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餐菜单英译
——以品珍中餐厅菜单为例

2023-03-22 17:18单瑞菊
现代英语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中餐厅中餐菜肴

单瑞菊

(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0)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餐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中餐菜单的英译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餐走向世界,同时也起到了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作用。 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与餐饮文化的差异,中文菜单的英译需克服语言、文化层面的障碍,并紧密结合中餐厅海外经济发展与传播独特中餐文化的目标,使译文与原文菜单无限接近,从而实现传递信息、跨文化交际与企业自身发展的目标。 因此,提升中餐菜单的翻译质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以品珍中餐厅的菜单英译为样本,统计了该菜单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并依据熊欣[1]总结的跨文化传播中菜单翻译规范,评价该菜单的英译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汉语的菜品信息、传递菜肴背后的文化底蕴、顺应受众读者的语言思维,从而判定品珍中餐厅的菜单英译是否符合传递信息,传播文化,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一、 中餐菜单翻译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中西方菜单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 中餐菜肴的名称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重要人物事迹、传统节日、传说等息息相关;而西方菜肴的名称如西式思维一般,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菜单主要以传递菜品的基础信息为主。中西菜肴名称命名存在的差异给中餐菜单英译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菜单英语存在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总结为三大类别;

第一类是同一种菜肴在不同的地域乃至不同的餐厅有许多的英译版本,没有整齐划一的名称翻译规范。 例如,“懒人四季豆”就有三个翻译版本“Lazy kidney beans”“Dried kidney bean”和“Dry-Fried Green Beans with Minced Pork and Preserved Vegetables”。 这种“一菜多译”问题充分说明了中餐厅菜名英译的混乱现象[2]。

第二类问题是菜肴名称机器翻译。 搜索各大中餐厅英文菜单发现,许多具有丰富内涵和文化的中餐菜名仅用机器翻译简单完成,导致翻译出来的译文既不能准确传递菜品信息,又不能起到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甚至出现错译现象,导致外国顾客对菜品产生误解。 例如,“夫妻肺片”在很多中餐厅中被翻译成“couple lungs”;聊城著名菜肴“临清八大碗”被错译成“Linqing eight bowls”等。 虽然科技不断进步,但是菜单翻译需结合相关文化与菜品信息进行翻译,不能简单地用机器翻译或直译[3]。

第三类是简单音译与错误的音译造成的词不达意现象。 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外国顾客接受并熟知的传统食品,如“饺子”和“馒头”这类主食便可以直接音译为“Jiaozi”“Mantou”。 但是一些小众食品如“摇摇双皮奶”被译为“Yaoyao Shuangpinai”“剁椒鱼头”译为“Duojiao fish head”“雪媚娘”译为“Xuemeiniang”。 这类翻译都没有做到传神达意,并且破坏菜肴原文的信息,让外国顾客一头雾水。

上述问题会令受众顾客对富有文化内涵的中餐产生误解。 菜单翻译的乱象阻碍中餐厅自身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海外传播,从而无法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二、 跨文化交际理论指导下菜单翻译的原则

国内学者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中餐菜单英译状况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停留在基础的语言层面。例如,熊欣在«跨文化交际理论下中国菜名英译研究»一文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菜肴名称翻译的七原则。 文章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该领域,尝试就菜单翻译的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基于中式菜单翻译的目标:吸引顾客、传播文化,文章将以熊欣提出的菜单翻译七原则作为评价准则,分析品珍中餐厅的菜单英译。

语义接近原则。 菜单英译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助顾客消除语言不通带来的点餐障碍,因此,其翻译必须最忠实地传达菜肴自身的信息,为无障碍的饮食文化跨文化交际服务。 这要求译者仔细斟酌译文的选词、语法以及表达,确保英汉两种语言间对应的语言符号指称意义的无限接近,保证受众顾客看到英译菜单时的反应与源语读者的反应是无限趋近的[4]。

文化传播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菜肴名称的跨文化交际翻译活动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菜名的翻译必须尽最大可能地为传播中华美食、弘扬传统文化服务。 另一方面,中餐菜单的英译要达到目的语顾客的阅读期望。

