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下青少年体育“家校社”联动机制研究

2023-03-23 06:38李志诚高晓峰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青少年家庭

李志诚,高晓峰

(1.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2.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088)

2020年在部分省市体育中招考试的过程中,学生的体能成绩相较于往年差距较大,客观体现了学生居家学习导致体育活动严重不足和体能明显下降的现实,而体能锻炼的不足会波及学生的内分泌调节,进而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这种主客观因素的推动下,“家校社”联动显现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青少年体育界定为义务教育,并以当今的学区房客观现象为依据对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家校社”联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增强全社会的体育参与意识。

1 青少年体育“家校社”联动机制实施现状

当前学界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研究成果已经颇为丰硕,形成了4种不同的理论学派,分别为“以家庭为主体的三方联动”“以学校为主体的三方联动”“以社区为主体的三方联动”“三方各为主体的联动”机制。北京、天津等地的部分街道已展开相关的实践,并总结出3种特色的联动机制模式,分别是以社区教师为纽带的学社衔接模式;以学校为主体的合作共建模式;以体育“能人”为核心的志愿者模式。近20年的实践成果与当下面临的新形势应引发体育教育工作者思考与启迪。

1.1 以社区教师为纽带的学社衔接模式

2001年4月,天津市南开区教委成立了南开区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对教育系统内的教师资源进行统一调拨。同时签发了《关于派驻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管理的暂行规定》(南教字2001〔47〕号)文件,首批社区教育专职干部、教师进入社区,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为目标;以青少年校外教育、人生早期教育、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成员教育等5项工程为主要任务的社区教育工作,发挥学校与社区衔接的纽带作用。

在青少年社区教育中,开展体育活动、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成为社区工作重点。自2004年,天津市南开区每年寒暑假前都向各街道下发《南开区青少年社区活动方案》的通知,对开展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组织提出明确要求,各街道、社区根据自己具体情况积极开展活动。如2017年寒假期间,为了增强青少年对全运会的了解和认识,在社区教师的组织下,万兴街道在社区举行了趣味体育以及全运会知识抢答活动,王顶堤街道的两个社区举办了青少年跳绳比赛,体育中心街道的奥城社区举办了乒乓球比赛等。体育活动的成功举办受到青少年和家长的积极响应和好评。寒假期间社区教师组织开展的“冬季运动4个1”活动,即每人1根跳绳、每天在社区跑1圈、每天做1次广播操、每天锻炼1小时,至今已经13年,受益者达9000多人。社教办从社区教育经费中拨出专款,奖励在假期活动中的优秀青少年和街道社区。作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接者,社区老师根据青少年锻炼的需求与状态,制订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总结经验,反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统筹整合教育资源,是构建青少年“家校社”一体化阳光体育的关键因素。天津市南开区的社区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中发挥衔接作用,使学校体育得到延伸。由此可见,社区教师选派制度是实现青少年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阳光体育的一种有效尝试。

1.2 以学校为主体的合作共建模式

天津市南开区川府里小学与南开区易川里居委会于2011年6月正式签署了一份合作共建协议,为“家校社”共建模式提供协作机制保障。协议书中明确了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学校与社区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一是成立合作共建领导小组。校长与社区主任任组长,德育副校长与街道文卫科科长任副组长。二是成立实施工作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学校、社区协作各项事宜的统筹安排与策划;实施工作组主要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与开展。这是合作共建的组织保障。三是建立人才队伍,为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提供人才保障。小学从内部挖掘优秀体育教师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在外部与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等院校建立合作,成立在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辅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搭建一体化互动平台,学校场地向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和青少年锻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活动场地。例如,每年由社区主办、学校提供场地召开社区居民运动会。以家庭为单位报名参加,比赛成绩作为参加评选学习型家庭的必备条件。川府里小学姬琳校长说:“这些工作虽然给学校增加了一定的物质、时间投入,带来管理上某些不便,但它在给社区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必然树立学校在社区中的良好形象,在促进社区居民文明素质提高的同时,必然改善学生受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反作用于学校教育。”

