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出来的癌症信号

2023-03-29 00:41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3年3期
关键词:消化道食管癌食管

受访专家

杨爱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镜培训中心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超声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市消化内镜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擅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早期癌、胆石症、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胆管癌等病的超声内镜、内镜下微创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二下午、周二晚上

今天要说的这种肿瘤,在被发现时很多都长到了十几厘米长,就是因为它的症状太容易被忽略了,可能仅仅是吃饭时的“噎”,就是可怕的癌症在发出信号。这种会造成进食时噎膈的癌症正是食管癌。

食管是人体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它上接咽部,下与贲门相连,所有吃下喝下的饮食,都必须通过这条“咽喉要道”才能到达胃中,进一步被人体消化、吸收。食管癌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中国的食管癌发病率高达16.7/10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位居第5位,就诊时患者往往已处于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很低,不足30%。而全世界每年新发的食管癌患者约为40万例,有50%以上都发生在我国。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杨爱民主任告诉我们,噎是非常重要的食管癌预警信号。我们可以通过区分 “癌症噎”和“非癌症噎”,来帮助早期识别食管癌。

这种“噎”,要格外当心

杨主任曾接诊了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这位患者有较长时间的“噎”感,几乎每餐都会出现,一直以为是胃的毛病。杨主任接诊后,开具了多项检查,最后确诊——食管癌晚期。其实他半年前就简单体检过,但并未进行消化道内镜的检查,这次通过内镜检查才找到噎膈背后的元凶。

杨主任告诉我们,“噎”的症状和食管癌高度相关!食管是一个管状结构,如果里面长了肿瘤,不仅会占据管腔,还会影响食管的推进功能,导致食物下不去,我们就会有“噎”的感觉。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的“噎”并不是食管癌,仅仅是因为吃多了、吞咽功能障碍或是消化不良等因素导致的“非癌症噎”。我们可以从“噎”的好发部位、诱发食物类型以及发作频次来进行区分。

好发部位

食管大约长25厘米,总共有3个位置容易发生狭窄:①颈部位置;②气管与食管交错处;③食管与胃连接处贲门位置。食管癌最好发的位置在第2个狭窄处气管与食管交错处,一旦发生会表现为胸骨后的“噎”,其次是贲门,表现为剑突上部噎,最后是颈部位置,表现是喉咙噎。如果出现这3处位置的噎膈,需要格外小心,建议及时进行消化内镜检查以排除风险。

诱发食物类型

噎的感觉基本都出现在进食后,吃干的固体食物噎,稀的不噎,需要考虑是不是“癌症噎”,如果吃固体液体都一样,考虑是“非癌症噎”。

发作频次

如果经常噎,并且逐渐加重,先是吃固体会噎,后面无论吃什么都噎,就要考虑是否是“癌症噎”。如果很偶尔发生一次,或者一吃凉的食物就会噎,考虑是贲门失弛症;如果平常噎得慌,吃东西反而没事,这可能跟情绪有关(中医称之为梅核气)。

是什么在伤害我们的食管

癌症的发生可以理解为细胞生长、复制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正常的细胞发生了“变异”。食管内壁十分脆弱,如果因为种种因素造成了损伤,那么机体就会修复这种损伤,而如果损伤—修复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食管黏膜细胞频繁地复制、生长、受到刺激,那么这些细胞复制、发生出错“变异”的概率也会增高,这就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生率。专家告诉我们,物理伤害、化学伤害、生物伤害对食管都有巨大的破坏作用。

坏行为1:物理伤害

这种物理损伤主要是机械损伤,如吃下的烧饼、饼干等食物质地过硬,或是一次性吞下较多干硬的食物,食管黏膜在这样的饮食过程中可能会被磨伤、划伤。

高温烫伤也是损伤食管黏膜的重要因素,食管黏膜只能承受50—60℃的温度,刚沏的茶水温度通常在80—90℃,刚出锅的饺子、面条温度约为80℃。饮食用开水水、热茶、胡辣汤等过烫的汤水,高温可以直接造成黏膜的损伤。曾有测试,刚刚出锅的疙瘩汤,盛至碗中时为71.6℃,而放置15分钟才降至47.3℃。

需注意,饮食过快、吃得过猛也易烫伤食管,主要是因为食物在筷勺中、口中降温不充分,进入食管时仍有较高温度所致。食物经过食管需要9秒,高温入口即使能够耐受,食物进入食管时也仍然无法冷却到足够低的温度。

杨主任强调,过硬过烫的饮食习惯会对食管造成损伤,而食管自我修复需要3—5天,如果您的饮食习惯不断伤害食管黏膜,那么在不断的修复过程中,就非常有可能造成癌细胞的产生,最终导致悲剧。

坏行为2:化学伤害

饮食中存在的种种化学物质在被人体吸收前,在途径食管时也会直接对食管黏膜造成刺激。比如腌菜、腊肉、咸鱼等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类的致癌物质,可能刺激食管黏膜,增加食管癌的发生概率;烈酒中的酒精含量浓度过高,也会刺激食管黏膜,如果经常饮烈酒,也会导致食管黏膜反复的损伤。