经济发展原则。 餐饮企业翻译菜单的本质目的是使顾客了解菜品的内容、更好地点餐,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经济的发展与海外市场的拓展。

美学原则。 许多中餐往往蕴涵着许多与中国本土文化相关的内容,菜单的翻译除了需要忠实地传递原菜单的信息之外,相关的美学也需要兼顾。

简洁原则。 复杂且冗长的菜单翻译往往会降低顾客的点餐欲望,在“快文化”时代,如何翻译出简洁明了的菜单是具有挑战性的。

最后便是在翻译过程中的创新原则和树立品牌原则。

三、 品珍中餐厅菜单翻译实践分析

文章统计了品珍中餐厅的70 道菜名翻译所用的翻译策略,并从中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分析其是否达到了传递原文信息和传播文化的最终翻译目的。 整理发现,品珍中餐厅菜单翻译最常用的策略是直译,意译、解释性翻译、增删法则出现频率大致相同,而后设表述没有涉及。

(一)菜单翻译原则分类及排序

菜单翻译七原则在实际翻译的运用过程中会出现冲突情况,因此在分析菜单翻译是否符合七原则之前需对其原则进行分类和排序。 菜单最重要的功能是要传达菜肴的基础信息,因此进行菜单翻译时,首先要遵循语义接近原则。 其次,菜单英译后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外国顾客,再加上中餐特有的文化内涵,每道菜肴都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展示,菜单翻译在无形之中传播着中国文化,因此文化传播原则位列第二。 菜单翻译又应具备简练而不失美感的特点,语言的简洁与优美属于美学原则,所以,美学原则排在第三位。 当上述三种原则均无法遵循时,就需要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语言的束缚与枷锁,进行译名的创新,尽量做到“信达雅”,创新原则在此时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文章只分析前两个原则:语义接近原则和文化传播原则。

(二)语义接近原则分析

1. 符合原则的翻译分析

品珍中餐厅菜肴名称的英译中,77%的译名采用直译策略,直译能够最大限度地传达源语菜肴的核心信息,在用词方面相对准确,实现了语义接近原则的效果。 将菜肴名称简单进行直译,即免去繁杂的表达又使受众顾客普遍接受。 例如,“青苹果法国鹅肝冻” 译为“Jellied Goose Liver with Apple Juice”“芥辣野木耳”译为“Wild Black Fungus with Wasabi”。 对稍微复杂一点的菜名“秘制五香黄牛肉”译为“Marinated beef shank with herb and Five spices”译者在翻译时采取直译的策略,保留了文化特色“五香”。 “游水海鲜”顾名思义就是仍会游走活动的海鲜,即新鲜海鲜,所以译者意译为“Fresh Seafood”,直接简练地传递菜品要表达的信息。

就翻译策略而言,品珍中餐厅的菜单翻译基本采用了直译,能够最大限度地传达菜肴的基本信息,使顾客更好地了解该餐厅的菜肴,基本上符合语义接近原则。

2. 违反原则的翻译分析

高质量的菜单翻译往往需要解决语义接近原则和其他原则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各个原则之间的相互平衡。 英汉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使得菜单翻译无法高度对等。 但是,菜单的英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与内涵,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无限接近。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菜肴名称中包含了许多食材的名称和烹饪方法。 若果严格遵守语义接近原则进行翻译,在某些时候会使外国顾客产生理解上的障碍,阻碍这道菜的销售,因此影响经济效益,与经济发展原则冲突。

例如,“壹品蟹粉狮子头”译为“Lion's head with crab powder”“老虎斑——Tiger grouper”“珊汁老虎虾球——Tiger prawn balls in Shanxi sauce”。 “龙皇带子酸辣羹”译为“Dragon emperor belt sour and spicy soup”“软心叉烧酥”译为“Soft heart barbecued pancakes”,显然译者只是看着字面进行翻译,而没有深入挖掘菜品的做法以及食材的信息,导致出现滑稽的译名。 上述翻译就是典型的违反语义接近原则的案例,不但没有传达出原文菜肴的基本信息、表现菜肴特征,反而产生理解障碍。 因此,语义接近原则不是过分的直译,译者可以借鉴西式菜单名称的特点进行翻译,在菜肴名称难以处理时,采取翻译菜肴的主配料的方式,必要时可以在菜肴的名称后面添加后设表述。