1.3 以体育热心群众为核心的志愿者模式

天津市南开区积极挖掘体育热心群众志愿者,形成社区的青少年体育参与氛围。如退休老人孙作岳是昆仑派武术的传承人,2006年在学府街道双峰里社区成立了一支志愿少儿武术队,训练地点设在长虹公园。经过十多年的坚持,已经发展为20多人的长期武术队。在孙作岳的悉心教导下,这支少儿武术队参加了世界霍元甲武术比赛、第三届全国武术大会、第十四届武术之乡武术比赛等,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展示平台,孙作岳还带领该队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赞扬。这样热心的行为影响了社区一个又一个家庭,提升了整个社区的体育参与氛围。

天津市南开区在全国首次以一个厅局级的行政单位开展了“家校社”青少年体育的积极联动,经过十几年的运行,社区教育办公室的专职教师付出了辛苦和努力,实施了学术中的“家校社”联动的课题,逐步获得了南开区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支持。这些宝贵的经验为家校社一体化、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模式的构建、完善其在全国的推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保障。

2 社区体育服务的担当

学区房近些年异常火爆,基于这种客观现实,学校应主动依靠学校周围社区力量,完成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任务。社区基于有利的地缘和空间优势,以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为联动,积极促进邻里和睦关系,创造社区和谐发展态势。社区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通过成年人自身的良好形象和表率作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社区利用学校的行政力量辅助社区开展体育活动,尝试青少年过程性的体育分数由社区打分,避免当下体育中招考试中的过程性分数的缺失,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避免社区的人情和寻租机制是要思考的问题。

3 学校体育任务的转变

划片入学的政策对学校附近社区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带来了方便。“家校社”多方联动,加强家庭体育教育,健全社区教育制度,完善家庭体育作业设计,共同提升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学具有多维参与、实时互动、高效反馈的动态特点,这就使体育课程需要有效督导机制。提高体育教学内容吸引力是体育教学的方向,但是考虑到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自控力等因素,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家庭、社区等的共同助力。

3.1 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

学校负责建立“家校社”共同沟通的平台。首先,通过平台可以让家长了解青少年在校体育锻炼的情况,课堂体育课程内容和动作方法及其动作要领,有利于家长单独对学生进行锻炼指导。相互协作有助于达到对青少年体育作业进行监督的目的。其次,在家长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辅导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地解答。再次,在平台上家长对青少年每天的运动进行打卡,同时设立体育锻炼打卡评比奖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为青少年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开放校区体育锻炼器材和设备,有助于学校附近的青少年进行锻炼。

3.2 从主导型到配合型转变

学校体育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转变成为对青少年学习锻炼的辅导者。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作业进行打分,并将其纳入体育平时成绩中。青少年体育课程的内容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家庭运动会中。青少年学习到的体育运动知识有了展示的平台,提高了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还促进了与家长的交流。另外,学校联和社区共同举办家庭亲子趣味赛,将比赛在互联网上直播,渲染体育锻炼的氛围,让更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极大推动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3.3 从教学型向业务指导型转变

学校应通过平台定期安排体育教师对家长发布进行体育锻炼安全隐患的知识,并发布有关体育锻炼考核要求,提高家长运动锻炼安全意识。其目的是让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并且对相应的考试内容和标准做到提前了解,掌握相应考试项目动作要点以便指导监督。由于青少年普遍缺乏自我安排学习计划的能力,家长须花费时间和其共同锻炼,根据考试内容安排锻炼进度。为此,体育教师负责发布消息的同时,还应该对家长所反馈的问题进行解答。体育教师只有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家长认同学校的价值。

3.4 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型转变

学校负责协调分配体育教师到社区工作,在社区的帮助下组织体育指导团队,把专业的辅导带到社区中,让体育教师走出课堂。鼓励具备良好运动基础的居民成为志愿者,加入社区体育指导团队。线上线下相结合,学校更能了解学生真实的校内校外体育锻炼情况,并使之得到有力的监督,让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

4 家庭体育的参与

体育作为增强体质和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体育教育不容缺位,家长应肩负起体育教育的义务,并形成以下观念。

