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3-03-19 07:04张涛根赵学辉夏卫民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6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入路

张涛根 赵学辉 夏卫民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常规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PLA)、后侧入路、Hardinge 入路等,其中PLA 为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常规开展手术入路方式,具有简单、易操作、手术视野开阔等优势,但术中需切断短外旋肌群,可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不利于术后恢复[1-2]。近年来,微创理念不断深化,直接前入路(DAA)逐渐应用于THA中,该入路经股直肌、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髋关节前方,对肌肉、血管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3]。但DAA 技术要求较高,存在学习曲线较长、手术视野显露困难、髋臼假体角度把握不准等缺点。因此,DAA 是否优于常规手术入路仍存在一定争议。鉴于此,本研究将PLA、DAA 分别应用于股骨颈骨折THA 中,旨在对比二者临床效果,以期为THA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96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4]中股骨颈骨折相关诊断标准;(2)首次接受THA 治疗;(3)凝血功能正常;(4)身体一般状况良好,可耐受手术。排除标准:(1)合并感染性髋关节炎;(2)合并僵直/融合髋;(3)合并股骨近端畸形;(4)合并严重骨质疏松;(5)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 例)与观察组(48 例)。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PLA 的THA,麻醉成功后,取侧卧位,以大转子为中心做弧形切口,长度在12~15 cm,牵开股方肌与臀中肌,暴露外旋肌群并将其切断,“T 型”切开关节囊,脱位髋关节,保留股骨距1.5 cm 左右,用摆锯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牵开髋臼下壁、前壁,暴露髋臼,采用小锉、大锉彻底去除髋臼软骨。试模,取臼杯前倾15°、外展40°位植入。暴露股骨颈断面,将梨状窝软组织彻底清除,使用开槽器在靠近股骨后方、大转子内侧开槽,采用扩髓器逐级扩髓,选取合适规格的股骨头、小股骨柄植入,测试髋关节活动度与稳定性,置入假体股骨头并复位,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2.2 观察组 采用DAA 的THA,麻醉成功后,取侧卧位,自髂前上棘向外下2 cm 左右位置向腓骨小头方向做一切口,长度在8~10 cm,显露阔筋膜张肌,纵向切开其筋膜,显露股直肌、阔筋膜张肌间隙,显露并结扎旋股外侧动脉升支,显露前方关节囊并行倒“T 型”切开,松解关节囊,前脱位股骨颈,牵开股骨颈内、外侧,暴露小转子与股骨颈,保留1~1.5 cm 股骨距,使用双道截骨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及截骨块,暴露髋臼,采用小锉、大锉彻底去除髋臼软骨。试模,取臼杯前倾15°、外展40°位植入。松懈股骨近端关节囊,牵开股骨近端,打磨股骨近端外侧,并采用扩髓器逐级扩髓,维持前倾15°安装股骨假体,植入试模股骨头后复位,测试髋关节活动度与稳定性,将假体股骨头置入并复位,注意参照健侧肢体长度安装假体,留置负压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前、术后1 周、术后1 个月时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 分,评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重[5]。(3)髋臼假体角度:嘱咐患者术后1 个月时入院复查,拍摄X 线片,观察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4)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 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术前和术后1、3、6 个月时髋关节功能,包含活动度、畸形、功能等维度,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则髋关节功能越佳[6]。(5)并发症:记录两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27 例,女21 例;体重指数20~30 kg/m2,平均(25.83±2.37)kg/m2;年龄55~73 岁,平均(63.86±4.28)岁;舒张压63~91 mmHg,平均(78.92±6.34)mmHg;收缩压95~142 mmHg,平均(120.46±9.12)mmHg;血红蛋白104~152 g/L,平均(124.81±11.25)g/L;白细胞计数3.9×109/L~10.6×109/L,平均(7.61±1.94)×109/L;凝血酶原时间12~17 s,平均(14.92±1.83)s;凝血酶时间11~15 s,平均(13.12±1.09)s;合并症:糖尿病4 例,高血压13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3 例;体重指数21~30 kg/m2,平均(25.94±2.32)kg/m2;年龄55~72 岁,平均(64.02±4.39)岁;舒张压61~92 mmHg,平均(78.75±6.63)mmHg;收缩压92~140 mmHg,平均(120.61±9.19)mmHg;血红蛋白102~156 g/L,平均(124.94±11.61)g/L;白细胞计数4.0×109/L~10.3×109/L,平均(7.54±1.89)×109/L;凝血酶原时间12~18 s,平均(14.97±1.78)s;凝血酶时间11~16 s,平均凝血酶时间(13.16±1.12)s;合并症:糖尿病5 例,高血压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术后1 个月,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与术前比较,P<0.05。

