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环节研究

2023-03-21 18:17李明秀
考试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自主性经验交流

李明秀

一、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而游戏分享则是完整游戏活动的重要部分,完整、有效的游戏分享,对幼儿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发展都有良好帮助。对此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打开幼儿游戏分享话题,控制好游戏分享形式,调整游戏分享内容,并组织多样化的游戏分享方式,以此提高幼儿对自主性游戏的喜爱程度,并引领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推动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的特征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属于比较特殊的活动,其本身属于对游戏的延伸,需要教师、幼儿之间围绕游戏开展相应的交流讨论,同时游戏分享又是通过集体的方式进行,其内容并不是教师事先预设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主性

在游戏分享环节,幼儿应该处于主体地位,能自由、创造性地参与到分享活动中。游戏分享的内容具有相应的“人称”性质,分享内容是幼儿刚结束的游戏活动,并不是外在强加过来的知识,游戏分享中需要围绕幼儿组织的游戏进行对话,因为幼儿是自主性游戏的主要组织者,所以幼儿也会更加具有发言权。需要注意的是,在突出幼儿本身的主体性、自主性作用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教师是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分享的主体,也是整个幼儿自主性游戏回忆的支撑者,只有同步发挥出幼儿与教师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开展。

(二)体验性

游戏分享的过程是幼儿自己身在游戏环境中,通过与游戏材料、同伴互动而构建经验的过程,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对幼儿零散经验进行整理提升的作用。游戏分享并不是脱离了幼儿生活的抽象存在,而是幼儿具体、真正的游戏体验,这些体验保证了幼儿在游戏分享中进行深度学习的可能性。在自主性游戏中,游戏内容是由幼儿自身所决定的,而不是教师指定的,这就决定了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更好地选择游戏材料、游戏同伴、游戏方式,幼儿能在游戏中得到更深的体验,这样幼儿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分享中,教师与幼儿的对话也会更加深入。

(三)互惠性

在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环节,其互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戏的分享内容融合了五大领域经验,在幼儿经验提升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二是游戏分享过程主要是围绕游戏经验进行的,教师需要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能促进幼儿经验提升的语言回答,便于师幼之间能实现深层次的对话交流;三是在游戏分享中,教师还会与幼儿结合游戏情节、游戏材料的应用展开讨论,这对幼儿自主性游戏水平的提升也有极大帮助。

三、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中的多重对话

对话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其包含了主体与外在世界、社会世界、自我之间的对话。在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中,涉及的对话形式主要包含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自我等三个方面的对话交流。

(一)幼儿与教师的对话

在自主性游戏分享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对话是最常见的对话方式,这种对话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师幼对话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授业者,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既能让幼儿得到成长,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身的言行。对话期间教师和幼儿之间属于“我—你”的关系,是互动主体的表现,师幼之间能实现互相进步。游戏分享的话题是教师、幼儿共同开启的,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会感悟,或者是遇到的问题时,教师作为比幼儿更有经验的人,也可以发表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幼儿分享的内容进行补充,帮助幼儿更加顺利地完成游戏分享活动。

例如:幼儿在开展画画活动时,发现颜料洒了,然后教师可以趁机对幼儿提出问题:“怎样做就可以不让颜料洒出来?”幼儿会想出很多办法,如将颜料放在比较高的地方,这样就不会碰倒了。每个幼儿都会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幼儿的讨论、想法,而不是直接打断幼儿。

在游戏分享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流,即便是教师有想法分享给幼儿,也不能以权威者身份与幼儿交流,而应该先询问幼儿想不想听听自己的想法,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果幼儿没有听从教师的想法,坚持自己的观点,教师要适当地做出让步,鼓励幼儿尝试,尊重幼儿的想法,以此体现出师幼之间的平等关系。

在游戏分享中,虽然十分看重幼儿本身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在促进师幼对话、强化游戏分享价值等方面依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游戏,选择具有价值的分享话题,与幼儿开启分享话题,并利用照片、材料等为幼儿回顾游戏提供支撑。教师还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引领幼儿进行游戏分享,指引幼儿在游戏分享中实现提升。

(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对话

在进行游戏分享时,教师还需要承担起幼儿与幼儿之间对话的桥梁,要促使幼儿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游戏分享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的与同伴对话交流机会,幼儿提出某个问题的解决方式时,要由幼儿之间判断提出的方法“可不可以”,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幼儿思考:“这样的方法你们觉得如何?你们觉得他的作品还存在什么问题?”要引领幼儿之间开展对话,教师要在不断的放权中将游戏的分享权利还给幼儿。

如幼儿在组织“野餐”的游戏时,幼儿们自发地准备各种野餐用的物品,如食物、垫子、水,还有的幼儿准备了玩具。在到达目的地后,幼儿发现准备的食物少了一份,幼儿之间出现了争吵,这时教师心平气和地对幼儿进行启发,既然少了一份,是不是得有一个人退出啊?那大家谁想退出呢?幼儿纷纷表示自己不想退出。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幼儿之间思考,大家都不想退出该怎么办?幼儿相互交流讨论,最后得出大家都可以拿出一点食物,这样就够了,同时幼儿还相互商量自己拿出什么,其他人拿出什么。

在活动中,教师以自身为桥梁,指引幼儿之间开展相应的对话,并让幼儿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游戏感悟,更容易加深幼儿的游戏体会。

(三)幼儿与自我对话

对幼儿来说,与自我的对话是一个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的过程,游戏分享中幼儿通过与教师、同伴之间对话获得相应的经验,然后再进行自我对话,将经验转变成自身的认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游戏分享的作用。在游戏分享过程中,经验需要幼儿经过亲身参与游戏获取,然后再和教师及同伴开展互动,深化对自身体验的感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经验掌握。