坏行为3:生物伤害

食管癌的生物因素中,发霉食品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各种发霉的食品,如霉变花生、霉变谷类、霉变蔬菜等,其中都含有一种或数种对人体有害的真菌,这些真菌可能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增加食管癌的发生率。同时这些霉变的食物里还含有很多致癌物质,比如黄曲霉菌分泌的黄曲霉素等,属于强致癌物質,这是导致食管癌以及其他癌症重要的危险因素。

杨主任告诉我们,食管癌发病有鲜明的地域、人群特征。在我国,食管癌发病的地域分布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尤其是河南省、河北省和山西省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麓地区,是食管癌的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高达1/1000。城乡对比中,农村的食管癌的发病率更高,约为城镇人口发病率的2倍。人群对比中,食管癌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食管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主要的影响因素,便是上文提到的3类“坏习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防范。

★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

专家介绍,年龄大于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条件的人,即为食管癌的高风险人群。

1.有热烫饮食、吸烟、饮酒、嚼食槟榔等生活饮食习惯。

2.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广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高发;山东、江苏、安徽较高发)。

3.患有食管癌前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巴雷特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等)或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

4.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疾病史。

★ 不被人注意的食管癌危险因素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也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懒得动,吃完饭就坐着、躺着不动,容易造成肥胖,肥胖会增加多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风险,食管癌也在其中。另外,胃和食管是连在一起的,缺乏运动、运动不当(比如饭后运动过度等)也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风险,容易伤害食管,久而久之可能引发食管癌。

口腔健康状况不佳

“牙”即口腔卫生、口腔健康状态。这是很多人忽视的食管癌危险因素。一方面,口腔是一种带菌环境,如果口腔卫生不当,刷牙时间不够、刷牙不到位等,口腔处于非常复杂的细菌环境,有害菌偏多,其代謝产物会随着唾液、饮食直接作用于消化道,增加胃癌、食管癌的风险。

同时,口腔健康不佳容易导致牙周疾病,从而影响人的咀嚼功能。牙齿不好的人饮食也会收到影响,如果因为牙的因素而少吃、长期吃流质,营养容易不均衡,也会影响消化功能。如果因为牙齿不好而狼吞虎咽,咀嚼不充分便吞下食物,不够细碎的食物、过于干硬的食物在通过食管的过程中,也会造成食管黏膜的机械性伤害,长期如此会增加食管癌风险。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近几年来是研究的热点,目前主要研究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有近200多种亚型,主要分为低危型、高危型。研究发现,高危型HPV16容易导致发生食管鳞癌。

筛查的金标准——消化道内镜检查

在很多案例中,都出现了定期体检却最终等到食管癌晚期才发现的情况,这是因为食管癌处于常规体检的“盲区”中。杨主任告诉我们,食管是典型空腔脏器,就像没有水流的水管。这个特性使得普通体检的X线摄片检查和B超检查都很难发现食管肿物。消化道钡餐等能够识别的检查方法,又因为操作不便、痛苦较大,几乎不会出现在日常体检中。专家强调,筛查食管癌要靠金标准:消化道内镜检查。

上图即为内镜检查中的食管癌组织影像,可谓是一览无余。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将一根纤细的可视镜头从口腔深入消化道中,经过会厌、食管、贲门进入胃部,最远可看到12指肠部位。镜头带有照明功能,会将消化道照亮,黏膜组织的状况会清晰地出现在医生面前的显示屏上,遇到可疑之处还能进行染色、取样等操作。内镜检查总体来说痛苦较小,无麻醉情况下会有一定程度的恶心感,但大多数人可以忍受。现在也广泛开展了无痛胃镜,即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患者不会感受到任何痛苦不适,但有心肺功能异常等不适合麻醉的人,可能无法使用无痛胃镜。胃镜检查的要求是空腹,空腹时间各医院要求不同,多为8—12小时。通常前一晚餐进食清淡、软烂食物后,即停止进食,仅允许少量饮水,第2天早晨去医院进行检查。部分医院将内镜检查加入体检项目,可以在体检中心加项、预约检查,其他医院则需要前往消化科挂号就诊、开具检查单。

杨主任推荐上文提到的高风险人群,45岁后至少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推荐的检查频率如下:

1.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内镜下高危因素或病变长径大于1厘米者,每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持续5年。

4.无异型增生的巴雷特食管患者,每隔3—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食管癌的治疗

食管癌的治疗手段与其他癌症相比无特殊性,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与免疫等,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评估、个体化治疗。原则上来说,越早期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早期食管癌在内镜下就可切除,中晚期食管癌在微创腔镜下可切除,避免大的手术切口,第2天就能下地,也不需要放化疗。但如果侵犯周围组织情况严重,或是有转移等情况,可能需要选择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具体的治疗方案,咨询医生。

化疗主要应用于术后,规范化疗可以增加5年生存率。目前可以用于食管癌治疗的靶向药也有上市,可以根据医嘱使用。

(编辑    周逸宁)

猜你喜欢
消化道食管癌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猪的消化道营养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