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特性、价值:罗城红色文化研究

2023-04-01 08:37莫妮李加才旦
传承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

莫妮 李加才旦

[摘 要] 作为全国革命老区县之一的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罗城”),拥有相对丰富的红色文化。文章从时间和地域上、物质形态分布上梳理罗城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而探析罗城红色文化所具有的特性。从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和共同体认同视角探究罗城红色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作用;从自主创新意识和全局意识两个维度探究其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海藏族地区红色文化及传承研究”(17XDJ018);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河池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及传承探析”(38M2023011)

[作者简介] 莫妮(1997— ),廣西河池人,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李加才旦(1965— ),青海循化人,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23.04.012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是革命老区,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作为全国革命老区县之一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罗城”),其红色文化离不开邓小平、张云逸等人率领红七军开展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带领罗城人民反抗国民党暴政的英勇无畏。罗城红色文化是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时代记忆,彰显着时代内涵。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深入挖掘罗城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文化与其他优势资源的整体开发、优势互补,有利于打造罗城当地红色文化名片,讲好广西故事。

一、广西罗城红色文化的形成

以红色资源来指称红色文化,凸显的是红色文化的资源属性,即稀缺与有用,凸显红色文化在教育、艺术、旅游休闲等产业和相关的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可用性。罗城虽是一个小县城,但在革命战争年代也留下了许多红色文化资源,而罗城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进行斗争、带领当地人民反抗暴政过程中形成的,有其深刻的内涵。

(一)罗城红色文化的形成

罗城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截至2021年,全县常住人口27.21万人,其中仫佬族人口9.59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35.15%[3]。罗城自古以来与汉族、苗族、瑶族等12个民族交错杂居,拥有淳朴的民风和好客之道,罗城人民对于压迫和剥削也富有反抗精神,坚持正义,坚决维护本民族尊严和利益,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作为一方红色热土,2013年罗城被列入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一系列努力,于1925年10月建立了中共广西地方组织。自此,八桂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直接领导下,投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1929年百色起义后创立了红七军。1930年5月8—22日,红七军第一次到达罗城的三防镇,其间,红军积极深入群众中,开展了一系列“联系群众、发展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一方面,红七军通过本地向导用当地方言讲清党的政策和纪律,逐渐消除了群众戒备。另一方面,帮助群众克服困难,解决当地群众受地主乡绅欺压问题。同年11月14—18日,红七军第二次经过罗城:“他们大多是青年人,也有少年。头戴灰色八角帽,领系红领带,有的穿军装,有的穿便服和学生装,有的穿草鞋,有的打赤脚。”中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委党史办公室编《中共罗城地方史资料:第1集》,1990年版第40页。其间,红七军与国民党覃连芳部队在四把佛子坳展开激烈战斗,饥寒交迫下的红军也并未打扰村民。红军纪律严明,宁可露宿街头,也不占用民房,他们为村民扫地挑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群众秋毫无犯[4]42-43。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罗城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为广西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的同时,也在八桂大地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

1946年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到达罗城的邻县融水县永乐镇西寨村,向莫矜传达广西省工委关于“深入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莫矜等人开始在柳北地区(含罗城县)组建柳北游击队。此后,柳北游击队肩负起了秘密建立发展组织、发动并带领人民反“三征”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使命。1949年9月,广西省保安队蒙复渠营和罗城县吴渭滨、夏建延、韦家恩等国民党军队对柳北游击队根据地融水县永乐镇发动第二次“围剿”。在敌众我寡局势下,永乐附近的各村村民和民兵不惧强敌前往支援,“古老村群众迫切要求在村上与敌决战……”中共柳州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融水、融安、罗城、柳城、三江县委党史办公室编《柳北党史资料选编:第二集》,1998年版第242页。在军民协作下,敌军仓皇遁走。柳北游击队带领当地村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暴政的光辉历程,是罗城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罗城县红色文化的内涵

罗城红色文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包含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罗城各族人民创造的一系列的历史文化及其革命精神载体。首先包括与之相关的一些文学作品、当时与国民党展开斗争的战争遗址或者纪念地,其次包括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为独立和解放、英勇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最后包括中国共产党人、中国红军在革命战争年代中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形态、规章制度等等。前者是罗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体现,是红色文化活动方式的现实载体;后两者是红色文化的精神指向,体现了深层内在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不仅是罗城红色文化的主体精神,还是其精髓所在。罗城红色文化资源是罗城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推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从而焕发红色文化的生机。

罗城红色文化从时间和地域上看,主要是从1925年10月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建立,到解放军解放罗城县全境,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罗城县红色文化的主体部分。包括在这期间所发生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带领罗城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在此留下的革命遗址和遗物。同时,当地老百姓为我党创作的革命文章、山歌、戏剧等作品也是对当时革命人物事迹及其精神的反映。