四、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环节开展

(一)教师直接开启

在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活动中,必须围绕相应的话题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分享有效。首先教师可以直接开启分享话题,教师通过照片、实际材料等引发幼儿对游戏的回忆,然后引导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幼儿在进行自主性游戏时,教师可以将幼儿认真游戏的画面拍摄下来,或者是将幼儿的作品拍摄出来,如幼儿用积木搭建出漂亮的房子,教师可以在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拍照纪念。然后进入游戏分享环节,让幼儿自己观察自己的作品,以此调动幼儿的参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作品的设计者分享自己在创作时的经验、感受,为幼儿经验分享提供相应的视觉性事实。

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邀请幼儿开启分享话题,教师通过指定性邀请、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开启游戏分享话题。如教师邀请玩某个游戏的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今天老师看到你在玩医生照顾病人的游戏,那你有什么事情想要跟老师说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打开幼儿的“话匣子”,让幼儿能更好地分享游戏心得体会。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开心事情和问题,或者是游戏中需要他人帮助的地方,让幼儿能有更加宽泛的分享内容。

(二)分享话题类型

在分享游戏中,教师需要注意选择幼儿自身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只有找到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才能保证幼儿在游戏分享环节不会出现抗拒的情况。从幼儿的实际情况看,对收拾整理情况、游戏材料的使用、游戏情节等话题,幼儿表现的兴趣比较高。

首先是收拾整理情况,主要是在游戏分享中,教师引导幼儿围绕游戏结束后,在收拾整理材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将游戏所使用的材料放回原处是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通过自己收集整理材料,可以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对幼儿健康习惯的养成有良好帮助。同时在材料收拾整理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实现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幼儿在分享自己收集整理材料的方式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总结材料收集整理快的方式,分工合作、利用其他物品、相互帮助等,让幼儿能在游戏分享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其次是游戏材料使用。教师引导幼儿围绕自主性游戏过程中各种材料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或者是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想象、组合、创造等开展讨论。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具有极强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不管教师如何精心准备游戏材料,都有可能在幼儿游戏中出现其他问题,幼儿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材料应用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是与大家讨论他人遇到的问题,以此激发幼儿的讨论积极性,让幼儿能共同总结出材料应用中,面对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决。

(三)游戏情节分享

游戏情节分享主要是教师引领幼儿针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新情节、新问题内容及游戏规则开展相应的讨论、交流。关于游戏情节分享的话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幼儿开展的具有创新性的情节或玩法。教师启发幼儿围绕游戏情节中出现的问题、游戏规则等开展讨论,让幼儿着重说说自己“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幼儿在叙述游戏情节时,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欲望,还可以更好地引起其他幼儿的共鸣,能更好地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有助于幼儿在游戏中完成其他新的内容。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性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也需要提前记录下来,然后在最后的游戏分享环节抛出问题,让幼儿交流讨论自己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幼儿的认知,并且能带给幼儿更深的经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在创新情节、创新玩法中,幼儿教师要注意丰富幼儿的体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玩出新内容,如医生给娃娃体检、停水了妈妈带着宝宝去邻居家里洗澡、娃娃家里失火与救火、幼儿园老师招生等。幼儿自己创新游戏过程,找到新的游戏玩法,更容易激活游戏主动性,并且幼儿也会在自主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游戏情节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幼儿在开展自主性游戏时,遇到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来引领幼儿分享讨论。如某个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提出自己是超市的老板,但是突然想要去玩其他的游戏,这时应该怎么办?对这一问题,可以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幼儿最终得出结论,可以让其他人帮自己照看一下超市,或者是再邀请一个人,这样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也能在。此外还有的幼儿提出准备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暂时休息”。在游戏中幼儿遇到矛盾、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作为超市老板的角色,要求幼儿在整个游戏中都待在超市中,但是出现其他情况,如想要去厕所、想要去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幼儿通过分享交流,可以提出更多的办法,这些方法既可以让幼儿解决矛盾,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更多的角色,幼儿的学习体验会有明显提升。

三是游戏规则的生成。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明确游戏规则可以让幼儿对角色行为有更好的认知,如在买东西时需要付钱、人多的时候应该排队等,这些规则能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外界的行为规范。游戏规则是确保游戏顺利开展的基础,幼儿在游戏中无法体会到规则则难以感受到游戏存在的意义。而在游戏分享中,教师也可以引领幼儿针对游戏规则问题开展讨论,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与教师直接设定规则相比较,幼儿自己协商生成的规则,不仅能发挥出幼儿本身的主体地位,得到的游戏规则也更容易让幼儿自身所接受,如客人不能带着宠物进入超市、娃娃在家里不能做危险的事、在玩游戏的时候应该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在买东西时应该排队结账等,这样才会让幼儿对游戏规则有深度感知,从而满足幼儿各项能力发展需求。

新时代下,学期教育需要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践操作需求。而在游戏分享过程中,幼儿不仅要做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手触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幼儿本身的感官体验,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回顾游戏经验。幼儿既可以通过语言分享经验,也能借助动作、画画等方式分享经验。在幼儿自主游戏中,通过游戏分享,能让幼儿更好交流、感知经验,契合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全面激活了幼儿参加自主游戏的积极性,对幼儿的成长十分有利。

五、结语

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最重要的主体,也是游戏分享的主体,教师需要与幼儿共同开启游戏分享活动,保持幼儿的积极性,引领幼儿围绕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游戏情节、游戏中的问题等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促进幼儿自主性游戏水平的提升,还能在游戏分享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及想象力、创造力,为幼儿的综合成长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自主性经验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