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前测,精准把握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人教版数学“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3-04-10 02:32浙江省海宁市南苑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格钟面时针

浙江省海宁市南苑小学 于 飞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费岭峰

教学重点是基于教材要求与学习内容的角度来说的,即为一节课知识内容的核心部分,也是需要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教学难点,则是以学生的学习感受来定位的,即为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时,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理解或技能操作上感觉困难的地方。因此,相对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较为容易,而对教学难点的把控则较为困难。因为教学难点是需要对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内容时的学习基础与学习心理有较为全面、准确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恰当的定位。事实上,将教学难点称为“学习难点”更为恰当。

实践中,采用“学情前测”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前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心理做全面的了解,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现笔者结合人教版数学“认识几时几分”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学情前测基础上的教学难点定位与突破策略。

一、关于“认识几时几分”,通过前测了解学生“会的是什么”、困难在哪里

“认识几时几分”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了钟表和会认读整时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钟面上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字这些要素代表的意义,学生已有认识基础,且有一定的对时针和分针间的动态关系的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是会认读几时几分,知道1小时等于60分;二是理解分针转一圈是60分,也正好是时针转动一大格(即1小时)所经过的时间。现在需要了解的是: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困难在哪里?于是,我们课前选取了两个班级共 91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前测。前测的内容如图1:

图1

两个前测题,第(1)题是时间的认读,要求相对较低,旨在了解学生关于时间认读的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一年级时学习的整时认读经验。第(2)题则是需要学生回归钟面,想象相关时刻的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这不仅需要有相关时刻的认读经验做支持,还需要学生有较为丰富的把握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空间位置关系的经验。要想画出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需要对相应时刻时针、分针的表象建构较为清晰。由此可以看出,第(2)题对学生的要求显然比较高。

前测设计此组习题,一是了解学生的时间认读水平,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二是了解学生对于某个时刻以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来表达的空间表象建构水平,这也是本节内容的学习难点。

测试结果及分析如下:

第(1)题,第一个时间,正确率为70.33%,典型错误答案主要有6:50;第二个时间,正确率为84.62%,典型错误答案主要有7:30;第三个时间,正确率为45.05%,其中最为典型的错误答案是11:45。从此题的前测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对分针走一大格表示5分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接近整时的时间认识还存在很大问题,认为时针差不多指向几,就是几时几分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只是直观观察,还没有真正达到联系分针和时针的动态运动关系来理解。

第(2)题,全部画正确的只有8人,正确率仅为8.90%。其中最为典型的错误是分针能够画对,但时针仍然对准整时,这样的学生达58人,占总人数的63.74%。此题的前测结果也表明,学生画时刻的正确率远比记录时间的正确率低。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记录时间,学生真正理解时针随分针转动的联动关系了吗?学生在记录时间时关注到时针的位置了吗?前测结果表明,学生在“时间认识”内容的学习中,建构某个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空间表象是其学习的难点。

二、基于学情前测“认识几时几分”教学思路的整体设计

基于调查分析,本课实践中拟通过以下整体的设计思路,在关注教学重点的同时,突破学习难点。

思路一:摒弃传统拨钟认时间,画图展现学情。在传统教学中,几乎人手一个钟面的学具,但实物钟面大多都是拨动分针,时针随其自动转动,学生聚焦点都在分针上,忽略了时针的动态变化。而通过画图,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的理解水平,图画对了也就说明理解时间量感与钟面的空间感了。

思路二:动态练习与多元建构,培养时间量感。在1格1格、1分1分的不断累加中,提高学生对时间量的计数与空间量感的认识。同时,在同一整时范围内,由不断逼近整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时针随分针的转动而转动的动态位置关系,突破认知难点。

三、“认识几时几分”教学过程的思考与实践

(一)动态联系,让时间量感因联系而发展

在教学“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某一时刻及分针转动与时间的关系,更要让学生在动态联系中,发现和理解分针在转动时,时针同时也在转动,只是转动的角度不同而已。这不仅体现了时间作为一个“量”的认识,还体现了分针和时针在钟面上的“空间关系”。

1.以“小格”为基石,联结“量”的计数与空间的关系

钟面上“几时几分”都是基于分针走动1小格,并不断累加而形成的。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走2小格就是2分,走动25小格就是25分……这个过程,是时间“量”的不断计数与钟面上分针空间变化认识相结合的过程。

教学中,不断强化“几分”就是分针走了“几小格”的表象,帮助学生认识到时间是由1个计数单位不断累加的量感。

教学片段1:

活动:在钟面上画出9时5分。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展示典型例子。

师:为什么你们认为分针指向1,就是5分呢?

