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经典阅读实施策略探讨

2023-03-21 18:17朱海棠
考试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学生儿童情感

朱海棠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经典阅读活动,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回望,同时也是对中国经典历史文化源头的追溯和理解,进行语文经典阅读,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美德、丰富学生文化积淀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及意义。然而,语文经典阅读的具体阅读成果和效率,与语文经典阅读的预期效果存在较大差距,而一大原因便是经典阅读视角过于成人化,忽视了儿童在语文经典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语文经典阅读只有真正意义地实现儿童经典阅读主体地位,从儿童实际生长与发展角度出发,基于儿童视角背景下不断优化、完善语文经典阅读的具体实施效果与策略,才能让儿童真正实现经典阅读,从而切实让经典指引、滋养儿童良好成长。

二、“儿童视角”在经典阅读中的意蕴

在语文经典阅读过程中,“儿童视角”属于儿童教育教学范畴,主要是指在学习语文经典阅读中严格遵从儿童生活阅历、认知特点及阅读积累情况,以促进儿童较好实现自主阅读及发展个人阅读能力为基本追求价值。儿童视角产自以人为本理念,它还是相关理念的有效验证,主要体现在“人的发现”延展至“儿童发现”上,是经典阅读中现代教育理念的有效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经典阅读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促进儿童语文核心素养得以良好发展,使经典滋养儿童健康成长。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诵读的价值及意义

(一)学生层面

其一,进行语文经典阅读后,可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理解、审美以及鉴赏及记忆等能力。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典阅读素材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与思考,并尝试将这些阅读所得的信息应用到个人实践活动中,长此以往,学生书写的文章会变得丰富多彩且更加顺畅,且学生的整个精神、内涵和气质等也会有明显变化。在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就是在不断深入挖掘学生们的潜在能力,他们的心理会逐渐变得成熟,对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较为经典的历史文学作品的阅读及理解等也会更加深刻。

其二,开展语文经典阅读活动,能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感知文字丰富与美好。在网络文化、流行文化逐渐占据半壁江山的当前,意志力相对较薄弱的小学生极易受到外来思想影响,导致他们的心态躁动,会显示出骄傲、自私以及封闭和狭隘等不良情绪,甚至有的还习惯了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慢慢地失去这个年龄段该有的天真与快乐。阅读语文经典书籍,能让学生有效找到语文和社会间的纽带,既能减少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也能让学生主动将个人内心感受及体验分享至外界,分享自身的情绪与感动,从而提升个人综合素养,通过经典学会敬畏生命。

(二)民族文化层面

经典文学书籍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及提炼,小学生在接触并阅读经典作品时,能从中广泛吸收和中华优秀经典文化相关的要素,体会、感知民族文化真谛,向往民族伟大精神,通过个人认知和理解来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继承并传扬古人的慷慨气韵和风雅正气,学习先辈们的处世、做人之道,并根据当前国际发展需求实现各民族特色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总的来说,语文经典阅读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弘扬与传承。

此外,语文经典阅读还能较好地丰富学生们的文化内核与精神。小学生们阅读诸多经典文学读物时,实质上也是在面对各大文豪,学生会带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感知作者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思想上产生碰撞,如此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经典文化赋予了全新的活力与内涵,进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学生不断丰富文化修养及精神内核,弘扬社会前进发展主旋律。经典阅读作品中还蕴含着古人的精神及正气,经典且优秀的古典书籍就如宇宙中的浩瀚星辰,照亮前行的道路;小学生接触并阅读经典后能够了解古人的生活及事迹等,在阅读与品味中养性、修身,吸收经典里的精华部分,接受思想的洗礼与熏陶,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涵养与气度。

