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2023-04-04 15:23余铨业
当代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运动员动作比赛

余铨业

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不仅由自身力量决定,也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运动员在赛前、赛中、赛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前、赛中及赛后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适应比赛的需要,同时还要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对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进行仔细分析,提出具体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认为调节呼吸、自我暗示及心理形象是运动员技术水平保持稳定心理状态和正常发挥的必要条件。

跳高运动属于技术性较强、运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技术比较复杂且难度较大的田径运动项目。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对提高学生的专项成绩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重要作用。在这样激烈的角逐中,运动员除了发挥出高水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水平才能战胜对手,获得最后胜利。各类体育比赛上,如果没有高超的技术和勇敢顽强的精神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跳高比赛中占了相当比例,一般是由两个队同时参加的团体项目,每场比赛大约需要三个小时。由于这类比赛时间较长,所以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和耐力,并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动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运动员的素质决定着比赛的胜负。因此,心理因素对于比赛至关重要。运动员除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跳高技巧外,还必须早早地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对手,从而赢得比赛胜利。

1 通过自我进行有效调节

1.1 调节身体活动

以活动身体为手段,调整思维。在训练时,运动员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释放压力,如摆动双腿、双手握持重物、双臂支撑或做其他动作,从而增加对新刺激的感知能力。同时,这些练习也可以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通路来提高大脑工作效率,并降低疲劳程度。研究发现,如果运动者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些与他所关注的事物有关的肌肉上的话,他们会产生更大的能量。而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由大脑皮层的兴奋引起的。这些肌肉力量增大了,大脑就可以更好地处理信息。另外,由于紧张、疲劳以及外界环境的干扰等原因,运动员容易产生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必须加强放松训练。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有利于记忆信息,并通过自我调控降低焦虑感。此外,当运动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无法完成任务时,运动员也会采取一些自我暗示措施。在运动结束后,运动员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姿势以恢复大脑兴奋性。反之,则需要重新开始练习。运动员射击时通过活动臂腿,模拟摆臂,摆腿,耸肩,抬臀及身体旋转的手法,使负面情绪得到转移与舒缓,从而达到心理稳定。这说明了在运动过程中脑和嵴髓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协调作用。当运动员处于紧张而焦虑的状态下,这种协同作用就变得更加明显了。

1.2 自动暗示

多重复一些词语,使运动员得到心理调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两种基本需要——生理的和精神上的需要,这两者都与大脑有关。而且大脑是通过信息的分析、合成的,处理,进而产生出正确的思想行为,经过处理,然后转嫁给别人,这个过程就叫做“思维”,这一思维过程就称之为“言语交际”,为了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这种心理效应叫做“顺向”效应,也叫“暗示”效应,是指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者有意将对方的话传达给听者,使听者有一种被暗示的感觉或印象。因此,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言语交流”上。但是,有些时候,由于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客观事实,导致听话人无法接受,也不能正确理解话语内容。这时就会出现逆向反应。这一现象称为“逆向反应”它主要表现为:说话者有意识地采用某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意图,但结果却不一定能引起听话者注意。在竞技运动训练中,教练员要注重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体育竞赛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增强其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听话人若能对言语中表达的含义有良好的理解,便可以得到一定的心理满足感,否则就不可能、甚至可能被抑制或者被损害。人体内有一套受大脑皮质支配的条件反射系统,这种生理机制是通过人体内皮层思维过程的痕迹作用于自身达到适应。

1.3 思维阻断法

研究表明,运动员由于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的影响,往往不能及时排除消极信息,从而造成身体上的疲劳,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导致运动成绩下降。此外,运动员若过于紧张和抑制,会导致大脑功能失调,导致神经中枢兴奋性降低和植物性神经活动亢进,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系列紊乱,引发各种疾病,这样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所以说,良好的心境是成功地完成训练任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如果不注意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境,则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进而影响到整个训练计划的实现。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也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因为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状态而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会产生恐惧心理,最终影响到正常的训练。因此,教练员要经常运用思维阻断法进行训练。所谓思维阻断法就是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干扰和抑制来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活动。因此,要想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必须消除一切不利于竞技运动训练的不利因素,克服不良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使其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如:运动员看到别人的优点,就会产生兴奋感;运动员看到别人失败,就会产生沮丧感;运动员感到自己失败,就会感到痛苦。运动员淹没在负面思想中,认识到自我后,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坚决制止负面思想,马上以正面思想代替。

1.4 增强自信

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对自己的技术,能力充满信心,忘记环境,忘记对手,只考虑是否能顺利取得好成绩,图个影响成绩的重要原因,只追求动作恰当而不追求结果,更不追求结果,只追求完成起跳测试,这是很危险的,不要担心过去与未来;一定要抓住并控制好各种因素,切忌回避无法回避的控制因素,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增强制胜信念。赛前要制定详细计划、认真准备。在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不断地调整目标和要求,加强心理调节,注意战胜自卑感,不要过分紧张、焦虑,并保持好心态,不为眼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建立自信心,在游戏的开始时,要通过言语、手势来感染对方。要学会观察和分析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及内心活动。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運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毅力,克服自卑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赛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在比赛中,教练员应尽量创造机会给队员以提示或鼓励。在起飞前可以向观众有力地召唤、有节奏地高喊5次、响亮地呼喊等,使观众产生共鸣、激发斗志、逐步进入高自我暗示状态。

