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2023-04-04 09:02梁昌磊
当代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活动主体

梁昌磊

1 构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必要性

所谓学生主体意识,是一系列心理现象,如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活动、积极参与和选择,以及自我认同。学生的动机、自主性、自信是学生意识的主要特征。主动性是学生对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表现为自觉的、自我的行为:自主性主要指学生说话与行为举止,有明确的标准,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一般服从于真理,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唤醒和培养他们主体意识的关键。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期,性格一般为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互交错,有些自觉性较高,有些学生比较冲动,这一时期,中学学生属于一个“矛盾体”,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较多,我们的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体育教育的教育目标,不单止要提高教育质素,更要激发学生的主观动机,使他们能够通过学生的主观动态更好地完成体育目标,因为学生的内在潜能可以通过制定体育目标充分激发出来,当学生为了取得成功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时,尽管学生在最初解决问题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最后的结果都是值得的,为了鼓励学生下一次解决问题,不是简单地回避,老师需要不断鼓励,形成学生不屈服于困难的态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我们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使我们的教育不再是片面的。在初中体育教学环节之中,合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非常重要,这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教学主体地位,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热情,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有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与帮助,引導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主观价值以及教学地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之下,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极强的体育运动能力以及肢体协调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近年来,在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之下,逐步出台了更加全面化的教学政策以及指导性文件,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升级。对此,广大教师必须要立足当前教学现状进行对角度分析与研究,必须要立足于学生自主性教学这一视角,在开展体育学科日常教学活动的同时,面向班级内部的全体学生细致讲解各种各样的理论知识,合理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质,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教师采取正当措施,积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响应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号召,在逐步推进出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与水平,逐步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流程,简化教学步骤,提升教学效率,在帮助班级内部全体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的过程中,快速形成独具特色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体系。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标

本次研究以灵山县灵城第一中学及灵山县外国语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该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在初中阶段为了升高中,学业紧张,容易忽略体育锻炼,由于传统体育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忽视了学习的长期优势,不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形成惰性感和被动行为,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使教师在“教”与“学”重视程度相一致,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感受成为学习主人的快乐。

2.2 研究步骤

以灵山县灵城第一中学及灵山县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数共3000名,分别制定《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两张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3 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调差显示,初中阶段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甚至对体育课产生厌恶等不良情绪,初中阶段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如表1所示。不喜欢体育课原因较多,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没有丰富的体育器械,没有上体育课的兴趣,也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比较累,一大多数时间是听教师安排,比较无趣,或是与体育教师关系处理不好,造成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如表2所示。 根据表1、表2可以得知,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还是较为积极的,但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喜欢体育课的实际人数没有表里多,所以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爱好,也是在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方法之一。

3 结论与建议

3.1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之下,许多教师并未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一部分体育教师依然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并未及时转变头脑深处的教学思维与理念,导致许多学生并不具备极强的主体意识以及自主行为意识,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够充分了解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与地位,也无法积极主动参与日常教学活动,学生的主观性与积极性遭受一定打击,进而导致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整体效率无法得到根本提升,严重制约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多样化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灌输式教学,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现代教学观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综合能力是指学生的听、看、想、练的能力。根据“知、情、意、行”的心理活动规律,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和理性,还要用思维和规律引导他们,有目的、有系统地加强“思”的诱导。只有在这种“思维”驱动下的“实践”,才能保证实践的质量。在知识技能教学中不仅要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要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利用有关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个人体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掌握学习技术和技能的方法,以及自我锻炼、自我决定、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方法[1]。使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自主选择、组织、反馈和调整各种信息,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形成全面的体育学习能力。其次,从另一角度分析,教师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全体学生了解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以及教学要求,必须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灵活分析研究,调整教学步骤,逐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及心理压力,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能力发展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要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及学科综合素质为根本教学目标,结合我国政府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与教育指示,积极推进更加现代化、多样化、全面化、个性化的体育学科教学方法与策略,逐步丰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在引导学生树立主观意识以及能动意识的前提之下,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以便引导学生怀揣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节之中,全身心感受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乐趣,从而在学生头脑深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学科思维。

3.2 对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支持

在初中体育教学环节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体育学习技巧,也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掌握体育运动的主要方法与要领,避免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教师在带领学生掌握体育学习技巧与方法的过程中,便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是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步研究体育学习的具体方法与模式,以便学生可以在头脑深处形成自主学习的核心观点,在后续教学环节之中,教师依然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不断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努力或者是独立研究的形式,认真解读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大胆地放开手,鼓励学生自主尝试不同类型的体育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在学生逐步明确主体意识培养价值之后,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引导语以及提示语,通过言语鼓励或者是情感激励相互结合的形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平等沟通与交流,快速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机制,与学生进行深度沟通与情感互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学习问题,及时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与专业帮助,以便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努力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及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热情。教师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内在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外在关注教學,教师与学生的内在隐性心理活动,与外部显性教学是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学生主体意识离不开教师给予的支持,所以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活动,通过观察学生的动机、兴趣等鼓励学生在体育中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等良好意志品德,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引导和激励学生不怕困难,学生不怕挫折,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虽然情感系统间接地调节着教育活动,但它承担着启动、调节、维持和引导教与学行为的任务。认知系统的功能承担着师生之间教学内容的传递和分析、接收、存储和转换的功能。因此,体育教学不仅要认识到教学心理过程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是基于师生的理解和情感,以及人格、气质、能力等心理因素的过程,但也要注意的是,只有当许多因素被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时,它才能主导显性优化教学活动过程,也就是说,它才能形成教师和学生内部和显性的优化发展过程,把教学变成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愉快地进行创造性体育学习和锻炼。

3.3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方式

在正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头脑深处片面且落后的教学观念,必须要结合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及时结合课堂教学环节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灵活分析与研究,快速探索更加多元化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教学方法,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应该选择适宜的方式培养学生在体育中的主体性意识,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可以从教学目标入手,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提前设置的教学活动所需要达到的结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注意教学目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否则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当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兴趣时,就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2]。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或者设置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或者是体育运动形式,鼓励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认真学习体育学习的主要方法与技巧,及时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在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以及学科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及结合多个素质,从而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真正需求,根据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需要多收集学生的意见,选择可行性较大、能够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离不开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知识传授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所以当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时,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相辅相成,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或者是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比较复杂的学习问题,一部分学生并不具备极强的自主意识以及自主行为能力,可能无法快速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诸多类型的学习问题逐渐堆积,可能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成就感。为了合理避免此类情况,广大体育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全过程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提供具体的方向指导与教学帮助,从而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以及能力发展指明具体的方向,逐步优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流程,推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的飞跃。

4 结语

总之,体育可以锻炼学生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在中学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是现阶段中学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兴趣、意见等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在体育中的主体性意识,使学生切实感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徐剑.浅析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1(26):51-52.

[2]陈如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高考,2018(06):274+276.

(作者单位: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学活动主体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体育课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