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视角下铜仁“赛龙舟”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3-04-04 23:29王凤
当代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赛龙舟铜仁龙舟

王凤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加强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助推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研究方法在文化教育功能的视角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铜仁“赛龙舟”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助推该项目传承与发展的有效举措,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赛龙舟是铜仁多民族共同参与的传统游艺体育活动。铜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苗、土家、侗、仡佬、满等多个少数民族。铜仁因水而兴,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依锦江下洞庭、入长江。自古以来,象征着团结精神与竞争意志的龙舟竞渡,便是铜仁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习俗。每年待到端午,一只只木制龙舟在锦江河上穿梭争先,鞭炮声、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呈现出这方热土以水为媒,人水交融、民族交融的欢乐景象。龙舟竞渡在铜仁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通过祭龙船、点龙睛、龙船下水、龙舟竞技、抢鸭子、垂钓等一系列传统习俗,形成了多民族共同造就的人文祥和与安宁的龙舟水文化。2011年,铜仁“赛龙舟”成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研究主要是在文化教育功能的视角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铜仁“赛龙舟”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助推该项目传承与发展的有效举措,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铜仁市碧江区“赛龙舟”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以2018-2022年近五年参加赛龙舟的体育项目运动员、从事赛龙舟运动的爱好者和管理者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提供的文献资料库中国知网、铜仁学院图书馆、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有目的的阅读相关书籍,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撰写本论文做了充分准备。

1.2.2 实地考察法

走访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铜仁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单位,实地考察铜仁市周边村寨开展龙舟项目真实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迫切愿望和需求。

1.2.3 问卷调查法

为了获得铜仁“赛龙舟”项目的有关信息,设计了《铜仁“赛龙舟”的开展现状与传承发展研究》问卷,采取电子发放的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提高了数据采集的覆盖面和论文撰写的效率。

1.2.4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访谈了负责铜仁市龙舟项目发展的专家崔健老师、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退休干部刘爱华老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铜仁市市管专家谢国老师以及长期从事龙舟项目的经营管理者,听取了他们对“赛龙舟”的开展现状、传承与发展的意见,为本研究的开展获取了直接的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访谈获取的资料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铜仁“赛龙舟”区县开展基本情况

表1铜仁市各区县开展“龙舟”项目基本情况统计

由表1可知:铜仁市大部分区县在端午节庆期間都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系列活动有龙眼点睛、龙游锦江、扭龙表演、龙舟竞渡、民间祭祀和抢鸭子,运动员主要是由各地区村寨农民构成。结合调查与走访可知:目前开展较好的区县是碧江区和思南县,积极性和竞赛实力较强,支持政策力度较大。

2.2 铜仁“赛龙舟”传承发展的主要形式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得知:铜仁市各区县的运动员主要由各村寨的农民组成,平时不训练,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再集中组织统一训练;运动动员主要来源与中青年,平时训练和参赛无青少年参与,传统的龙舟技术主要是由村寨中自然传承下来的,无需专门的教授人员。综合可知:训练系统性不强,龙舟运动员来源单一,龙舟技术传统化。

2.3 铜仁“赛龙舟”传承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整理分析可知,影响“赛龙舟”项目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府制度与政策上的支持、资金的投入、市场化运营、现代体育项目的冲击、群众的参与程度、民族文化意识、场地设备的限制、媒体的宣传力度。其中影响因素比例较重的是政府制度与政策上的支持、资金的投入、市场化运营三个方面。民族体育文化的逐渐弱化和流失与当地政府制度上和经济上支持有莫大的关系,在市场化导向的今天,我们需要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民族文化融入市场经济,让其发展壮大。

3 文化教育视角与体育运动项目的内涵联系

体育项目的发展是社会现象发展的体现,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日益凸显。体育文化教育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深刻的内涵。因此,在发展体育项目的同时,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教育价值,突出体育文化教育的引导指示作用,建立体育文化的市场机制,传承和发展壮大民族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从文化教育视角的五个教育方面进行分析:运动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文化教育、市场文化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

第一,在运动文化教育方面,运动的内涵精神不仅能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加强人们的品德修养,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培养人们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一年一度的铜仁“赛龙舟”项目的开展,给来自全国各地的龙舟运动员和参与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龙舟内涵文化的深度交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视觉冲击和文化融合。有利于提高全民的体育文化素养,助力全民健身和建设健康中国。

第二,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铜仁“赛龙舟”要充分挖掘礼仪文化资源,创新育人载体,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道德教育功能,加强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性和规范性。这就需要体育的文化教育从实际出发,深入挖掘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体育专业资源,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要注重改进创新和发展,激发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构建风清气正、和谐共处的社会文化氛围。

第三,在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目前竞技运动中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国内外竞技赛事不仅依靠运动员本身的能力,还最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科技的支持。作为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到经济因素与地域因素的制约,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体育科技发展的出现了极大的供需矛盾,这种现象需进一步加强体育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

第四,在市场文化教育方面,体育市场是通过体育经营,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体育活动的专门市场,能够实现体育物质与精神产品的市场化交易。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可以针对某一区域,某一特定的节庆或者赛事活动,例如体育人才、体育科技或体育信息市场,还可以针对消费者年龄,例如儿童、青少年、中老年或妇女体育用品市场;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保障经营者和体育商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必须加强体育文化市场教育。市场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培训、体育表演、体育健身、体育技术、体育筹资等教育、赛事、娱乐、科技、商业方面的活动。

