉灌注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兼顾保护肝脏、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进而让肝动脉灌注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榄香烯是一种根据中医理论在中药中萃取的抗癌物质,在针对癌症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4]。榄香烯具有保肝护肝的功效,在进入机体后能够对癌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并诱导癌细胞凋亡,也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选择海安市中医院100 例原发性肝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肝动脉灌注榄香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工作从2017 年7 月开始,并在2022 年7 月完成案例数据采集工作,共收录本院肿瘤科100 例原发性肝癌病例。纳入标准:完成各项随访;具有良好依从性;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对药物过敏;经其他方式治疗;年龄>80 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患者50 例。本研究经海安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协议。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麻醉后,在患者的肝脏动脉位置予以穿刺后置入导管,为患者灌注化疗药物。灌注药物:碘化油(生产厂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603,规格:10 mL)注射10 mL;洛铂(生产厂家: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308,规格:50 mg)注射50 mg;盐酸表柔比星(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211,规格:5 mL∶10 mg)注射20 mg。灌注后予以止血处理,为患者使用抗生素及护肝药物予以治疗。

研究组通过肝动脉灌注榄香烯乳+洛铂治疗。麻醉后,在患者的肝脏动脉位置予以穿刺后置入导管,为患者灌注化疗药物。灌注药物:榄香烯乳(生产厂家:大连华立金港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114,规格:20 mL∶88 mg)注射20 mL,再为患者灌注洛铂50 mg。灌注后予以止血处理,为患者使用抗生素及护肝药物予以治疗。

所有患者每4 周治疗一次为1 个疗程,均治疗2 个疗程,治疗后每2 周进行肝功能、免疫功能等相关指标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治疗质量、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质量、肝功能、免疫功能、复发及不良事件情况等数据。(1)治疗质量:选择客观有效率(ORR)记录患者治疗4 周后数据,包括4 个等级:完全缓解(肿瘤组织消失,维持1 个月以上)、部分缓解(肿瘤缩小超过50%,维持1 个月以上)、稳定(肿瘤缩小不足50%或肿瘤增大不足25%)、进展(肿瘤增大超过25%或病灶数量增加)。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2)肿瘤标志物: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个疗程后第2 周时血清甲胎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 等指标数据。(3)生存质量:通过EORTC 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记录数据,每项100 分,结果越高则生存质量越好。(4)肝功能: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个疗程后第2 周时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5)免疫功能: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个疗程后第2 周时CD3+、CD4+、CD8+。(6)复发率:记录患者治疗4 周后复发情况。(7)不良事件:骨髓抑制、腹部不适、发热等。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2.0 软件分析。选择率(%)评价计数数据,并通过X2检验。选择()评价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4∶26,年龄范围为55~79 岁、平均(67.12±12.41)岁,病程范围为3~8 个月、平均(6.21±2.76)个月。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范围为56~80 岁、平均(67.51±12.34)岁,病程范围为4~9 个月、平均(6.41±2.4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2.2 两组患者治疗质量比较 研究组治疗质量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质量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均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分,()]

表3(续)

2.5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6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比对照组均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表5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7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复发率为4.00%(2 例);对照组复发率为16.00%(8 例)。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2=4.000,P=0.045)。

2.8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1 例(2.00%),其中腹部不适1 例(2.00%);对照组不良事件7 例(14.00%),其中骨髓抑制2 例(4.00%)、腹部不适2 例(4.00%)、发热3 例(6.00%)。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891,P=0.026)。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节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人在生活中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在饮食和作息习惯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健康的行为,这些因素都导致肝癌的发病数量不断上升。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肝脏细胞或者肝脏内胆管细胞发生癌变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为第五位,具有很高的致死率[5]。根据临床统计显示,原发性肝癌的诱发因素十分复杂,是由多种诱发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其中,乙肝病毒是导致原发性肝癌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黄曲霉素也与肝癌患者发病率存在密切关系。在乙肝病毒及黄曲霉素当中均存在导致细胞凋亡及抑癌基因表达的物质。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也会进一步提升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同时,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原发性肝癌存在家族聚集的现象,进而遗传也成为诱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6]。此外,例如电离辐射、腌制品及其他高油温食品也都是原发性肝癌的致癌因素。

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一般是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干预。在针对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中,病灶切除有可能不彻底,也很容易造成患者术后癌细胞转移的情况[7-8]。但是在当前的所有治疗手段中,通过根治切除手术依然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早期阶段选择手术切除是首选方式,而在实际治疗中针对病灶位置的切除程度有限,还需要配合其他方式进行治疗。生物治疗技术是一种十分新颖的治疗方式,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能够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工作机制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进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繁殖的作用。基因技术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抑制肝脏当中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但是其治疗价格十分昂贵,无法作为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普及[9-10]。