罗城红色文化资源在物质形态分布上,主要体现在中共与国民党的对抗和中国红军“发动群众、深入联系群众”的一系列活动中,这些旧址主要分布在龙岸镇、小长安镇、四把镇、三防镇以及罗城县城中。较为著名的有四把镇佛子坳战役遗址。四把镇佛子坳战斗是红七军北上过程中受局势影响转战罗城,在今四把镇思平村佛子屯与覃连芳教导师展开的第一场恶战,红七军浴血奋战、英勇無惧。还有罗城仫佬族博物馆、龙正博物馆。罗城仫佬族博物馆位于罗城县内,馆内收藏着相对比较齐全且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物、图片、史料、陈列品等宣传资料。龙正博物馆位于罗城龙岸镇榕山村白牛屯,是民间收藏家何述茂创办的,主要是为纪念柳北地区人民革命武装斗争而建,同时馆内也收集和保护着一大批散落民间的文物。以及罗城烈士陵园。罗城烈士陵园建于1957年,是罗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墓前的烈士英名碑共刻有罗城籍、外地籍在罗城牺牲的170多名烈士名字,他们或为龙岸、罗城解放而无私奉献英勇牺牲,或参加罗城“剿匪”斗争英勇献身等。

二、罗城县红色文化的特性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丰富的红色历史。罗城红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的深厚沉淀,其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到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契合了优秀壮乡文化和以当地山歌等形式为载体的民族特性、情况急、时间短状况下对革命坚定和不怕牺牲的斗争性和坚定站在人民立场获得仫佬族在内的各少数人民支持的人民性。

(一)民族性

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罗城红色文化的民族性:首先,罗城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优秀传统文化是罗城红色文化的思想根基,罗城红色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养分,并从传播途径、承受载体、表现形式等方面发扬光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兄弟更是亲如一家,共同为各民族的解放、进步和繁荣不懈努力。龙岸乡、天宝村定居着仫佬族、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57%,这个大队的各族兄弟就有30多人一同参加了党领导的柳北游击队。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争取各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他们互相关心、亲密合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历史篇章[5]。其次,罗城红色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民族特性。仫佬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热爱唱山歌,革命战争年代当地人民通过山歌等形式直接歌颂和赞扬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的坚定,同时还用山歌表达自身参与革命的热情。用仫佬族方言演唱的《党和仫佬亲又亲》,仅用短短四句歌词,就唱出了仫佬族人民对党的感恩之情。最后,罗城红色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具体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为独立和解放英勇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等等,如红七军在四把镇佛子坳战斗的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二)斗争性

罗城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罗城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具有显著的斗争性,这种斗争性作为历史的生成和展开,体现在精神引导和改革创新两个维度上。第一,精神引导体现在罗城县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的牺牲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红七军两次经过罗城,尽管情况危急、时间较短,但是中国共产党仍以自身行动,宣讲革命思想、帮助村民打土豪、解决生活困难,促进当地群众提高革命觉悟和反抗意识。罗城仫佬族博物馆陈列的红七军宣传标语中就有“人民是可以拥有美好生活的!美好生活必须靠自己创造出来!”第二,改革创新既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上,又从罗城红色文化自身的性质、内容、形式等方面体现出其特有的时代价值。罗城红色文化同样也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在形式和内容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罗城人民在反抗封建势力压迫过程中形成的坚韧品质,在新时代则有不同的体现,即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罗城人民乃至中国人民通过坚韧不拔地持续奋斗,开拓创新,创造美好生活,实现民族独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6]首先,罗城人民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孕育罗城红色文化的主体是罗城人民,当地的人民在英勇斗争无私奉献中滋养了罗城县红色文化的土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柳北游击队曾多次受到罗城吴渭滨、夏建延、韦家恩等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多次处于敌众我寡的境地。当地村民为保护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毅然决然与共产党人一道抗敌。当时永乐镇古老村的村民迫切要求与敌决战,“周岗、黄日清、周依仁等同志只好一面劝说撤退,一面作好战斗准备。”中共柳州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融水、融安、罗城、柳城、三江县委党史办公室编《柳北党史资料选编:第二集》,1998年版第242页。在一些专家学者看来,柳北游击队是在反“围剿”过程中发展壮大的,而究其根源正与毛泽东提出的“兵民是胜利之本”所对应。其次,罗城县红色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带到这片土地上,给当地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以希望和曙光。在受到新思想的熏陶下,当地的青年积极加入这支队伍,并为“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进行着艰苦的革命。柳北游击队的第一大队第三中队有70%以上成员是仫佬族的子弟,仫佬族人民子弟与各族人民一起团结拼搏、浴血奋战,一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罗城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罗城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民族性、斗争性和人民性等对广西的当代建设有着深厚政治与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信念两个方面。

(一)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此后不久,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随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如何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内涵?可以从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五个认同”中加以诠释。“五个认同”主要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要求在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与认同,罗城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主要从三个视角加以理解。