1.5 调整呼吸

有目的地改变气息的律动──频率,深度及力度来调节运动员精神状态以达到合适程度,在跳跃测试时处于稳定状态。良好的情绪可促使大脑迅速进入最佳工作状态。紧张,焦虑或抑郁都是有害的因素。人在安静环境中活动时会感到身心舒适,心情愉快。反之则容易引起紧张不安。在激烈运动中,如果肌肉张力过大或收缩过度,会造成疲劳而影响正常训练和比赛。当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时,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若用力不当则易导致损伤;如不正确地控制呼气,还会产生呼吸困难等症状。运动员在过分紧张焦虑的情况下,常会出现气息奄奄的现象。为了使肌肉得到适当放松,必须进行缓慢有力的呼气。这对消除身体内部压力起着重要作用。通常采用慢速度吸气法和慢速率排气法。前者适用于较大运动量者;后者可用于一般练习。慢速吸气吸气法,特别是腹式吸气法,能做到“深而长,细而匀”,能有效解除紧张感。

1.6 念动表象法

试跳之前,把俯身、加速、快速起跳和高摆腿这些关键点说出来,这样你就会关注后面的动作,要清晰地记住,并开始奔跑和踢打她。足弓倾斜度对起跳影响最大,正确掌握足弓角在整个练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又为我们研究立杆技术提供了依据。公式要准确、简洁,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特点去做,我要努力尝试去记忆过去最成功的动作,体验现在的身体感觉和精神状态以唤醒自己。主动参与动觉,视觉,听觉及各种跳跃等实验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体活动的稳定性,让大脑皮层能平稳地给支配对应肌肉的神经下达命令,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来控制肢体活动,由此,形成了这一技术所独有的弱、快速的动作,不易观察到的肌肉局部运动姿势,同时也增强了大脑对各种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加快动作节奏,从而提高运动准确性和自信心。

2 临场中的注意事项

2.1 比赛前要重视模拟训练

进行模拟训练时,赛前要模拟出比赛时可能产生的多种刺激,增强排除干扰、适应内外环境等因素。在模拟训练中,还可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对被试对象施加特定的外部刺激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还要考虑各种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例如:气温、湿度等;场地器材的大小、布局等等。为运动员提供了較好的发挥机会,通过对比赛进行分析研究后可以发现,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身体技术及身体素质方面,提升他们的成绩水平,因此,对体育教学来说,场地器材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运动员看模拟场景时,除了对比赛现场进行观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能体会动作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之目的,还可以通过比赛,了解自己的条件、能力等方面同对手的距离,从而更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这对提高训练效率是很重要的,游戏中将会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如下雨、阳光、高温、严寒等,都将对运动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还有特殊的情况,比如睡眠时间不够,因此,在进行模拟训练时,都要求力求真实的体现,以引起观众注意,高温等外界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等,应引起教练员注意,同时,也要留有充分的余地,让它裸露在外,进行各种活动等等,才能取得逼真效果,这就是运动训练中最常见的几种外部干扰因素,和运动员本身在身体上,心理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心理和其他方面出现的各种改变,这就要求摄影师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表现技巧,使其能正确对待这些不利的环境,从而取得良好的训练成绩,劳累或者夜间照明,噪音和其他内部干扰信号,都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在闪光摄影等外界干扰下。循序渐进地发展优秀运动员个性与心理素质。

2.2 提高心理自我调节技巧能力

跳高运动员在心理自我调节技巧方面具有多种能力。在这些能力中,自我控制能力最为重要,其次就是意志力,也就是对待自己的心情,感受、意志的控制和管理,意志和其他控制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它对提高速度、技术和战术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也有一些人因对这一领域的认识不足,影响其出色表现。而心理因素在体育活动中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既包括生理因素,又涉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同时还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在某些情况下,人的心理品质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有目的地培养与发展这种能力非常必要。要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就必须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上面列出的方法只是初步的应用和试验。这些方法可以分开使用或互相代替。它们都是帮助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保证获得较好的比赛成绩,教练员在安排训练任务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于运动员心理素质上。因为只有通过心理因素来调控身体机能活动,才可能产生最佳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技术水平高低与否,不仅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更关键的还是在于他能否形成合理的心理结构。而不是单纯强调技术动作本身。但一定要使运动员明确它的意义并自觉运用能起到积极作用。在训练中,必须注意掌握其规律和特点;练习要力求符合实际情况,以保证技术动作正确、合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应一味地重复,复制,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将产生不良效果。另外还需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选择时,对特殊心理自我调节方法应区别对待,并根据不同人群采用不同措施以达到良好效果。

2.3 要兼顾赛前的训练

比赛时,运动员要在试跳时限内将想法和动作程序化。当运动员准备起跳时,裁判会把他的想法和动作写在纸上,然后把纸贴到地面上,再把纸贴到地上,这样就形成了运动员编号,最后把运动员编号与他的成绩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他的成绩,这就是他的成绩单。在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成绩显示牌,这些成绩显示牌是由裁判员通过试跳后发出的启示信号来控制运动员的心理自我调控,以达到心理生理的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助跑的效果。这一工作程序在赛前训练时必须反复进行,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努力培养习惯,建立条件反射,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完成每一次练习,为了使思维与行为能够针对竞争做出最好的调整。而运动员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赛前必须对运动员的思维活动作出正确判断,以便迅速地调整好心态,并及时做出决策。如果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事物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那么他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同样,对一个具体的事件,人们也能从不同角度做出判断或推理。这种现象称之为思维定势。运动员在思维过程与行为能够得到排序与整理时,相当于构筑起防御外界影响的牢固防线。

3 结论

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技战术能力,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选手。因此,在训练中要加强体能训练,特别是力量和耐力方面的锻炼。同时还要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因为心理因素是构成人体机能活动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制约着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灵敏程度。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身体技能和技术。而心理素质又恰恰是决定运动员是否能在国际大赛中发挥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文章就如何进行心理调节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运动员动作比赛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动作描写要具体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