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3-04-05 06:01
科教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大学生能力

郭 玮

(山西农业大学基础部 山西 太谷 030801)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传统教育的突破,更是教育在现实社会背景下所作出的现实转化。高校要想紧跟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转变循规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应用的教育体系、形式、计划进行革新,并给予大学生充分的支持与引导,使得大学生在项目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在积累大量实践经验的同时获得能力的提升,逐渐成长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实践型人才。

1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化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目标体系[1],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目标体系得到了逐步完善,且呈现出鲜明的客观性与稳定性特点。在这一背景下,教育现代化理念应运而生,并具有明显的客观运动性特点,而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需求这一矛盾下,教育现代化对于社会环境而言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民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体系具有鲜明的社会活动性,且与地理环境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所制订的教育目标也存在一定区别。在贯彻落实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对其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而在社会环境、人文素质等方面逐渐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的建设目标以及现代化教学方式必然也将随之做出不断调整,并凸显出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性与阶段性特征,与此同时,在教育现代化不断发展中,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水平与教育能力也在逐渐提升。

2 教育现代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教育现代化特殊的特征下,高校要想通过教育课程与实践项目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要将其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教育目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教育现代化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要深度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其社会适应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并通过优化高校自身的教育水平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2.1 激发大学生内在活力

站在教育现代化的理念角度来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显著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活力,使得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知识,积累大量的经验。总体来说,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教育条件,都能够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得到保障。这是因为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有大量的信息教学资源供给,学生获取知识也就具有更加广阔的渠道与空间[2]。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给予一定指导,能够显著促进大学生学习与自主成长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活力与动力,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发展,学生也就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创业项目中,并根据自己的专业与想法进行自主创业,将创新思维融入创业项目与实践活动中,可以说,教育现代化给予了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思路,显著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路径,打破了落后教育理念所带来的束缚,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成长道路与发展方向的权力。另外,在这一理念下,大学生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个人优势来选择,充分展现自己,实现个性化发展,而学生的内在活力也被激发出来,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更加理想。

2.2 促使大学生适应社会

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大学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这是因为大学生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具备较高的自主权与选择权,高校教师在开展教育时也不再以学校自身的发展方向为核心参考,而是根据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强化高校课程建设,从而强化自身在教育领域中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优质课程的优势作用。学生在教育现代化的大环境下,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优势来自由选择创新创业课程。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短板也会凸显出来,从而拉大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这一现象也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开展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全体教师加强对学生能力提升与发展的重视,才能够根据其实际需要来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并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培养学生,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当前各所高校开设专业时,更应当立足于调节人才供需矛盾、填补当前专业人才缺口,基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设定高校专业,为各行业培养并输送专业人才[3]。大学生在毕业后也能选择未来创业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掌握自主发展的决定权,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并激发自身潜能,为将来做好充足的准备。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还会受到创新思维的影响,主动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稀缺人才,强化自身的社会适应性[4]。

3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教育是育人的根本途径,现代大学生的教育自然也需要现代化的教育,因此,要想将大学生培养为符合现代化发展实际需求的人才,就要从教育的革新切入。详细来说,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做出如下努力。

3.1 制订合理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计划

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当以制订合理的教育计划为切入点,对创新创业教育计划与大学生培养计划进行合理策划,并融合现代教育手段,使学生在低风险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大胆尝试,磨炼自己的创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在创新创业教育计划中,以教师为主的高效团队应当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引导,为其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与学术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进多样的科研项目中,并全面掌握某行业的动态与发展趋势,结合专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分析与深度思考,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5]。高校应当基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大学生制订激励机制。将创新创业思想渗透进教育课程中,并构建设施完善、结构完整的项目孵化中心,为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提供科学合理性的指导。另外,还要对当前所进行的项目以及大学生阶段性的表现进行评估,基于大学生的活动情况、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进行考核,从而发现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所暴露出的短板,并为其制订改进与成长方案。

