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

2023-03-19 07:04彭晓晴胡珊珊刘婷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6期
关键词:尿管导尿管脊柱

彭晓晴 胡珊珊 刘婷

脊柱骨折是骨科严重创伤,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多发于青壮年或老年群体,常使患者出现疼痛、脊柱畸形等表现,影响其日常活动,严重者会并发脊髓损伤,甚至导致截瘫,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2]。手术是治疗脊柱骨折重要手段,可有效复位骨折,恢复椎体高度,提高患者脊柱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3-4]。但为解决骨科手术患者术中排尿问题,多在麻醉后留置导尿管,且术后需留置一段时间,拔除导尿管也是重要护理内容。若长期留置导尿管可能会导致泌尿管感染,降低患者膀胱张力,影响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不利于患者正常排尿,延长首次排尿时间,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5-6]。可见,分析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的相关因素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拔出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2022 年3 月宜春市中医院收治的73 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脊柱骨折符合文献[7]《骨科疾病诊疗指南》中相关标准,且经体格检查、X 线片检查或CT 等检查确诊;(2)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3)脊柱全身麻醉术后留置导尿管;(4)年龄≥18 岁;(5)术前可自行排尿。排除标准:(1)伴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2)依从性差,无法配合研究;(3)伴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4)既往存在尿道手术史;(5)伴良恶性肿瘤;(6)有排尿障碍史。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参加,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开始正式调查,向符合条件的患者介绍本次研究目的及意义,征得患者同意后,通过面对面访谈,指导其进行问卷填写,若填写过程中患者存在疑问,调查人员利用一致性语言当场解释,由患者自行填写;作答结束后立即核实问卷是否有缺漏项,当场收回。

1.2.2 基线资料调查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性别(男、女)、年龄(<60 岁、≥60 岁)、体重指数(BMI,<24.0 kg/m2、≥24.0 kg/m2)、骨折部位(胸椎、腰椎或其他)、受伤原因(交通事故、跌落伤、摔伤或其他)、吸烟史(有、无)、尿管拔除模式(常规模式、改良模式,其中常规模式为在膀胱充盈时,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改良模式为“放-放-冲”三步尿管拔除)、负性情绪[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包括焦虑、抑郁2 个分量表,各7 个条目,共计14 个条目,每个条目0~3 分,共计42 分,总分≥8 分为有负性情绪,反之为无[8]]、导尿管留置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估,共计10 个项目,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9]]。

1.2.3 评价方法 记录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成功的时间(首次排尿时间);排尿成功:无任何诱导干预前提下自行排尿,或经过腹部热敷、按摩等后排尿;排尿失败:患者发生尿潴留,再次行导尿。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以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73 例患者中,男43 例,女30 例;年龄45~66 岁,平均(58.25±3.64)岁;体重指数(BMI)18.4~26.6 kg/m2,平均(22.42±1.35)kg/m2;骨折部位:胸椎12 例,腰椎51 例,其他10 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4 例,跌落伤27 例,摔伤或其他22 例。

2.2 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 73 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经评估,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平均(5.36±1.15)h。

2.3 不同资料特征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比较 年龄≥60 岁、尿管拔除模式为常规模式的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晚于年龄<60 岁、尿管拔除模式为改良模式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BMI、骨折部位、受伤原因、吸烟史、负性情绪资料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 患者平均导尿管留置时间(4.05±1.12)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平均(61.28±7.58)分。

2.5 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将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拔出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作为应变量(连续变量,原始数据带入),将表1 中经比较P<0.05 的变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纳入作为自变量(年龄:≥60 岁=1,<60 岁=0;尿管拔除模式:常规模式=1,改良模式=0;导尿管留置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为原始数据带入),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尿管拔除模式、导尿管留置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首次排尿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1 不同资料特征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比较[h,()]

表1 不同资料特征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比较[h,()]

表2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拔出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手术是复位脊柱骨折的重要手段,而留置导尿管是脊柱全身麻醉术后重要护理措施,可解决患者术中排尿问题,但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引起医院泌尿系感染,也会导致拔管后尿潴留,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0-11]。尽管目前临床已建议,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应不超过24 h,但尚未达到统一,术后并发症风险仍较高,延长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不利于恢复[6,12-14]。本研究73 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经评估,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平均为(5.36±1.15)h。可见,骨折术后患者首次排尿时间仍较长,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十分必要。

本研究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尿管拔除模式、导尿管留置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首次排尿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如下:(1)年龄。年龄较大的患者膀胱功能较差,尤其是老年患者常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程度慢性损害,进而降低膀胱逼尿肌功能及括约肌功能,留置导尿管时改变其正常排尿方式,老年患者恢复能力较年轻人慢,进而延长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时间[15]。因此,临床应更加关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导尿管拔除后排尿情况,给予更多关怀,告知其多饮水,促进排尿。(2)尿管拔除模式。常规拔除导尿管模式将气囊中生理盐水抽出,使得气囊瘪陷,表面形成皱,加之尿晶体龟裂形成锐角,进而损伤尿道黏膜,不利于患者早期排尿;而改良后的模式更符合生理特点,于膀胱充盈有排尿意识时拔除尿管,先放尿200 mL,此时因膀胱内压力改变,患者膀胱逼尿肌收缩,进而抽出尿管固定囊内的液体,然后再次打开引流调节器,叮嘱患者做主动排尿动作,建立排尿反射,护理人员需在尿液冲出尿道时进行轻微辅助拔管,即可一次排尿成功,促进早期排尿[16-17]。因此,建议今后临床可采用改良尿管拔除模式,以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18]。(3)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会对患者产生一定心理压力,使其术后对导尿管产生依赖性,膀胱内尿液持续引流,而膀胱长期处于空虚状态,进而降低张力及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导致无法正常排尿,引起尿潴留,延长首次排尿时间[19-20]。可见,临床可考虑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保证排尿成功率。(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越低,患者自理能力越差,这也提示患者损伤及病情较重,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导致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不利于首次排尿。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拔出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受年龄、尿管拔出模式、尿管留置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因素影响。

猜你喜欢
尿管导尿管脊柱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