第五,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民族体育项目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民族体育文化资源,注重深入挖掘的同时要注意培植和创新发展,才能在利用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同时更好的保护资源,使铜仁多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优势得以保持并发扬壮大。铜仁“赛龙舟”在铜仁“大明边城”景区周边组织实施,要充分调动当地的体育旅游资源,近两年铜仁地区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建成铜仁马拉松赛道。铜仁马拉松赛道已经成功入选全国全民健身工作典型案例,可举办自行车、马拉松、轮滑、铁人三项等赛事活动。同时,在红董驿站内配套有马拉松展厅和智慧赛道大数据中心,可是想全程视频监控、大数据展示、赛事救援等智慧化服务,为科学健身提供参考指南和为各项体育赛事提供参考依据。体育旅游产业有利于身心健康,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并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保留和振兴。

4 铜仁“赛龙舟”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文化教育视角和铜仁“赛龙舟”项目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4.1 运动文化教育方面

4.1.1 打造“龙舟文化村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下,通过打造“龙舟文化村寨”,大力发展民族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农村体育旅游产业兴旺,人们生活迈向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传承和发展了我们的民族体育文化。

4.1.2 大力培养“龙舟”传承人才,拓展民族文化的广度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乏人,传承队伍急剧萎缩。要发掘保护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民间艺人,重视并做好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人的培养,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进校园课堂,让更多学子了解学习民族优秀文化,学习是最好的传承途径。

4.2 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4.2.1 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民族主义精神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就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文化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重要渊源和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是龙舟的故乡,用龙舟竞渡来纪念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特别是把龙舟作为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纪念活动,从而赋予赛龙舟以新的内容和意义,使这项传统的文化,体育活动更富有民族性和人民性,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

4.2.2 培养同舟共济、勇往直前、搏风激浪的豪迈气质

龙舟项目是一个大型的集体项目,长久以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深深植根与人们的心中。龙舟竞渡寄寓着各族人民丰富的情感,陶冶着各族人民的高尚情操。尤其是它有益于锻炼人们的体魄,激发人们乘风破浪、急流勇进的精神,有助于培养人们团结拼搏、齐心协力,共同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4.3 科技文化教育方面

4.3.1 引用新兴的器材设备,提升运动训练水平

伴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各级各类高科技手段应用在体育赛事中,运动员的选材和日常训练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运动鞋服、运动工具等器材对运动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发挥与提高,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4.3.2 大力招商引資,筹建民族文化长廊

“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赛龙舟”在铜仁著名的“大明边城”旅游景点开展,旁边是供人娱乐休闲的河边长廊,可以充分利用河边长廊进行“龙舟”等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播放铜仁各类民族特色文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4.4 市场文化教育方面

4.4.1 围绕“赛龙舟”节庆,开展多形式的经济贸易活动

以“赛龙舟”节庆为核心,进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贩卖活动,例如:具有代表性的铜仁“粽子”美食文化体验,铜仁代表性的“银饰文化”“朱砂物件”,松桃“花鼓舞”等民族文化活动,建立大明边城经济贸易活动区,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龙舟爱好者,大力宣扬铜仁多维度的民族文化。

4.4.2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品牌”效应

端午节庆期间,大肆宣传“赛龙舟”等系列活动,营造节庆氛围,吸引来自铜仁周边的人们群众前来观赏体验,感受民族文化的内在魅力。做好“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的宣传要点,赛前宣传要点主要给观众呈现多彩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吸引他们来到铜仁地区。赛中主要是“赛龙舟”系列赛事的组织与服务质量,给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和震憾人心的赛事观赏。赛后主要是做好引导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扩大化。

4.5 民族文化教育

4.5.1 政府在政策上、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

政府的雨里扶持和引导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力。各级领导不应仅仅将体育作为消耗国家资源的特殊部门,而应在依靠体育事业的发展弘扬刻苦、拼搏、爱国主一义精神等优秀传统的同时,创新体育文化产业,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对应的扶持政策和引导性文件。

4.5.2 创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

体育文化是一个有着专有市场的产业,依靠培育和开发,能够将体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部门,使体育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例如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体育服装、体育报刊、健身娱乐、体育旅游等。体育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十分大,体育产业是经营人体健康的生命产业,必须在创新体育思想观念和体育制度,在符合市场经济和体育规律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拓展体育产业的市场,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血液。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极大的创新和发展,促进民族体育项目的持续向上发展。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全球经济文明共同发展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成为了国家精神和力量的重要体现,在世界文化相交融的文化大花园中,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许多的传统体育精神与文化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为了唤醒社会民众对体育文化消失的危机感,进一步提升民众民族自豪感,作为致力于体育事业的一份子,积极投身于民族体育项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壮大的队伍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姚冬娥.苗族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及对策—以紫云县3所中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8)135-136.

[2] 陈浩然,周波.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乡村节庆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9)16-19.

[3] 翟继勇.体育社会科学的文化教育价值分析[J].前言,2012(4)160-161.

[4] 杜艺.苗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基于黔东南地区苗拳的实地调查与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9.

项目基金:贵州省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体育教育特色骨干专业项目。

(作者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赛龙舟铜仁龙舟
赛龙舟啦
屈原 端午 龙舟
丘树宏的诗
赛龙舟
龙舟
《金娃——龙舟》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看雪——铜仁梵净山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