四、儿童视角下实施小学生语文经典阅读的现状

(一)阅读时间有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即便国家已出台“双减”等政策,最大限度减少学生作业压力及负担,但仍存在部分学校为抓升学率而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仍承担着较大的课业压力。因此,学生大部分的精力及时间都消耗在课业及升学考试上,教师留给学生的语文经典阅读时间、空间等都比较有限,基本没有学生会一天花费一两个小时去阅读经典,并且许多学生也没有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许多语文教师认为语文经典阅读并不是学生的必经之路,阅读经典书籍也仅限于使学生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对学生学习成绩及升学考试等并无大多作用,因此没必要过于重视和讲究。简单来说,教师本身就秉持语文经典阅读可有可无这一态度,常常将经典阅读课视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课,这也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对语文经典阅读失去热情和兴趣。第二,即使已有部分学校全面开设了语文经典阅读课,但由于受相关文化课及其他校园活动影响,学生接触到语文经典读物的时间也是有限的,通常只有在周末或加强时才能有所了解,但也并未将这一活动视为常态化任务,家长也基本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辅助。

(二)经典阅读重视度不高

当前,不少语文教师认为人文经典阅读与应试并没有太过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只要在日常积累一些名言警句就可以,也因教师未以身作则,因此学生对经典读物的认知和了解尤为甚微,阅读意识不强,甚至直接忽略部分经典阅读课,视其为基础课教学。此外,即使是面对各类不尽相同的经典文本,教师也仅是让学生大概浏览,甚至是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选择阅读,并未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和任务,也对学生阅读结果视若无睹,这也在无形中让学生自动忽视经典阅读这一模块。再加上有很多语文教师未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进行改革创新,在对待语文课堂教学时,仍沿用一刀切的方法,这就造成学生对语文经典阅读的个性化缺乏一定认识,而且也没有独立分析思考的习惯,太多依赖教师或正确答案,缺乏创造性思维,因此学生很难获得发展。

(三)质量较低且数量偏少

由相关调查数据统计得知,现阶段小学生的语文经典阅读数量整体偏少,阅读了10本及以上经典名著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在选读经典读物时候也存在较大局限性,大多是些较家喻户晓的,对儿童小说及文学表现出兴趣缺缺的状况。从总体来看,小学生的语文经典阅读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篇目,并未针对不同学龄段收集较实用的经典读本,而教材文中占有的经典阅读量比较低,因此学生也很难有效构建起相对较完整的经典阅读框架与体系,更是难以承担传承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除此之外,与语文经典读物相较而言,小学生对杂志、漫画及绘本感兴趣得多,他们的语文阅读缺乏针对性及稳定性,虽然有好奇心,但没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并且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主要受形象思维引导,因此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感悟到经典读物的核心思想,收效不大。

五、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的策略探索

(一)立足学生兴趣寻找经典阅读素材

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经典阅读过程中,首先,要立足于小学生兴趣爱好,秉持趣味性原则,通过将小学生较感兴趣和喜欢的事物作为重点来选择经典阅读素材,以保证学生对语文经典阅读活动富有积极性,促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经典阅读素材上来。倘若连学生的注意力都无法有效控制,那么便很难保证实际经典语文阅读的高效性与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在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中采用极富趣味性的阅读内容,以及具有一定变化节奏的阅读方法,这样能对学生阅读心理起到更为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能获得更好、更多的经典阅读体验,激发其阅读兴趣,促进其主动阅读,继而使得学生参与阅读能始终保持长久性状态。

例如,在教学完成《蜜蜂》这一课文后,许多学生对小蜜蜂这一动物生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因此想要知道小蜜蜂来自哪里,是如何产蜜的。当了解到学生们的兴趣点以后,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兴趣点寻找相应的课外经典阅读素材,以确保学生们能在这些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中找寻到相应的正确答案。所选择的阅读素材有经典科普类的绘本《蜜蜂》、绘本型的《蜜蜂全书》等,鼓励小学生多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在阅读完相关书籍后,对之前所产生的疑问进行自我解答,并通过个人总结来告知其他同学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以此促进具体经典阅读进入更深层次。当学生知道自己可从拿到的阅读素材中找寻到问题答案时,都十分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并且在了解到相关答案后,还会积极地将其与父母、同伴及同学等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这种对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产生并保持浓厚兴趣的样子使教师感到甚是欣慰,也进一步提高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热情和兴趣,这便是兴趣教学在小学语文经典阅读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及价值。由此可知,基于儿童视角的语文经典阅读要立足于儿童兴趣,尊重并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将其作为寻找和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经典阅读素材选择的要点是十分重要的。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兴趣点,也可从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中获知,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经典阅读素材与学生兴趣点实现有机融入,便可充分构建积极有效且良好的课外语文经典阅读氛围。

