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钙补进骨头里

2023-03-29 00:41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3年3期
关键词:钙质骨量成骨细胞

受访专家

薛庆云

北京医院骨科首席专家,北京醫院肩关节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次到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等国参加学术交流。中华骨科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分会骨关节炎工作组副组长,北京骨科学会基础学组主任委员,北京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肩肘外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老年医学研究会骨与关节分会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研究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学会委员,全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前组长。

长期从事肩关节疾病、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腰腿痛、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冻结肩、肩袖损伤、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骨质疏松、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国内最早开展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冻结肩等疾病的外科医师之一。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出现骨质流失乃至骨质疏松的情况。调查显示,骨质疏松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5%,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58%,80岁以上则高达100%。而骨质疏松带来的最直接风险,便是“易骨折”。骨骼的坚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中累积的钙质,一旦钙质、骨量流失,骨骼就会变酥、变脆。

《养生堂》节目现场,专家拿出了2根动物的骨骼,其中一根在特殊处理下,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骨质疏松。实验员拿起锤子敲击,骨质疏松的骨头轻易就发生了断裂、碎裂,而同等力度下正常骨骼却没有发生明显损伤。尽管在人体中,骨质疏松的骨骼外部还有肌肉、脂肪、筋膜的保护,但是这样的骨骼在外力冲击下仍旧十分易损。对于老年人来说,骨质疏松骨折常发生在脊柱、下肢,一旦发生可能会较长时间无法活动,带来的肺炎、血栓以及骨量加剧流失等风险,会直接威胁老年人的生命。来自北京医院的著名骨科专家薛庆云教授告诉我们,防控骨质疏松是一个系统工程,补钙本身也大有学问。

〇 骨质疏松性骨折——沉默的杀手

薛主任分享了一位曾经接诊过的患者。那是一位艺术家老奶奶,年轻时很注意自己的身形体态,一直吃素,但年纪大了之后,发现有时候咳嗽会胸背疼而咳不出痰,还引发了肺炎,恢复后发现一搬重物或是咳嗽,就会再次出现类似症状,反复几年后,背变驼了,人也变矮了,症状也愈发严重。一次站起时差点摔倒,身边人赶紧扶抱了一把,结果听见“咔嗒”一声,送往医院发现肩膀已经骨折。在多次会诊检查后医生发现,她的肋骨也有多处陈旧骨折,做手术时,骨骼已经脆弱到可以用剪刀来进行修正了。

专家表示,这位奶奶正是一位非常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骨骼里的钙已经基本脱失,轻微的外伤就可以出现骨折。与大家想象中的骨折发生场景不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往往不需要遇到暴力击打、摔倒等。以脊柱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为例,临床统计发现75%以上的病例病史中,没有出现跌倒或更强的暴力击打,很多时候仅仅是开关门、端汤锅、拿几本书甚至咳嗽,骨折就发生了。很多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疼痛并不剧烈,比如脊柱骨折的腰痛会与腰椎间盘突出的腰痛混淆,肋骨骨折则多出现咳嗽时疼痛,导致以为是肺的问题而反复在呼吸科就诊。

人体骨量变化曲线

骨质疏松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源于骨量的逐渐丢失。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人体骨量会达到峰值,此时的骨密度最高,然后骨量会进入一个平台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50岁以后,特别是女性绝经以后,会出现一个快速的骨量丢失过程,持续约10年的时间,等到60岁之后骨量丢失的速度开始减缓,但仍在持续。等到我们80岁弯腰驼背的时候,我们已经丢失掉人体骨量的30%—50%。

男性的骨量丢失速度较女性相对减缓,男性50岁以后会逐渐出现骨量的丢失,80岁的时候,男性身体中的骨量会丢失20%—30%。

从这样的曲线不难看出,防范骨质疏松其实是我们“一生”的任务。专家告诉我们,青少年时期加强运动、保证营养,可以积累更多的骨量,相当于让曲线的顶点更高;到了中年,保持锻炼、营养均衡,减少哪些伤害骨量的行为(比如吸烟饮酒、咖啡摄入过多等),可以延长平台期、推迟骨量衰减的到来。这相当于让曲线下行的转折点出现得更晚。而女性到达围绝经期(更年期)、男性到达55岁左右,骨量开始快速流逝,日晒、维生素D补充、补充钙质一个都不能少。这一步相当于让下行曲线更加平缓。

〇 抓住迹象,及时识别骨质疏松

过往的历史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提高警惕,通过一些迹象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威胁。专家告诉我们,身高变矮、驼背、腰背痛、脆性骨折都是骨质疏松已经发生的信号。

身高变矮:尤其是比年轻时变矮4厘米需要警惕,及时去骨科就诊。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多源于骨质疏松性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相当于脊柱中的某一椎体(多为胸腰椎椎体)被上下椎体压扁,造成整个人体的变矮。这种压缩性骨折发生后,可伴有疼痛甚至仅有轻微不适,很多人会将这种身高变矮与衰老导致的身高减少混淆,进而错失最佳诊疗时机。

不明原因的驼背: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可能加大。

不明原因的腰背痛:腰背痛、关节痛、腿痛等疼痛也是骨质疏松的信号,尤其是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经常发生的疼痛,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脆性骨折:所谓脆性骨折就是身体或肢体在没有受到明显外力的情况下,或者只受到非常轻微的外力就发生骨折情况。核心特征是“自发性”和“轻微外力(轻微外伤)”,一旦发生几乎可以确定存在骨质疏松。