(三)文化传播原则分析

文化传播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菜单翻译要准确深刻地呈现中国文化内涵,达到文化传播和源语文化保全的目的。 另一方面,菜单的翻译也要照顾受众顾客的阅读体验,必要时采取文化省译。文化保全和文化省译是两种不同的处理手段,当文化保全与其他的需求发生冲突时,译者会采取文化省译的翻译方法,省略其中的文化意象。

1. 符合原则的翻译分析

品珍中餐厅的菜单翻译大部分成功保留了地方文化的特色。 例如,“大煮干丝”这道菜的汉语名称中没有包含地名,但是查阅资料可知。 这道菜是扬州地区的名菜,具有浓厚的“扬州色彩”,品珍中餐厅将其译为“Braised dried bean curd with fish broth Yangzhou style”,译文中特地加入了“Yangzhou style”“即烧片皮鸭”翻译为“Cantonese style roast duck”,着重强调了“Cantonese style”,以区分著名的“北京烤鸭”。 这样的译法达到了文化传播和保留地方特色的目标,又不会因为过于强调烹饪手法而造成的语义障碍。

由此可见,菜单的翻译难度较大,遵循文化传播原则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许多菜肴采取删减的翻译策略,为了简练地传达菜肴信息,省略了其中的文化意象。 例如,“芝士红尘妃子笑”这道菜当中蕴含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唐明皇为搏美人一笑,不惜每日千里从岭南地区快马运送荔枝。 译文为“Braised dumplings with cheese”,虽翻译出其中的典故,但是却在语义接近的基础上传递了菜肴的信息。 因此,评价菜肴的译名是否符合文化传播原则,不应过分苛求将中餐的文化意象全部搬过来。 只要译名能够兼顾语义接近,便是文化传播的方式。

2. 违反原则的翻译分析

品珍中餐厅菜单翻译中,“软心叉烧酥”翻译为“Soft heart barbecued pancakes”。 文章搜索资料发现“软心叉烧酥”大多数是以糯米为主要食材,糯米心口感柔软,而外部却又酥脆可口,所以厨师大胆地用“软心”来命名,但是译名没有体现出这道菜肴的特色,“软”与“酥”。 此外,“Soft heart barbecued pancakes”还会给外国各科造成误解,将其理解成“心软的烤薄饼”。

品珍中餐厅的菜单翻译存在“菜名结构不一致”的现象。 “金汤野米绘花胶”翻译为“Wild rice braised flower glue in golden soup”。 文章查阅资料发现这道菜的汤是由鸡汤熬制,因其营养价值极高且鸡汤呈现金黄色,所以汉语名称中带有“金汤”,但是译名月没有将其翻出来,反而采用了生硬的直译法,没有传递原文的基本信息与菜名结构,令顾客一头雾水。

文章认为,后设表述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可以应用于品珍中餐厅的菜单翻译中,方便目的语顾客获取菜单基本信息,既促进餐饮企业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四、 结论

综上所述,一份菜单的翻译若能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符合语义接近原则和文化传播原则,使目的语顾客更容易获取菜单信息的同时感受到菜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便可推定该菜单的翻译达到了准确传递原文信息、传播中华美食文化与促进自身经济发展与品牌发展目的[5]。

译出优质的菜单需要译者充分了解源语和译语两种文化背后蕴藏的差异,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翻译出菜肴的基本信息及蕴含其中的文化意象,让外国友人在品味中华美食的同时感受中国底蕴深厚的文化,从而真正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菜单的翻译能够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餐饮企业在海外的立足与发展,从而提高中华美食文化的国外知名度与接受度,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中餐厅中餐菜肴
海外中餐繁荣基地齐聚扬州,共商海外中餐发展
以食为“桥”推动中餐文化走向世界
暑月乘凉宜早起 清补菜肴入馔来
Chinese cuisine finds fans in Ethiopia 中国菜肴在埃塞俄比亚成功“圈粉”
《中餐厅5》官宣,长沙又要火了!
调查
外婆家中餐厅
河中餐厅
辣出火红年味
中餐餐具包装设计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