2.4 两组髋臼假体角度比较 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髋臼假体角度比较[°,()]

表3 两组髋臼假体角度比较[°,()]

2.5 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 个月时,两组Harris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分,()]

*与术前比较,P<0.05。

2.6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1,P=0.02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约占全部髋部骨折数量的50%,是临床重点研究内容[7]。股骨颈骨折常伴有骨折端移位,THA 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现阶段髋关节假体尚无最佳选择方案,主要依据术中情况决定,但手术入路方式对术后关节功能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8]。PLA 是既往THA 中较为常用的手术入路,术中能够充分显露股骨端和髋臼,便于术中操作,但可对闭孔内外肌、梨状肌等产生一定损伤,术后可能因肌肉损伤发生步态改变[9]。

DAA 最早由德国医生Hunter 提出,是经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的自然解剖间隙进入骨折端实施手术操作的入路方式。本研究对比PLA、DAA 两种入路的THA 手术指标发现,DAA 虽手术时间较长,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且疼痛程度更轻。PLA 手术创伤较大,对髋关节软组织保护较差,易增加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疼痛,且部分肌肉力量薄弱、基础条件较差的患者术后需较长时间修复软组织,从而延长卧床及住院时间[10]。而DAA 无须切断任何肌肉组织,可较好保护髋关节软组织,有利于改善多个手术指标,减轻疼痛程度,但该入路技术难度较高,术中需采用特殊骨科牵引床牵引相关组织以显露骨折端,且假体置入过程相对缓慢,故而手术时间较长[11-12]。

THA 成功与否与髋臼假体位置密切相关,若其位置不佳可直接影响术后假体稳定性,不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研究指出,髋关节稳定性与髋臼假体前倾角度密切相关,其前倾角度在0°~15°内逐渐增加时,髋关节稳定性也随之增加,但其角度过度增加会缩小关节接触面积,加重局部应力,加速关节磨损,也可能增加髋关节脱位风险[13]。因此,把握好髋臼假体角度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前倾角(15±10)°、外展角(40±10)°是髋臼假体安全区域[14]。本研究观察两组患者髋臼假体发现,两种入路THA 后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均在安全区域,且二者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手术入路均可较好地把握髋臼假体角度。由于DAA 对手术视野显露具有一定限制,在此情况下极有可能影响假体放置位置的精确度,因此需要术者拥有较强解剖判断能力及丰富的临床经验[15]。建议术中可采用C臂机辅助观察髋臼假体角度,以提高假体放置位置精确度,确保术后髋关节稳定。

Harris 评分是临床评估髋关节功能的常见指标,本研究中采用DAA 的患者术后1、3、6 个月时,Harris 评分均高于采用PLA 的患者,表明DAA更有助于股骨颈骨折患者THA 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其原因主要是DAA 对患者肌肉损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大部分患者术后2~3 d 即可下床活动,有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而PLA 对患者局部软组织创伤较大,术后疼痛程度较为强烈,很大程度上限制患者活动,大多数患者需2 周左右方可下床活动,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16-1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采用PLA 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主。其原因主要是PLA 的THA 后患者制动时间较长,患者下肢血液循环较差,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后续可嘱咐患者家属在术后定期帮助患者按摩下肢,依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度进行床上下肢活动,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侧卧位DAA 的THA 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切口长度、卧床及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入路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