4.1 增强家庭体育观念

教育活动并非是学校单方面责任,从根源上讲,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起源。我国从魏晋南北朝时就有关于家训、家戒、家教、家范等专门的家庭教育论述。随着社会分工的演变与细化,学校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主阵地。而体育作为一门非主课的学科教育观念,使多方对其的重视程度从学校逐层递减,造成了“重文轻体”的现象。但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体育的参与,家长必须转变对体育的观念,要以身作则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要鼓励青少年也参加体育锻炼,并让体育锻炼成为家庭的重要活动,让大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2 体育是青少年健全身心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是身心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此过程中不可缺少体育锻炼。当前,青少年体质令人担忧,其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下滑明显,而家长应该认识到不仅仅是饮食会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体育锻炼也会促进其身心发育,家长应积极培养青少年的运动喜好,挖掘其最大潜力,增强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其自信心,使其感受体育锻炼带来的愉悦。另外,家庭体育应成为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助力器,家庭有条件下应为其进行体育活动提供简单器材、小场地等;家长应重视青少年的体育作业,应掌握基础的培养运动技术方法,在青少年完成体育作业时进行科学合理指导,避免其受伤。

5 联动机制实施的困境分析

5.1 制度的完善与改进

制度不健全是指政府及有关教育部门在“家校社”联动机制一体化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尚未形成规章制度,这种情况下,三方联动在实施过程中就缺少制度上的保障,无法可依,其在社会上的可信度就会降低。此外,联动机制缺乏专门的活动组织和管理部门,无法统筹协调整合教育资源。例如,社区活动不少,但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而真正适合青少年参与的体育活动游戏开展得较少,若青少年想在小区内进行体育活动锻炼,缺少专门的组织和相应管理者,那么全社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将很难开展起来。

5.2 体育意识淡薄

家长对青少年健身意识不重视,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方面,很少主动到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同时,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未能营造出一种很好的社会氛围来,也就没能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5.3 物质保障不足

“家校社”联动机制的实施,如果没有人力、物力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将无法顺利开展。近些年,虽然学校和社区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已有增加,但是在一些实力薄弱的学校和边缘社区仍然不足。除了增加物质投入以外,学校、社区还应积极发动,发挥社会企业、志愿者、公益组织等的作用,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广大群众都能意识到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

5.4 监管机制不健全

“家校社”联动机制的实施需要有效的监管机制,这样才能够发现和解决困难,突破壁垒。政府联合教育局、体育局、青少年儿童基金会等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为三者联动提供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并对表现突出的学校、家庭和社区(或个人)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激励和促进父母和青少年积极参加社区(或学校)各类活动。

6 联动机制实施的途径

6.1 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运行机制

社区教育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家校社”联动机制建设,紧密协作、发挥“三结合”教育的“共建、共育、共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家校社”联动机制形成一种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一体化建设的组织体系。同时,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有效实施。社区、体育系统、教育系统联动,并从人、财、物的分配以及家庭负担统筹考虑。

政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重点建设一批规模中等、经济实用、功能配套完整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场地设施。在青少年体育教育改革中,联动机制倡导家庭“家长榜样”和社区“活动促进”,使家长和社区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教育承担应尽责任,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区为补充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关爱机制。

6.2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资助机制

以街道办事处(乡镇)为据点,建立区域社区教育办公室,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进行人员选派并深度融合,人员的年度考核由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进行。财政部门联合多家单位对参与社区服务的人员调拨专项资金支持,保障其积极性。

全民健身与青少年业余训练体育系统可拨出部分资金作为街道(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专项经费,周边学校也可以与社区签署协议,将校内体育教育资源向周边社区输出,实现学校与社区的“互参共管,互促共有”,将青少年的体育活动落实到家庭生活中,形成常态教育机制,既充实学生课余时间、假期生活,又提高假期生活质量。

在“家校社”共享共建过程中,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投资立足于长远,对于体育系统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受益颇深。而教育系统的目标是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整体性、连续性创设良好氛围。

7 结语

“家校社”3个层面协同发力,协调好体育局、教育局和街道(社区)、青少年家庭之间的协同机制,以此保障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从当前单一局限在校园内,不断拓展到社区、公园等区域,促使青少年持续地参与体育活动。大力开展以学校为主体,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建模式,以学区房政策形成的生源就近等基本格局,加强学校和街道(社区)之间的互动,借助体育系统全民健身计划的财政拨款,利用社区空间和教育资源形成体育教育合力。把学校体育延伸到社区,体现了和谐社会发展与优质教育相交融的态势,为当前的体教融合发展做好机制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青少年家庭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发明家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