生:因为12到1中间有5小格,就是5分。

(课件动画播放:1小格1分钟、2小格2分钟、3小格3分钟、4小格4分钟、5小格5分钟)

师:那分针指着3、指着5分别是几分呢?想一想,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想法。

生1:指着3是15分钟。因为12到3共有15小格,所以是15分钟。

生2:指着5就是25分钟。因为12走到5走了25小格,就是25分钟。

1小格1小格、1分1分地累加,使学生充分认识了钟面上的60小格和12大格。有了这些基础,时间量感与空间感知也就联系起来了。

2.以“同时”为范围,联结时针与分针的同步运动

本课时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正确辨析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难在学生没有很好地体会到时针是随分针一起转动的,只是转动速度慢一点而已。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同一整时”范围内,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时刻,如9:25、9:45、9:50、9:55、9:56、9:57、9:58、9:59,最后到10时,关注时针的位置,在不断接近10时的过程中,去理解时针与分针的同步转动。

教学片段2:

商务英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其以独特的专业性特点为农产品对外贸易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应用占很大比重。商务英语在农产品对外贸易进行协商和谈判时,可以帮助贸易双方简单直白地了解合作意向。由此可见,商务英语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知道了分针指向5时25分,那你知道如何在钟面上正确表示9时25分了吗?

生1:9时25分,时针不是指向9,而是在9和10之间了。

生2:分针在转动的时候,时针也在转动,它不是正好指向9的。

(课件播放从9时到9时25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时针随分针的转动而转动)

师:那9时45分,时针和分针又在什么位置呢?你们能画一画吗?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展示典型错误和正确的例子)

师:现在知道了9时45分,时针的位置越来越接近10了,但还没到10。那现在图2的各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几时几分呢?

图2

师:观察这些时间时针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生1:9时50分到59分,时针都还没有到10,但越来越靠近10了。

从9时25分到9时59分,动态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了时针是随着分针的转动而转动的,而不是静止的。学生更是在整个动态变化中,突破认识9时45分、9时50分、9时55分的难点,因为最后指向10才是10时,在这之前所有时间都是9时几分,直观地感受到时针的位置。

(二)多维建构,让时间量感因内化而建立

在时间量感的建立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某一个时刻的时针和分针、隐去分针想一想是几时几分等,在不断的体验中逐渐内化量感,建立时间量感。

1.画图表征,突破难点

学生对时间量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可以通过画一画再对其加以巩固和提升。而对于“画一画”的设计,又分两个层次:(1)画出一个易错的时刻,如6时50分;(2)隐去钟面数字,画某个时刻,如8时45分。这不仅检验学生对钟面结构的认识水平,也是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时针与分针的同步运动的特点。

教学片段3: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理解了分针和时针的关系,请你们画出6时50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学生独立画图,交流反馈)

师:现在加大难度,整个钟面外圈数字都隐去了,你还能画出8时45分吗?

(学生独立画图,交流反馈)

关于时间量感的培养,学生在不断地画图中对钟面的整个空间有了清晰的认识。整个作图过程能展现学生对量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想象思考,建立量感

时间量感与空间感知相结合,最终让学生借助想象加以理解和突破。笔者在教学中隐去分针,让学生根据时针的位置猜一猜哪一个是“几时10分”和“几时几分”。

教学片段4:

师:图3中钟面上的分针都隐去了,你知道哪个钟面表示的时间是“几时10分”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间相互交流。

图3

生1:第③个钟面的时间是“几时10分”。因为,时针刚过5一点点,就是10分。

生2:第①个钟面的时针还没有到4时,应该是3时50分左右,第②个钟面时针差不多在8和9中间,应该是8时30分,第④个钟面时针正好对准12,所以是12时。

(课件逐一出示图4)

图4

师:钟面表示的可能是几时几分?

(学生想象,猜测时间,课件出示分针加以验证)

以上整个过程充满着想象与思考。当隐去分针后,学生会更加关注时针的位置,通过位置判断时间,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时针随分针的转动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四、教学实践后的再思

因为有了学情前测,与以往的教学相比,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量感的过程中,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学习起点把握较准。学情前测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有了充分的了解,课堂从“画9时5分”切入,打破了以往课堂以认读切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更易于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同时,也能够让一部分学生显露出学习困顿处,有利于教师后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的导入,真正有了“短、平、快”的意味,帮助学生把课堂学习时间花在了更需要深度研究与探索的内容上。

二是学习难点突破有效。因为有了学情前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的了解比较精准,所以教师在学习难点上进行了充分的设计,采用了“先解决分针定位,再考虑时针位置”的分步设计,同时采用“联动思考、动态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时针和分针同步运动的观念,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建构起某个时刻时针和分针的空间表象。

三是学习重点理解到位。前文已做分析,“认识几时几分”一课的学习重点是能够认读某个时刻,知道1小时等于60分。因为有了学情前测,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故而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动态认读的过程,将分针旋转一圈的过程进行分解,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了分针走一圈与时针走一大格的同步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感悟更加到位、理解更为透彻。

猜你喜欢
小格钟面时针
正确的钟面时间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这个极简的壁钟,连钟面都省去了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安小格的夏天
看镜面上的时间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