(二)根据小学生生活经验挖掘阅读情感触点

开展经典阅读教学不但要基于儿童视角进行,还需了解并充分认清儿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儿童不仅是一个家庭成员、班级的一部分、社会小公民,而且还肩负着发展社会、建设国家的角色担当。所以语文教师需从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着手,帮助并指导学生充分挖掘出阅读文本中的情感点,从而促使学生能在经典阅读中解放并不断实现自我,并在阅读过程中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继而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为多姿多彩。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姥姥的剪纸》进行学习时,教师就需深入了解学生,并积极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入手,深入挖掘出《姥姥的剪纸》这一文章中富含的情感点,并以此为阅读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文章阅读过程中体会、感受作者同姥姥间存在的情感。并引导学生积极讲一讲自己和姥姥间发生的一些有趣事件,或是让学生们想一想自己和姥姥间是否也有着情感纽带,就如同剪纸一样的东西。此外,小学段的学生还有着无限的体验潜力和想象力,因此,在开展经典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切实走进阅读文中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以此获取经验。再如,在对《船长》这一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假如我是船长的话,我会做什么?又是怎样想的?”角度去思考、体验课文内容,从而让个人思想能与“船长”思想达成共识。从学生角度入手开展经典阅读教学,可直接集中阅读文章的情感点,通过情感切入点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质量。

(三)依据学生认知能力设计阅读技能指导

语文教师若是想切实提升小学生语文经典阅读能力,就必须要耐心且细心地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并训练学生充分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此外,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及指导时,侧重于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训练就可以,包括指导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注重阅读语气、停顿力度以及注重语调和情感的带入等。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从单字出发,理解每个字的含义,而后再去解决一整句话的意思,再通篇解读这篇阅读文章的意思,注重明确文章知识、内容及内涵。最后还需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有了问题,便有了阅读的目标及方向,才能在实际阅读中少走弯路。

譬如,在进行《船长》一文学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分别进行“洛克机械师”“哈尔威船长”以及“奥克勒大副”和旁白等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在阅读中标记出“哈尔威船长”和其他人的对话,同时指导学生在伴奏乐中开展角色朗读,以此让学生充分感受、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及环境。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等还比较薄弱,所以语文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标记出文章中的有关重点词汇,如“不得不”“必须”等,从而帮助学生充分体会角色的无奈与悲哀之感;再者,由于小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相较成年人比较缺乏,所以很难对愤懑及无奈等情情感产生相应的共鸣,因此,教师可借助相关音乐曲目,如《即使你远在他乡》这一送别曲来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共鸣的机会及空间。语文教师在教导、指引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必须在学生视角基础上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重点字词及语句等,并借助相应的外在条件来为学生创设文本阅读氛围及情境,让学生能更好地与作者等产生情感共鸣,以促进学生在自行进行语文经典阅读时,能更好地阅读并读得懂、能理解文章意思,从而与古人思想及情感产生较好共鸣,进而促进学生能真正读懂语文经典读物、读懂作者。

六、结语

在开展小学生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于儿童视角,根据实质阅读需求,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合理且有效的阅读教学,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空间及自由阅读的权利,从学生角度出发,鼓励并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阅读方法及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从而让语文经典阅读真正进入儿童心灵,让学生能切实体会、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猜你喜欢
小学生儿童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是小学生
“六·一”——我们过年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