一项检查,让骨质疏松无所遁形

在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是骨密度检查,全称为“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无创,辐射相当于过一次安检门。当此项检查的T值大于-1时表示骨量正常,保证日常饮食和运动即可;当T值大于-2.5,小于-1时,表示为骨量减少,建议日常需注意饮食,如多食用牛奶、鱼虾、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以及蛋黄、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并多在阳光下活动,促进骨质形成,减少骨量流失;当T值小于或等于-2.5时则意味着已经发生骨质疏松,建议应根据自身症状额外补充钙质或维生素D,及时调整饮食,多晒太阳,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日常体检中可能会使用足跟骨、腕骨的检测,其准确性一般,仅适合用于体检或大样本的人群筛查,准确诊断还是需要依靠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

〇 把钙补进骨头里

曾有知名专家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将新骨骼生成比作煮饭:“维生素D就是水,钙则是米。但仅有米和水无疑是做不出饭的,还需要一口能用的电饭锅——我们的人体。”一方面,原材料的钙、维生素D缺乏可造成成骨减少,而即使原材料足够,人体的代谢能力异常还是无法将原材料有效利用、变成骨骼。所以补钙就能解决骨质疏松,算得上是典型的误区了。

除了代谢能力,人体的吸收能力也非常关键。钙质随着饮食进入人体后,还需要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血液的转运,以及肝肾的代谢,才能最终为骨骼所用。一旦肠、血、肾功能异常,钙的吸收也会出现问题。比如肠道不吸收、难吸收钙质,可能会导致便秘;而血液中堆积太多钙质导致血钙升高,可能引发血管硬化;肾脏对钙的吸收能力不足,钙质沉积在肾脏则可能增加肾结石的发生风险。

而想要把钙真正地补进骨头里,专家告诉我们,有两个要素缺一不可——更易吸收的鈣质,以及为钙质导航的“小助手”。

1.更适合老年人吸收的钙——乳钙

市面上常见钙制剂的具体含钙量:元素钙为100%的纯钙,碳酸钙含钙元素40%左右,磷酸氢钙含钙元素23.3%左右,醋酸钙含钙元素22.2%左右,柠檬酸钙含钙元素21%左右,氨基酸钙的钙元素含量在19%—21%之间,乳酸钙和L-苏糖酸钙一般含有的钙元素约为13%,葡萄糖酸钙所含的钙元素最少,仅为9%。

乳钙的人体吸收率高达62%—70%,远高于碳酸钙和乳酸钙的吸收率,而且乳钙给肠胃带来的负担更小,不易导致胀气和便秘。中老年人可以选择牛奶或者奶粉来补充乳钙。牛奶同时也是优质蛋白的绝佳来源,补充优质蛋白也有助于增肌减脂、增强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可以选择酸奶、奶酪等,牛奶的发酵与烹饪通常不会导致其中的钙质出现明显损失。

2.连接钙质和骨头的小助手

专家告诉我们,小助手其实有2种——吸收助手和壮骨助手。吸收助手主要负责帮助钙质吸收、使其充分参与骨骼生成,而壮骨助手则主要负责增强骨细胞的活性。

吸收助手——维生素D

维生素D重要的作用是在肠道内促进钙的吸收,除此以外,也能够增加肌肉内蛋白质合成与肌肉对钙质的利用效率。天然食品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少,很难通过饮食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补充维生素D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晒太阳。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在人体皮肤后,可以让体内的7-脱氢胆固醇在光化学反应下形成维生素D,然后这些维生素D进入肝脏被代谢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3进而被人体利用。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中,90%—99%都需要依靠晒太阳而获得,仅10%—20%从饮食中获得。

晒太阳的时间一般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后最佳。春秋时每天20—30分钟;夏季每天5—10分钟;冬季每天30—60分钟。晒太阳时要让皮肤和太阳直接接触,不要穿得过于严实,不要涂过厚的防晒。专家提醒,北京以北地区(北纬40度以上)的紫外线强度不足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可能需要适当延长户外日晒的时间。而老年人皮肤吸收能力变差,合成维生素D能力不足,也需要适当延长日晒时间,如果存在不宜日晒的皮肤疾病,或是维生素D缺乏严重,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

壮骨助手——初乳碱性蛋白(CBP)

CBP有利于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来抵抗破骨细胞,保持两者的动态平衡,促进骨骼生长,修复骨质。

原来,我们的骨骼无时无刻不处于新生与破坏的过程中。将骨骼比作房屋,成骨细胞就相当于建筑队,一直在用钙质等建材搭建房屋。而破骨细胞就好像拆迁队,一直在将旧墙旧瓦拆走。一般青少年时期,成骨细胞活性大于破骨细胞,建造比拆除更快,骨骼这座房子也就越来越结实。青壮年时期是骨量平台期,成骨与破骨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到了中老年,成骨细胞活性小于破骨细胞,骨质也就开始流失了。

CBP可以在人体内部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协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动,然后促进骨骼的修复和成骨的合成,最终达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如果初乳碱性蛋白配合合适计量的钙和维生素D一起进到人体,还可以提高被吸收的钙输送进骨骼的效率。CBP主要存在于乳品中,其在牛初乳中的含量为0.04%,普通牛奶的含量为0.015‰。

(编辑    周逸宁)

猜你喜欢
钙质骨量成骨细胞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淫羊藿次苷Ⅱ通过p38MAPK调控成骨细胞护骨素表达的体外研究
土家传统药刺老苞总皂苷对2O2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改善
补钙不补镁 当心肾结石
Bim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
警惕可乐——碳酸饮料对人体钙质流失的影响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
成骨细胞在两种胶原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