在治疗方式上,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手段,但是在针对肿瘤病灶超过10 cm 的患者很难通过手术进行彻底清除,而且由于切除组织过大也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患者生存期延长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针对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即是指通过肝脏动脉穿刺的方式进行化疗药物注射治疗,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肝脏癌变肿瘤的供血动脉当中,进而保证病灶位置的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效果[11]。在动脉灌注治疗中,是通过经皮注射,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技术优势。随着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技术日益成熟,经皮肝动脉灌注治疗也成为肝癌患者中晚期最为主要的保守治疗手段之一[12]。根据临床治疗数据统计显示:通过肝动脉灌注对病灶直径不足5 cm 的患者进行治疗,其5 年生存率超过30%。但是,在灌注治疗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动脉灌注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化疗药物,而通过肿瘤病灶供血动脉进行给药后虽然能够提高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效果,但是也加剧药物对肝脏功能产生的副作用,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13-14]。因此,在当前的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对于肝动脉灌注药物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医学关注的重要话题。

现阶段,社会对于中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而通过中医理论和中药治疗肝癌的方法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并在很多临床治疗中予以采用。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原发性肝癌属于“黄疸”“癥瘕”的范畴,中医认为“癥瘕”的发病原因是湿热瘀毒导致,同时也需要通过中医的辨证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中医相关理论来说,原发性肝癌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诱因[15]。一方面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身体,进而导致水谷运化不良,并造成气机壅塞、久郁化热,最终造成水湿无法外泄并形成腹水;另一方面,情志郁结导致气血阻滞,造成气血耗损,让身体肝脏不断恶化。从发病机制的角度分析,原发性肝癌主要是由于毒、瘀、虚三方面造成的,即是指血瘀、热毒及湿热。因此,针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应当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向,在早期需要为患者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在发病的中晚期阶段则应当为患者扶正祛邪、理气健脾[16]。在当前的中医治疗中,针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四君子汤、龙胆泻肝汤等传统中药汤剂,此外也包括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中成药。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不断重视和认可,中药制剂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也逐渐被更广泛的应用,虽然和现代医学的手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无法真正彻底杀灭癌变细胞,但是在抑制癌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癌细胞凋亡及缓解疼痛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7]。

榄香烯是通过中医理论在中草药中提炼的抗癌萃取物,是从温郁金当中进行提取。从中医角度分析,温郁金性寒、辛,归肝、胆经,具有活血化瘀、清热止痛、解郁理气、退黄利湿等作用。在现阶段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地应用于月经不调、黄疸等疾病的治疗中。通过药理学研究发现,榄香烯的主要成分能够进一步扩张机体的冠状动脉,控制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能够起到改善血液循环,保肝护肝的效果。根据临床治疗数据显示:为肝癌患者使用榄香烯治疗能够进一步抑制癌变细胞的繁殖,加速癌细胞的凋亡,并进一步调整机体免疫系统。在动脉灌注治疗中,将榄香烯乳液注射到肝脏病灶供血动脉后,能够让药物和癌细胞进行有效接触,并黏附在癌细胞上,通过干扰癌细胞DNA 形成的方式来抑制癌细胞生长,因此将榄香烯进行肝动脉灌注后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18]。结合文中数据分析显示:研究组治疗质量比对照组更高,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在肿瘤疾病的诊断中,肿瘤标志物是衡量患者病情的重要标准之一,是人体反映癌细胞水平的重要代谢物之一,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为患者注射榄香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说明在注射榄香烯后能够更好地缓解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此外,部分研究显示:通过注射榄香烯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概率。榄香烯在进入机体后能够有效调整细胞当中的DNA 损伤情况,进而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在同等剂量的条件下,能够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身体造成的毒副作用,并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19]。文中数据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注射榄香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介入治疗时产生的不良事件情况。此外,榄香烯能够有效弥补西药化疗的缺陷,传统的化疗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肝功能及肾功能造成损伤,并出现骨髓抑制等情况,而这些毒副作用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和不适感。通过注射榄香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的肝脏细胞,恢复肝功能,控制化疗药物对肝脏正常功能的损害。在使用榄香烯进行灌注治疗后,患者出现乏力、呕吐等不适症状的情况明显更低,其生存质量相比其他患者会更高。本文数据显示: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在使用化疗药物对患者进行动脉灌注后,还会对免疫功能造成损伤,而肿瘤疾病本身也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免疫系统能力持续下降。而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T 淋巴细胞是十分重要的免疫细胞类型,而为患者注射榄香烯后,药物能够针对癌细胞当中的抗原信息进行识别,破坏癌细胞活性,进而能够有效恢复机体T 淋巴细胞的含量。同时,榄香烯能够有效刺激机体当中树突状细胞,进而提升人体内CD3+、CD4+等细胞活性,让吞噬细胞进一步发挥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繁殖的效果[20]。文中数据显示:在用药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比对照组均更高(P<0.05)。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榄香烯能够进一步降低肿瘤病灶当中血管的形成,达到抑制癌细胞转移及病情复发的情况。数据显示: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选择榄香烯作为治疗药物进行肝动脉灌注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指标下降,生存质量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及肝脏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显著控制患者发生复发及其他不良事件的风险,建议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予以采纳。

猜你喜欢
香烯癌细胞原发性
β-榄香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癌细胞最怕LOVE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假如吃下癌细胞
榄香烯注射液对吉非替尼在PC-9/GR细胞内转运动力学影响
癌细胞最怕Love
β-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作用及部分机制
正常细胞为何会“叛变”? 一管血可测出早期癌细胞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