教育计划的科学制订与落实过程中需要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因此,高校就要基于教育计划中详细的任务内容与任务难度,创新复合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获得相应指导提供保障。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组织各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将优秀的师资力量凝聚在一起。比如由心理学教师来帮助学生稳定心态等。另外,还可邀请校外专家与行业名人定期到校开展讲座,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与大学生能力成长给予指导[6]。

3.2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站在教育现代化理念角度来说,课程体系是分配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载体[7]。而教育现代化理论更是主张利用当前的教育资源,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对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不断完善,从而在课程教学与项目实践中有目的性地培养其创新创业实践技能。高校要结合教育目标与课程实施现况,对当前的课程资源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进行优化设置,在各个阶段设置不同的教育重点,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8]。在制订完善的课程体系基础上,促进大学生在创业项目中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得到系统性的教育与培养。以大一学生为例,在面向这部分学生制订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就应当全面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学习阶段以及成长状态,为其制订个性化课程内容,重点在职业理想、职业能力等方面强化课程教育资源。而针对大三、大四学生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就要具备大量的实践性课程,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为其制订个性化课程,保障其专业知识能够与创业教育课程相契合,降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

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当针对当前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内容进行优化,从而丰富教育课程资源,将大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一教育目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其中主要包括营销课程、心理学课程以及法律课程等。除此之外,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还应当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来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资源,并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来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优化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线上教育功能。利用微课以及慕课等形式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立体化的指导,制订阶段性的教育培训目标,使学生在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模式下,实现自主发展并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3.3 革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

我国当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围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其中科研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大学生在参加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先进的科研成果,并积累更多学习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观念来说尤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科研活动还能够推动学生自主制订自己的创新创业计划并进行落实。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高校应当进一步培养创业人才的教育方式,通过科研活动的开展来强化对大学生的业务水平与创业能力训练。另外,高校还应当为其设置专门的优秀项目资助计划,从而将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充分应用进科研项目当中,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空间与平台,为其创造更多机遇,从而将大学生推动到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最前沿[9]。另外,还能够通过科研项目以及论文来强化对当代大学生的训练,使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始终秉持追求真知的观念与崇尚科学的理念,并根据当下社会、行业以及市场的动态变化予以全面了解,通过深入分析来逐渐形成创新思维能力与科研素养。最后,高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创业项目当中,使其形成创新创业意识。而高校在竞赛项目中作为主办方,应当与当地的教育部门达成合作,开展建筑结构设计、程序设计、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一系列的科技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对创新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4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教学策略

4.1 建立健全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步入教育现代化阶段,而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首先应当做的就是创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针对以往所应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进行革新。以数控编程、工程力学、液压与气动等具备创业优势的交叉学科资源为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以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教学目标,打造学科交叉、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业潜力的挖掘奠定基础。最为重要的是,高校还应当转变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结合,将高校人才培养战略贯彻进各个教学过程中。

4.2 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模式

当前部分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一现状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背离[10]。因此,要想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方面的改革,就要从转变教学理念方面出发。当前诸多大学生在创业中并未取得良好的成效,且创意积极性较低,就是因“重理论,轻实践”这一错误教学理念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此,高校应当针对当前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人才培养重心进行革新,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放在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强化教育效力,使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教学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高校也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培训与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与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3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育活动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实践性教学活动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来说尤为重要。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如何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当中,并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与灵活应用,并使学生在消化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模式。基于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时,不能仅依赖于课堂理论教学,更应当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锻炼自身创业能力[11]。

4.4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在优化以上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高校还必须制订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机制,并加强对重点创业项目的大力支持,通过激励性的机制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教学活动中。高校在制订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还必须融入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测机制,使学生能够逐渐在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最为重要的是,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时,还必须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目标的重要位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逐渐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使教学活动更具目标性,不仅能促进当代大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还能将当代大学生的内在潜力与软实力充分激发出来。

5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现代化与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之间本身就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而高校开展现代化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为了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应当结合当地经济与教育发展现状,通过教育课程、创业项目与实践活动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将其培养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现代化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边疆治理现代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