从文化认同的视角看,集中体现在当地居民对罗城红色文化的高度认同上,这是最深层次的认识。罗城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罗城地区各族人民以谋求独立平等、实现美好生活为目标,团结了瑶族、壮族、仫佬族、苗族等各族群众主动作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集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红色物质文化及其精神载体。这里的每一处红色遗迹、革命故事,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罗城人民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生动体现。作为多民族聚居地,罗城现今生活着12个世居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模式相处,彼此亲如一家。每逢“三月三”“走坡节”等都会相聚一堂,以罗城特色文化形式如对唱仫佬话、土拐话山歌、各色彩调等促进交往和沟通,歌颂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如用仫佬话歌唱党与仫佬族人民“鱼水关系”的《党和仫佬亲又亲》、彩调中反抗压迫与强权的《刘三姐》等。

从政治化认同的视角看,集中体现在当地居民自我认知上的“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高度认同上。一方面,随着多民族之间来往的频繁与紧密,罗城地区原有的关于“仫佬族人”“汉族人”“苗族人”的部分歧视与偏见,逐渐被“中国人”取代。另一方面,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一直秉承初心使命,逐渐得到了人民的支持,特别是中共二大上提出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和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编,1991年版第127-128页。更是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为包括罗城人民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指明了现阶段革命斗争的任务和方向,给仫佬族人民带来了对生活的向往和曙光。

从共同体认同的视角看,集中表现为党与当地人民亲如一家。这体现在1930年冬,红七军到罗城时对待当地居民的态度及行为上。红军没有扰民,而是在街道宽阔处休整、用独特的说唱形式讲解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帮村里大娘扫地等,这些都使得乡亲们逐渐亲近中国共产党。此外, 红七军给罗城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文化,重燃罗城地区受剥削压迫的苦难人民对生活的希望和斗志。老一辈乡民给儿孙辈讲述这段历史时仍热泪盈眶:“红军的恩情一辈子也不敢忘咧!”当时小白马屯的吴大娘为报答共产党的恩情不怕国民党的淫威,冒险救助红七军战士并悉心照顾三个月之久。鱼西屯、拉郎屯群众还收留红军的伤员,当时红七军军长张云逸的炊事员负伤后就留在了拉郎屯[4]45。更有村民吴思邦、吴思豪等人还偷偷将阵亡的红军战士下葬。这些罗城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和品质,对罗城乃至整个广西的人民而言都一直是正向引导,从文化、政治和共同体认同上引导着罗城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信念

罗城红色文化体现的是一種开放和发展的文化形态,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认识世界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从大局出发,提升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实力,一定程度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和精神导向。罗城红色文化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与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罗城红色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一定的动力支持。一方面,罗城红色文化主体的自主意识上。从百色起义红七军的创建开始,这支以邓小平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李明瑞任总指挥的部队就拥有较高的自主意识。当时李立三不顾实际情况,为实现“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计划,命令红七军“打到柳州去!”“打到桂林去!”但是在邓小平、张云逸等人看来,自“南宁兵变”后,桂系军阀已在广西大部恢复了反动统治,局势对共产党极其不利。不仅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有敌人重兵把守,就是沿途也有敌军设防堵击,以红七军现有的实力,去完成这样大的任务是比较困难的[7]。经过多方考虑和商议,红七军调整部署,历经艰难北上中央苏区,保存了实力。

另一方面,罗城红色文化主体的创新意识上。红七军在驻足罗城时,结合本地习俗,通过创新思维,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以派宣传队入村宣传、开展文娱活动、在街道墙壁上写标语口号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等,密切了党群、军群关系,切实扎根到群众中去。今天,中国共产党对包括罗城在内的少数民族政策仍然创新性地以“尊重”为出发点“特殊”对待。这些举措和观念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应深入发掘和弘扬罗城红色文化中的创新意识,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将创新意识扎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征程中。

第二,罗城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一定的精神引导作用。罗城红色文化的全局意识具体体现为革命人物的英勇事迹上。例如,革命烈士韦一平,出生于罗城四把镇里乐村短洞屯。出身贫寒的他机缘巧合得以接触新思想,萌生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思想并投身革命,他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广州起义和百色起义等。在新四军转移的过程中,他顾全大局,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全力组织部队泅渡上岸而光荣殉职。再如,红七军在佛子坳战斗中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处于极度不利局面,为防止红七军被歼灭于此,红七军部分士兵毅然决然抗争到最后一刻,为红七军主力得以改道向罗城北面山区前进争取时间。今天,罗城红色文化在充分挖掘和传承的基础上,充分弘扬红军战士为革命牺牲一切的全局意识,将这种意识转化为罗城人民的精神导向、培养自觉意识,从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0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3]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统计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21-06-28)[2023-09-20].http://www.luocheng.gov.cn/sjfb/sjgb/t9607043.shtml.

[4]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写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概况[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

[6]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EB/OL].(2021-09-30)[2023-07-15].https://www.12371.cn/2021/09/30/ARTI1632987860297917.shtml.

[7]郝智慧.邓小平军事生涯[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26.

[责任编辑:廖玉彦]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
论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生态文明建设三题
论邓小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