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英语人才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现状分析

2023-04-05 06:01陈慧婷曾美娟裴书峰王小忠
科教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产教校企

陈慧婷,曾美娟,裴书峰,王小忠

(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国务院办公厅2017 年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旨在促进产教融合深入发展。产教融合这一表述最早出现在2013 年的中央文件中,属于校企合作的升级版。简单理解就是把产业和教育结合起来。在学界,南京大学的张冲1996 年便在探讨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时候提出英语专业加其他专业[1],而贺继宗在2002 年提出“英语+旅游”的专业培养模式[2],成为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雏形。此后全国各地也陆续展开了类似研究,主要涉及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思考、校企融合下的培养模式和策略等。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和高校服务地方的指导思想,对烟台市域的旅行社、景点景区等涉外旅游市场主体,驻烟高校等人才培育主体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政府主体三方进行调研访谈。

1 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以高等院校为主,社会力量为辅。截至目前,烟台市共有高等院校19 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0 所,包括一所军校;高职高专院校9 所,包括一所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1.1 高等院校现状

调研发现,驻烟本科高校中没有一所院校专门设置旅游英语专业,只有近似专业或就业方向。具体来讲,有2 所高校的英语专业有较为明确的旅游就业方向,规模均较小;另有7 所院校设有旅游管理专业。这些高校均通过实习基地同地方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会聘请行业专家及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相较而言,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并没有强调英语水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院校中还有一所以文化旅游命名的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但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人数较少、范围较小。

1.2 其他培养现状

除高等院校以外,政府和社会力量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其中又以旅游从业资格和技能培训为主。旅游行政机构每年组织导游资格证考试,涉及英语语种,考试合格后可以申领英语导游证。据官方统计,截至2021 年上半年,烟台市共有在册导游员2131 人,其中外语类82 人,占3.8%,而英语导游员只有54 人[3],其中一个原因是导游员施行了电子导游证制度,另一个原因就是市场需求急剧减少。此外,导游员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年检等每年也会定期开展。

2 旅游英语人才需求现状

旅游英语人才的市场需求和政府导向制约和引导着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规模。

2.1 市场需求现状

本市旅游产业用人需求广泛,吸纳就业能力强,但经过调研访谈发现,对于旅游英语专门人才的需求确是微乎其微,整体显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岗位需求多样,但没有专门针对旅游英语人才设置的岗位。行业所需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岗位包括景区讲解、旅游管理、导游接待、电子旅游商务等,但是几乎没有专门设置旅游英语相关岗位。二是素质要求正常,却并不涉及对英语能力的特殊要求。相关企业几乎没有为接待入境游客而专门设置的管理部门和岗位。大多旅行社对导游员的英语能力要求不高,只要求普通话导游证和从业经验即可。

2.2 政府人才导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下发的《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行动方案(2021―2023 年)》提出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能力,未专门提及外语能力的培养,但支持“金牌导游”与职业院校开展导游专业学生合作培养[4]。烟台市政府在《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强调要“成立烟台旅游智库和旅游院校联盟,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建人才实训基地”[5],但没有更进一步和更为具体的政策引领。

3 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现实问题

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是指由政府行政部门、人才培养主体部门和人才使用单位共同组成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6]。通过上述调研,可以将市域旅游英语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如下两点:

3.1 入境旅游市场缺乏活力导致需求不足

《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 年)》将烟台市定位为“国内知名旅游城市”[7],因此城市旅游发展的主要客源地就是国内市场,而且入境游客客源地的核心市场定位为日韩、东南亚等地区,其中并没有欧美等英语国家,导致本就不多的入境游客中的英语国家游客占比更少。再加之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人员流动,使得入境游市场萎靡不振,旅游市场主体对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就随之减少。

3.2 缺乏市场需求导致高校失去开设意愿

众所周知,就业率是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就业率出了问题,该专业就会被亮黄牌甚至停招,因此也就成为高校开设专业的重要考量。没有相关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高校也就没有了开设该专业的意愿。加之高校的专业开设需要教育部的审批,新开专业相当慎重,所以驻烟高校没有旅游英语专业的设置也似乎是情理之中。

4 深化途径和相关建议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建立多方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高校始终的追求[8],在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方面,政府是统筹主体,主要采取宏观指导和微观调控的手段对企业进行规范化培训、服务和管理。企业服从政府管理和领导的同时,大力支持政府工作,足额缴纳税款,创造外汇收入等。政府又指导高校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通过立法、拨款、督导等手段管理学校[9]。而其中更应加强的是管理层面的规划指引和产教之间的融合协同。

4.1 提高烟台市的旅游城市定位等级

烟台作为省内经济总量排名第二位的城市,地方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努力争取山东省在下一个五年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中,将烟台市的定位提升为“国际化旅游城市”。有了更高层级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相应的配套资源和建设方案,而人才配置也属于配套中的重要内容。

4.2 拓展入境游客的核心市场到英语国家

在入境游客核心市场定位的过程中,除了地理位置因素以外,还应考虑地缘政治和人口占比等因素,因此应该重视英语国家的多元分布、消费潜能和旅游热情,通过到英语国家主流媒体投放旅游宣传片或邀请英语自媒体人士到烟台体验游等措施,将原本依赖日韩的市场导向英语国家,激发市场活力,进而拉升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

4.3 协调高校和企业共建旅游英语专业

市场定位的提升、核心市场的转移、景区资源的升级都离不开专业人才,旅游管理部门应当联合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引企入教”的具体规划和配套政策,协同驻地高校建立精品旅游英语专业,为地方输送专门人才,特别应当把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让旅游英语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推动力量,而不是无需求不培养,因为“产教融合是实现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人才需求统一的最佳途径”[10]。据统计,2009 至2019 年间,全国职业院校培养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达88262 人,但仍是各职业英语中人数和专业点最少的[11]。另外,全国开设旅游英语专业的院校有200 多所,大约占全国高校的1/10,而山东只有3 所,占比不到1.5%,烟台更是一所没有,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4.4 建立符合新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各方要革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一套符合时代要求,融入数字化发展的新教育模式。甚至完全可以探索本地、多地甚至跨国的政校企联合培养[12],形成政校企三方共建、共育、共有的多模态、多能力、多实战,适合时代发展的旅游英语人才长效培养机制。

5 总结

经过调研访谈发现,目前驻烟高校没有设置旅游英语专业,主要原因是作为行业主体的旅游产业对旅游英语人才没有专门需求,使得高等院校失去培养意愿,导致无需求不培养。这一情况看似符合市场规律,实则存在巨大隐患,专业人才匮乏会反噬旅游产业,最终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涉事各方均应切实深入推进国务院产教融合的指导意见,制订具体的措施和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政企、政校合作,建立起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校育人的模式,方能实现共赢。政校企三方深入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最终实现校地协同、服务地方的总体目标,促进区域旅游英语人才培养和旅游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旅游英语人才培养和地方入境旅游产业的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